本技術涉及集裝箱,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
背景技術:
1、傳統(tǒng)運輸中使用罐裝式或桶裝式瀝青集裝箱運輸瀝青或潤滑油,但是這種運輸方式成本比較高,而且一旦發(fā)生泄露容易污染環(huán)境。罐裝式或桶裝式瀝青集裝箱的特點是罐體強度高、剛性好,可以承受一定內壓,但裝料容積受到限制。標準干散貨方箱的特點是裝料容積大,但運輸過程中液體裝料在剎車或轉彎時對箱體內部端板造成較大沖擊力,普通集裝箱為了保證結構強度,需要加厚板材,箱體內部拉橫梁,才能抵消帶來的沖擊。
2、箱內前后端的端板所受到的沖擊與箱體總重和箱體自重的差值,也就是裝料的重量和液態(tài)甩出的加速度值有關,裝料的重量在保證結構強度地前提下應當盡可能地提高,這樣為了減少液態(tài)裝料對集裝箱的沖擊就只能減少液態(tài)裝料甩出時的加速度。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解決上述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包括集裝箱,所述集裝箱內設有若干防浪板,所述防浪板上端沿前后相背地翹起,所述防浪板下端鏤空,所述防浪板一側設有檢修口,相鄰所述防浪板的所述檢修口錯開設置。
4、進一步地,所述防浪板包括
5、架空底座,其設于所述集裝箱內底面上;
6、內隔板,其設于所述架空底座頂端且貼合所述集裝箱一側的端面設置;
7、兩塊加強側板,其設于所述架空底座兩端頂部且貼合所述集裝箱內側面設置,與所述內隔板連固;
8、兩塊緩沖板,其對齊地設于所述內隔板頂部的前后端,兩塊所述緩沖板頂部相背地翹起。
9、進一步地,所述架空底座包括懸空的中梁以及設置在所述中梁兩側的架高條,所述架高條固定在所述集裝箱的內底面上,所述內隔板設于所述中梁頂面。
10、進一步地,兩塊所述緩沖板的相鄰端之間設有至少兩塊的填充加強筋。
11、進一步地,所述內隔板的寬度小于所述集裝箱的內寬。
12、進一步地,所述內隔板的寬度等于所述集裝箱的內寬,所述內隔板上開設有若干人孔位,相鄰所述內隔板上的人孔位對應錯開設置。
13、進一步地,同一所述防浪板上的兩塊所述緩沖板前后錯開設置。
14、進一步地,所述內隔板延伸連接至集裝箱的內底面上。
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不減少裝料容積,最大限度保證運輸效率的前提下,在內部加裝防浪板對集裝箱內的液態(tài)裝料進行緩沖,減少其甩動過程中的加速度,防止其在急停或轉彎時對集裝箱端板產生過度沖擊,避免集裝箱損耗,防止裝料泄露;檢修口錯位設置方便后續(xù)維護修理。
1.一種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包括集裝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內設有若干防浪板(2),所述防浪板(2)上端沿前后相背地翹起,所述防浪板(2)下端鏤空,所述防浪板(2)一側設有檢修口(3),相鄰所述防浪板(2)的所述檢修口(3)錯開設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板(2)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底座(21)包括懸空的中梁以及設置在所述中梁兩側的架高條,所述架高條固定在所述集裝箱的內底面上,所述內隔板(22)設于所述中梁頂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兩塊所述緩沖板(24)的相鄰端之間設有至少兩塊的填充加強筋(25)。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隔板(22)的寬度小于所述集裝箱(1)的內寬。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隔板(22)的寬度等于所述集裝箱的內寬,所述內隔板(22)上開設有若干人孔位,相鄰所述內隔板(22)上的所述人孔位對應錯開設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防浪板(2)上的兩塊所述緩沖板(24)前后錯開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浪板的集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隔板(22)延伸連接至集裝箱(1)的內底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