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實體橋面胎圈鎖定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將加強帶結構和胎面施加到未硫化的輪胎胎體上的輪胎成型鼓。
背景技術:
用于將胎面和帶束組件施加到輪胎胎體上面的輪胎成型鼓對于本技術領域而言是眾所周知的。輪胎成型工藝通常具有將由空氣不能透過的內層制成的輪胎胎體、一對胎圈、三角膠、在胎圈之間延伸且包繞胎圈從而形成反包簾布層的加強簾布層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階段。該未經硫化的結構還具有被加到呈圓柱形狀的生(green)胎體中的側壁橡膠和外部橡膠部件例如薄膠片、胎圈包布或加強片。在第二階段中,生的或者未經硫化固化的圓柱形胎體被取用以將輪胎成型鼓分開,其中胎圈被鎖定到走向移動至適當的胎圈寬度間隔的鼓上面并且通過使用可充氣氣囊使胎體產生膨脹從而呈環面形狀,這樣就使得胎體呈更接近于成品輪胎的形狀。在這一點上,帶束或者緩沖層加強件例如鋼絲簾線加強帶束被施加到胎體上面。典型地,相鄰的帶束層具有相對定向的簾線。一旦施加帶束結構,就加入胎面橡膠從而完成組裝。如US2006/0137806所描述的這些成型鼓能夠使中心區段徑向向外移動,同時使胎圈軸向向內移動。在“使用高胎冠單一階段成型鼓制造輪胎的方法”的專利申請中,發明人提出使用單一鼓組件而成型輪胎,這就使得當輪胎簾布層在胎圈區域中保持垂直時能夠形成反包簾布層。該機器在展示其一定程度的創新性的同時,增大了輪胎成型的復雜度,這是因為該機器要求使用夾住輪胎胎肩從而將胎體緊固到組件上面的專用裝置。另外,設備成本顯著上升。在下文中描述的本發明嘗試通過設置唯一的第二階段輪胎成型鼓從而解決上面提到的高復雜度的問題,所述第二階段輪胎成型鼓允許制造出具有更大直徑的相對較小的輪胎胎體。更特別地,機器被專門改造以構造具有不同的軸向胎圈寬度的直徑為16英寸、16. 5英寸和17英寸的摩托車輪胎。這種類型的輪胎的剖面面形非常小且這就意味著幾乎沒有用于容納要被設置的成型機的機械零件的空間。然而,這些輪胎要求精確的成型性能且優質的實體成型表面將會使得制造出的輪胎具有最高的品質。本發明的實體橋面胎圈鎖定鼓就提供了如下文所述的性能。
發明內容
一種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具有一對能夠軸向和徑向移動的胎圈鎖定(或鎖止)裝置和能夠徑向擴展(expandable)的中心成型橋面組件,當所述中心成型橋面組件擴展時所述中心成型橋面組件形成360°的實體橋面表面。所述輪胎成型鼓具有軸殼體,一對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的用于保持和緊固一對生的或未經硫化的輪胎胎圈的能夠軸向移動和徑向擴展的胎圈鎖定裝置,和能夠中心徑向擴展和收回的成型橋面組件被軸向定位在胎圈鎖定裝置之間且同樣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所述成型橋面組件具有兩組橋面板。所述橋面板已被制成一定尺寸,從而以完全擴展的尺寸鄰接以形成實體360°的成型表面,從而以規定的直徑支承輪胎胎體。所述兩組橋面板被分為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在擴展狀態下按照至少6個或更多個周向相鄰的鄰接橋面板1,2,3,4,5,6的序列進行布置。該序列中的個數限定了所述橋面板是奇數還是偶數。在收回狀態下,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從而導致收縮位置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在收回時位于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之下。所述成型鼓具有位于所述軸殼體內部的主中心軸,所述軸殼體與所述胎圈鎖定裝置相連。所述主中心軸具有兩個相對的端部,即具有左螺距的第一左端和具有右螺距的第二右端,所述主中心軸的旋轉同等地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向內或向外移動。所述成型鼓進一步具有兩對被安裝在所述軸殼體內部的在直徑上相對的橋面軸,所述橋面軸包括第一對驅動軸,所述第一對驅動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用于使所述偶數橋面板移動的第一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第二軸的第二對驅動軸,每一根第二軸被設置在兩根第一軸之間,所述第二軸用于使所述奇數橋面板移動。所述軸殼體一端被懸臂安裝到馬達殼體上面且所述馬達殼體包括三個獨立的馬達,用于使所述主中心軸旋轉的第一馬達;用于使所述兩個橋面軸移動的第二線性馬達和用于驅動所述的第二驅動軸的第三線性馬達。每一個橋面板被成形為弓形部段,所述弓形部段具有橫向剖面面形,所述橫向剖面面形具有接近在建成品輪胎的內部曲率的凸形形狀。每一個橋面板被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實施將每一個橋面板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的動作的是快速釋放機構,其中所述快速釋放機構優選為四分之一轉緊固件。兩組橋面板中的每一組被制成一定尺寸以用于規定的輪胎尺寸并且其中所述橋面板被布置成兩個一組,每一組兩個橋面板被設計用于優選成型摩托車輪胎。每一塊橋面板與所述橋面聯動組件可快速分離并且被用于成型不同尺寸的輪胎的具有不同尺寸的橋面板組所更換。所述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進一步具有與所述成型鼓組件相連的氣動加壓空氣供應裝置,所述空氣供應裝置通過閥門進行操作從而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徑向向外移動以便鎖住未經硫化處理的輪胎胎體的胎圈對。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可擴展從而適應直徑為16英寸、16. 5英寸和17英寸的胎圈。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可旋轉的摩托車輪胎成型鼓具有兩組橋面板,所述兩組橋面板包括第一組六個偶數橋面板2,4, 6, 8, 10, 12和第二組六個奇數橋面板1,3,5,7,9, 11,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按照1,2,3,4,5,6,7,8,9,10,11,12的序列沿周向進行布置。所述成型鼓對于成型摩托車輪胎而言是特別有用的。具體而言,本發明包括以下方面1. 一種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包括一對能夠軸向和徑向移動的胎圈鎖定裝置和當擴展時形成360°的實體橋面表面的能夠徑向擴展的中心成型橋面組件。2.根據方面I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每一個橋面板被成形為弓形部段,所述弓形部段具有橫向剖面面形,所述橫向剖面面形具有接近摩托車輪胎的內部曲率的凸形形狀。3.根據方面I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每一個橋面板被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
4.根據方面3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將每一個橋面板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的是快速釋放機構。5.根據方面4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所述快速釋放機構為四分之一轉緊固件。6.根據方面5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兩組橋面板中的每一組被制成一定尺寸以用于規定的輪胎尺寸。7.根據方面6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所述橋面板被布置成兩個一組,每一組兩個橋面板被設計用于成型摩托車輪胎。8.根據方面3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每一塊橋面板能夠與所述橋面聯動組件快速分離并且被用于成型不同尺寸的輪胎的具有不同尺寸的橋面板組所更換。9.根據方面I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進一步包括與所述成型鼓組件相連的氣動加壓空氣供應裝置,所述空氣供應裝置通過閥門進行操作從而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徑向向外移動以便鎖住未經硫化處理的摩托車輪胎胎體的胎圈對。10.根據方面I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所述胎圈鎖定裝置能夠擴展從而適應胎圈直徑為16英寸、16. 5英寸和17英寸的輪胎。11.根據方面I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所述兩組橋面板包括第一組六個偶數橋面板2,4,6,8,10, 12和第二組六個奇數橋面板1,3,5,7,9,11,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按照1,2,3,4,5,6,7,8,9,10,11,12的序列沿周向進行布置,從而在徑向擴展時形成實體橋面。12. 一種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包括
軸殼體;
一對用于保持和緊固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的生的或未經硫化的摩托車輪胎的一對胎圈的能夠軸向移動和徑向擴展的胎圈鎖定裝置;
被軸向定位在所述胎圈鎖定裝置之間且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的能夠徑向擴展和收回的中心成型橋面組件,所述成型橋面組件具有兩組橋面板,所述橋面板已被制成一定尺寸,從而以完全擴展的直徑鄰接以形成實體360°的成型表面,從而以規定的直徑支承輪胎胎體,其中所述兩組橋面板被分為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在擴展狀態下按照至少6個或更多個周向相鄰的鄰接橋面板1,2,3,4,5,6的序列進行布置,且在收回狀態下,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從而導致收縮位置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位于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之下;
與所述胎圈鎖定裝置相連的主中心軸,所述主中心軸具有兩個相對的端部,即具有左螺距的第一左端和具有右螺距的第二右端,所述主中心軸的旋轉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軸向移動;
兩對被安裝在所述軸殼體內部的在直徑上相對的橋面軸,所述橋面軸包括第一對驅動軸,所述第一對驅動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用于使所述偶數橋面板移動的第一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第二軸的第二對驅動軸,每一根第二軸被設置在兩根第一軸之間,所述第二軸用于使所述奇數橋面板移動;且
其中所述軸殼體一端被懸臂安裝到馬達殼體上面且所述馬達殼體包括三個獨立的馬達,用于使所述主中心軸旋轉的第一馬達;用于使所述第一橋面軸旋轉的第二馬達和用于驅動所述的第二驅動軸的第三馬達。13.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每一個橋面板被成形為弓形部段,所述弓形部段具有橫向剖面面形,所述橫向剖面面形具有接近摩托車輪胎的內部曲率的凸形形狀。14.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每一個橋面板被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15.根據方面14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將每一個橋面板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的是快速釋放機構。16.根據方面15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中所述快速釋放機構為四分之一轉緊固件。17.根據方面16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兩組橋面板中的每一組被制成一定尺寸以用于規定的輪胎尺寸。18.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所述橋面板被布置成兩個一組,每一組兩個橋面板被設計用于成型摩托車輪胎。19.根據方面15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每一塊橋面板能夠與所述橋面聯動組件快速分離并且被用于成型不同尺寸的輪胎的具有不同尺寸的橋面板組所更換。20.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進一步包括與所述成型鼓組件相連的氣動加壓空氣供應裝置,所述空氣供應裝置通過閥門進行操作從而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徑向向外移動以便鎖住未經硫化處理的摩托車輪胎胎體的胎圈對。21.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所述胎圈鎖定裝置能夠擴展從而適應胎圈直徑為16英寸、16. 5英寸和17英寸的輪胎。22.根據方面12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中所述兩組橋面板包括第一組六個偶數橋面板2,4, 6, 8, 10, 12和第二組六個奇數橋面板1,3, 5, 7, 9, 11,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按照1,2,3,4,5,6,7,8,9,10,11,12的序列沿周向進行布置,從而在徑向擴展時形成實體橋面。定義
在本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術語具有如下含義
“三角膠”意味著位于胎圈徑向上方且在簾布層與反包簾布層之間的彈性體填料。“軸向”和“軸向地”意味著平行于輪胎成型鼓的縱向旋轉軸線或者與輪胎成型鼓的縱向旋轉軸線排成直線的線或方向。“胎圈”意指輪胎的包括由簾布層簾線包繞的通常被稱作“胎圈芯”的環形抗拉構件并且成形成帶有或不帶其它加強元件例如胎圈芯包布、加強片、三角膠、護趾膠和胎圈包布的從而配合設計輪輞的部分。“帶束結構或加強結構”意指由平行簾線構成的至少兩個環形層或簾布層,簾線經過編織或未經編織,位于胎面下方,非錨定于胎圈上,并且具有相對于輪胎赤道面范圍從17°至27°的左右簾線角。“胎體(carcass)”意指輪胎簾布層材料及其它輪胎部件制成的未經硫化的層壓件,切割成適于拼接或已經拼接的長度,進行圓筒狀或者環面成型。另外的部件可以在胎體硫化形成塑模輪胎之前加入到胎體中。“外胎(casing)”意指輪胎胎體和除胎面之外的相關聯的輪胎部件。“胎圈包布(chafer)”指的是圍繞胎圈外側的狹窄的帶形材料,用以保護簾線簾布層免受輪輞干擾,將撓曲分布在輪輞上方,以及用以密封輪胎。“周向的”意指沿垂直于軸向方向的環形胎面的表面的周邊延伸的線或方向。“簾線(cord)”意指組成輪胎中的簾布層的加強線束之一。“赤道面(EP)”意指垂直于輪胎的旋轉軸線并且穿過其胎面中心的平面。“內襯(innerliner)”意指形成無內胎輪胎的內表面的一層或多層彈性體或其它材料,其含有輪胎內的充氣流體。“插入件”是指通常被設置在輪胎側壁區域中的被用作加固構件的彈性體構件。“簾布層(ply)”意味著涂有橡膠的平行簾線的連續層。“徑向”和“徑向地”表示徑向地朝向或遠離輪胎成型鼓的旋轉軸線的方向。“子午線輪胎(radial ply tire)”意指帶束或周向地限制的充氣輪胎,其中,簾布層中的至少一層具有簾線(從胎圈延伸至胎圈)以相對于輪胎赤道面成65度與90度之間的簾線角布置。“胎肩”意味著剛好位于胎面邊緣下面的側壁的上部部分。“側壁”意味著輪胎在胎面與胎圈之間的部分。“胎面”意味著當結合至輪胎胎體時包括輪胎的一部分的橡膠部件,該部分在輪胎正常充氣并在正常負載下時與路接觸。“胎面寬度”意味著胎面表面在軸向方向上即在平行于輪胎旋轉軸線的平面內的圓弧長度。
下面,參考附圖并且通過實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輪胎成型鼓的平面圖或側視圖,圖中示出胎圈鎖定裝置處于開始位置且所述胎圈鎖定裝置收回且軸向隔開距離寬于輪胎的成品胎圈寬度;
圖2是處于開始位置的輪胎成型鼓的剖視 圖3是該輪胎成型鼓的頂視圖,圖中以假想虛線示出在軸桿殼體之上的胎圈鎖定裝置且中心橋面機構被收回;
圖4是帶有徑向擴展的中心橋面機構的輪胎成型鼓的頂視圖,為清楚起見,圖中未示出橋面板;
圖5是該輪胎成型鼓的剖面端部透視圖,圖中示出了所述中心橋面機構的一半,且圖示橋面板被收回;
圖6是輪胎成型鼓中心機構的透視圖,圖中示出了連接聯動機構,為清楚起見,圖中未示出橋面板;
圖7是輪胎成型鼓的胎圈鎖定裝置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中示出傾斜的導引件被撤回且胎圈鎖定裝置被收回;
圖8是圖7所示輪胎成型鼓的視圖,圖中示出胎圈鎖定裝置環處于徑向擴展狀態且所述傾斜的導引件將輥子提升到胎圈鎖定裝置環上面;
圖9是輪胎成型鼓的透視圖,圖中示出了被收回位于開始位置的輪胎成型鼓,且胎圈鎖定裝置被收回;
圖10是輪胎成型鼓的透視圖,圖中示出胎圈鎖定裝置產生擴展,且橋面板被收回;
圖11是輪胎成型鼓的透視圖,圖中示出中心橋面板處于整型位置,開始產生擴展;
圖12是示出了朝向輪胎成型鼓的擴展的中心橋面進行移動的胎圈鎖定裝置的透視
圖13是輪胎成型鼓的透視圖,圖中示出當中心橋面板繼續徑向擴展時移動至正確的胎圈寬度的胎圈鎖定裝置;
圖14是中心橋面板的透視圖,所述中心橋面板鄰接以形成用于最終組裝和施加帶束結構和胎面層從而形成成品輪胎的實體橋面;
圖15是圖14所示輪胎成型鼓的剖切透視 圖16是成型鼓和殼體的剖視 圖17是整個機器的透視圖,圖中示出被組裝到機器殼體上面的輪胎成型鼓,示出了所述鼓上面的典型胎體;和
圖18是示例性的摩托車輪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 一 17,附圖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輪胎成型鼓的多個視圖。在圖1 一 15中的任一圖中,示出了輪胎成型鼓10相對于輪胎胎體2的相對位置,但是為清楚起見,圖中未示出輪胎胎體2。在圖16和圖17中,輪胎胎體2被示出位于輪胎成型鼓10上面,從而使對本發明的理解完整。參見圖1,圖中示出輪胎成型鼓10處于完全收回位置,其中一對兩個相對的胎圈鎖定裝置20被隔開軸向寬度,且一個胎圈鎖定裝置20被設置在處于完全收回位置的中心橋面組件40的每一側上面。圖1中的位置是在開始第二階段輪胎成型工藝之前輪胎成型鼓10通常定向所處的位置。在該位置處,圖示胎圈鎖定裝置20具有多個弓形部段22,所述弓形部段在圖中處于提供較小外直徑的完全收回位置。該較小外直徑允許如圖16和圖17所示已環面成形的圓柱形輪胎胎體2在輪胎成型鼓10的懸臂端32之上滑動并且被定位在胎圈鎖定裝置20的溝槽對21之上。當輪胎胎體2在輪胎成型鼓10之上滑過并且胎圈鎖定裝置20處于完全收回位置時,重要的是同樣也被完全收回的中心橋面成型組件40能夠使輪胎胎體2容易地進入到輪胎成型鼓10之上。僅出于圖示的目的,該圖中示出了中心橋面組件40,而沒有示出橋面板42,44。圖9 一 14中清楚地示出了這些橋面板42,44并且這些橋面板42,44的功能作用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地解釋說明。圖中示出中心橋面聯動機構70帶有緊固件50。這些緊固件50提供了用于附接橋面板42,44的快速釋放機構,如下文中所述。參見圖2,圖中示出了輪胎成型鼓10的剖視圖。該剖視圖示出該輪胎成型鼓10具有軸殼體12,胎圈鎖定裝置20被完全支承在所述軸殼體12上。如圖中所示,這些胎圈鎖定裝置20被附接到主中心軸30上,所述主中心軸30根據軸30的旋轉情況軸向向內或者軸向向內驅動胎圈鎖定裝置20。出于描述說明的目的,軸殼體12的左側或左端31具有暴露的主驅動軸30且該端31為附接到如圖16和圖17所示的機器殼體上面的端部。另一端32為輪胎成型鼓10的未受支承的懸臂端,圖中示出在該端部處,主驅動軸30位于軸承38中。在多個視圖中,可以看到相對于圖1的輪胎成型鼓10的多個對向透視或側視圖。在圖2中所示視圖是真實的,圖2中的右手側視圖實際上是示出了包括具有左手螺距的螺紋33L的軸30的端部31,圖2中的左手側視圖是示出了包括具有右手螺距的螺紋33R的軸30的端部32。結果是,當軸30在一個方向上旋轉時,所述胎圈鎖定裝置20會根據軸30的旋轉要么同時或同樣地朝向彼此進行移動,要么同時或同樣地遠離彼此進行移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在于兩個胎圈鎖定裝置20同時且同樣地一起進行移動。圖中示出胎圈鎖定裝置組件20銷連接到帶螺紋的緊固件上面,所述帶螺紋的緊固件是位于主驅動軸30的每一端31,32上面的帶螺紋的螺母37。帶凸緣銷60被插入穿過胎圈鎖定裝置殼體34的孔35,所述帶凸緣銷60被定位進入到螺母37中并且利用緊固件61螺合進入到如圖中所示的胎圈鎖定裝置殼體34的開口或孔35中。當主中心軸30進行旋轉時,被附接到螺母37上的這些銷60將會在軸向方向上線性移動。如圖中所示,為了使胎圈鎖定裝置20進行軸向移動,在軸殼體12中設置狹槽14。該狹槽14在殼體12每一側上面具有至少120毫米的全寬。結果是,在如圖中所示的完全收回的位置下,最初胎圈鎖定裝置20被分隔開達350毫米或者360毫米并且能夠朝向彼此向內進行移動,每側大約120毫米或者在完全閉合位置下總共240毫米。在下文中將根據輪胎胎體2是如何組裝到胎圈鎖定裝置20上面的具體情況對此進行討論。重要的是應該注意到整個殼體軸12連同胎圈鎖定裝置20和中心橋面組件40 —起是可旋轉的且該旋轉使得輪胎I具有被施加到胎體2上面的其帶束加強結構3和胎面4,如示出了示例性輪胎I的圖18所示。參見圖3,圖3與圖1相似,在圖中用假想線示出了胎圈鎖定裝置20。從而使得可以更加容易地看到中心橋面組件聯動機構70之下的部件。圖3示出了中心橋面組件40。該中心橋面組件40處于完全收回位置。在該位置下,當中心橋面組件40移動到該完全收回開始位置時,所有聯動裝置71,72,73,74都受牽引接近軸向殼體12。參見圖4,圖中示出中心橋面組件40處于完全擴展位置。如圖中所示,中心橋面組件40的聯動機構70的所有聯動裝置71,72,73,74都徑向擴展。在中心橋面組件40相對于軸殼體12徑向向外移動時,所述聯動裝置遠離軸殼體12移動到更加垂直的取向。圖5是剖面端部視圖,圖中示出了位于聯動機構70 —側上面的主中心軸30和在直徑上相對的驅動軸81,82。圖中示出聯動裝置71,72,73,74處于完全收回位置。在該視圖中,重要的是應該注意到圖中示出每一個橋面板組件42,44的僅一半允許位于下面的附接和聯動機構70能夠被看見。圖中示出這些橋面板組件42,44被成形為兩組。在圖示實施例中,第一組42位于第二組44的徑向內部。順序地,如優選實施例中所示,存在總共12個部段,第一組42和第二組44中每組6個部段。偶數編號的橋面板42形成第一組板42且奇數編號的橋面板44形成第二組板44,其中第一組42位于第二組44的徑向內部。如圖中所示,應該能夠意識到橋面板42,44為弓形部段,所述弓形部段具有非常接近成品輪胎胎體2的內側的剖面面形。應注意圖中僅示出橋面板42或44的一半,另一半被剖切掉,從而允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看到橋面板在緊固件50處附接到聯動裝置上的情況和聯動機構70的內部結構。圖6更好地示出了中心橋面組件40是如何受到驅動徑向進出從而使得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意識到由聯動機構70產生的該移動的。如圖中所示,與第二組44相連的中心橋面組件40的聯動裝置72,74被樞轉連接并且位于使第一組橋面板42移動的第一組聯動裝置71,73的徑向外部。聯動裝置71和73相似地被銷住,從而被樞轉連接。通過觀察圖5中示出的帶有橋面板42,44的聯動組件可以更加容易地意識到這一點。在圖6中,的橋面板以及殼體和胎圈鎖定裝置區被去掉使得能夠看到聯動機構70的完整視圖。整個聯動機構70在端部環76處被連接。端部環76被連接至且受到兩組軸81,82的驅動。已經確定的是通過將軸81或82相對于旋轉軸線或者主中心軸30呈大約180度對角線相對,載荷可得到平衡,從而使第一組橋面板42或第二組橋面板44向外移動且在兩對在直徑上相對的軸81,82上面具有相等的載荷。用于使第一組橋面板42移動的驅動軸具有被連接在環76的開口 84處的軸81且第二組驅動軸82在徑向內橋面板42能夠被移動之前使外部第二組橋面板進行移動。聯動裝置71,73通過旋轉在開口 85處連接到相對環76上的第二組軸82向外擴展。開口 84 (在圖6中僅能看到一個)以所述軸線為中心呈180度分開排列,開口 85也是如此進行布置,并且開口 84相對于開口 85呈90度取向。通過使這些成對的軸81,82在直徑上相對并且彼此之間相對進行定位,從而提供了一種設置用于驅動聯動機構70的裝置的緊湊的方式。重要的是應注意到所述驅動軸中的第一軸81和第二軸82被成對地設置以平衡負載,其次這些對中的每一對都受到被容納在馬達殼體90中的獨立的線性馬達91或92的驅動,如圖17中所示。因此,當輪胎胎體2被定位到本發明的輪胎成型鼓10上面時,通過旋轉主軸30,胎圈鎖定組件20首先移動到一定位置,并且徑向擴展以鎖緊胎圈,然后帶胎體2的輪胎成型鼓10的中心機構40擴展,隨后成型鼓10進行旋轉從而施加帶束結構和帶,這將在下文中更詳細地進行描述。參見圖7和圖8,圖中示出了胎圈鎖定組件20的一部分。在圖7中,圖中示出胎圈鎖定組件20處于收回位置。圖中示出傾斜表面25從被附接到胎圈鎖定組件20的部段22上的輪26上被拉回。該傾斜表面25是可移動的環形元件24的一部分,該元件在圖8中更佳地示出。在圖8中,可看到胎圈鎖定組件20處于完全擴展狀態,該傾斜表面25朝向中心橋面組件40向內移動。該移動是作用在環形元件24上面的空氣壓力導致進行的。所述空氣壓力被供應至元件24每一側上面的胎圈鎖定組件20并且在啟動時,閥門(未示出)被打開,導致帶有該傾斜表面25的元件24朝向中心橋面40進行移動,從而向上推被附接到胎圈鎖定組件20的各部段22上的輪26。被施加在該組件上的壓力大小提供足夠大的作用力,從而在輪胎成型組裝過程中將胎體2的胎圈保持在適當的位置。重要的是應注意到在圖7和圖8中,圖中示出胎圈鎖定弓形部段22是暴露的,但是在正常生產制造狀態下,成束的或者呈可拉伸的環形形狀的橡膠薄層以如下方式被施加到胎圈鎖定部段22之上,所述方式是在部段22擴展到完全打開位置時,使得未經硫化硬化的軟橡膠將不會受到損傷。該束位于圖17所示胎體2的胎圈下面且厚度在2毫米到4毫米之間。參見圖9 - 15,圖中示出了相對于成型鼓的取向和移動而言的輪胎成型工序。參見圖9,圖中示出橋面板42和44按照如下方式處于完全收回的位置,所述方式是使得第一組橋面板42位于第一組橋面板44的徑向內部(或內側),如圖中所示。在該位置處,胎圈鎖定組件20按照如下方式相對于中心橋面40軸向向外進行移動,所述方式是使得胎圈鎖定組件20被移動至完全收回、打開或開始位置。在該位置處,胎圈鎖定組件20被設定用以接收輪胎胎體2,圖中未示出。如在圖9中可以進一步地看到,胎圈鎖定部段22在其完全收回的取向下處于完全鄰接狀態。接下來,胎圈鎖定組件20沿徑向向外擴展從而保持溝槽21中的胎體2的胎圈,如圖10可以看到,其中胎圈鎖定部段22開始徑向向外移動,在下面的相鄰的胎圈鎖定部段22之間形成間隙。如前文中所述,橡膠帶彈性帶材被放置在胎圈鎖定部段22之上,從而使得當胎體2被胎圈鎖定組件20保持時,下面的部段不能切入軟的、未經硫化硬化處理的胎圈橡膠中。參見圖11,當胎圈鎖定組件20朝向中心胎圈橋面組件40軸向向內進行移動時,橋面組件40開始沿徑向向外擴展。在位于下面的組的橋面板42跟隨時,該徑向外部組的橋面板44優選起初進行移動。在任何情況下,徑向內部組不能比所述外部組44移動得更快或不能在所述外部組44之前進行移動,從而避免所述板干擾在一起。該擴展如圖12所示,其中當胎體2靠近完全擴展位置時,所述胎體2由于中心橋面組件40的徑向擴展在位于下面的橋面板的作用下將會略微受到拉伸。當胎圈鎖定裝置20移動達到成型法規條例規定的用于特定輪胎尺寸的輪胎的適當胎圈寬度時,如圖13所示的徑向擴展的橋面板42,44幾乎完全擴展。參見圖14,圖中示出下面的橋面板44位于完全擴展位置,圖中示出周向相鄰的橋面板42,44形成鄰接關系。在該位置處,輪胎胎體2現在就已準備好在其上面施加加強帶結構3和胎面4 了。為了進一步顯示完全擴展的成型鼓組件的這一視圖,從圖15的剖面圖中可以看到胎圈鎖定裝置20徑向向內移動達到輪胎I胎圈寬度的所需距離且中心橋面組件40處于完全擴展位置。圖示整個機器組件100帶有按照如下方式懸臂到機器殼體90上的成型鼓組件10,所述方式是使得整個鼓組件10自機器殼體90的一端懸臂伸出,如圖16所示。如圖16和圖17所示,圖中示出未經硫化和未經硫化硬化的輪胎胎體2被安裝在如圖中所示的完全擴展的中心橋面組件40上。為了更好地理解圖示內容,在圖16中示出了整個機器組件100的剖面。如圖中所示,殼體90具有兩個線性馬達91,92,相應地,其中一個線性馬達用于驅動第一組驅動軸81,第二個線性馬達用于驅動第二組驅動軸82。除了兩個線性馬達91,92以外,圖中示出中心驅動馬達94用于使整個軸殼體12運轉,并且示出了驅動主組件的中心主軸30的馬達93。因此,主軸30受到電馬達93的驅動,所述電馬達93根據主軸30的旋轉情況使胎圈鎖定裝置20軸向向內或向外移動并且兩個線性馬達91,92驅動成對的橋面驅動軸81,82,所述橋面驅動軸81,82成對地進行定位,如前文中所討論的軸向內側或外偵牝用以升高或降低聯動機構70。這些線性馬達91,92在使驅動軸81,82移動時使得橋面板42,44能夠以其相應的組而獨立于另一組進行移動。總之,所有三個馬達91,92,93可按照以下方式獨立進行編程,從而使得與橋面組件40上的中心橋面板42,44相關聯的胎圈鎖定裝置20的移動能夠以可編程的工序方式得以實現,以便有助于成型輪胎胎體2且使輪胎胎體2的形狀與接近成品輪胎的適當形狀相一致。這時,輪胎加強帶結構3和胎面4可以被施加到360度實體橋面表面上。如圖18所示,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示例性輪胎I的示例性輪胎胎體2,圖示輪胎I包括帶有成對的胎圈5和三角膠5A的位于下面的胎體2,圖中示出的子午線反包簾布層6和位于輪胎簾布層8徑向內側的空氣不能透過的內襯層7。圖中示出側壁橡膠9被施加且其與其它橡膠條混合從而形成基礎輪胎胎體2。一旦輪胎胎體2在第一階段以相當圓柱形狀被組裝成分離的機器上,然后其在第二階段在本發明的輪胎成型鼓10處成型為弓形環面形狀。如圖中所示,一旦胎體2被定位在成型鼓10上且胎圈鎖定裝置20被適當地定位在完全擴展位置,胎體2將會使其形狀非常接近于成品輪胎結構,這是由于當實體橋面組件處于完全擴展狀態時,胎圈鎖定裝置20—起軸向移動設定了適當的胎圈寬度。這一點如圖中所示,螺旋形或之字形的蓋層3A可被附接到輪胎胎體2上面,如圖17所示,除了兩個加強帶層3可被施加到輪胎胎體2上面然后胎面4將其覆蓋從而制造出未經硫化硬化的成品輪胎I之外。當利用纏繞的蓋層成型輪胎時,將會螺旋形地纏繞在相對于輪胎的周向中心平面接近于O度或者成穿過輪胎的之字形圖案,最重要的是,該成型表面精確無偏差;該中心橋面組件實現了這一目的。可以注意到為了成型出不同尺寸的輪胎,一種尺寸的橋面板42,44可被快速更換為用于不同尺寸輪胎的新的一組橋面板42,44。這樣就允許具有限定了輪胎高寬比和不同直徑的不同剖面的輪胎被成型在同一機器100上,從而允許輪胎設計師獲得更大的適當設計輪胎I的尺寸的能力。如圖中所示,在優選實施例中,這些輪胎I是專門設計成具有16英寸、16. 5英寸或17英寸的名義胎圈直徑的摩托車輪胎。如圖中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根據所需的輪胎構造提供具有變化的尺寸、高寬比、胎圈寬度的多種摩托車輪胎。當輪胎成型鼓10被編程以成形特定的輪胎I時,將會設定適當的胎圈寬度并且胎圈鎖定裝置20將會被定位,從而使得其能夠將胎圈直徑的范圍保持在16英寸-17英寸,以適應多種尺寸。一旦成品輪胎I被組裝好,胎圈鎖定裝置20可被收回以及中心橋面組件40使得輪胎I能夠從成型鼓10上面簡單地被移除。一旦被移除,胎圈鎖定裝置20和中心橋面組件40將會移動至完全打開的開始位置,如圖1中所示。雖然上文中已通過多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且雖然這些實施例已得到非常詳細地描述,但是申請人并不是旨在將所附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約束或者以任何方式限制為上文描述的細節。根據本文所提供的描述,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中作出各種變更是可行的且易于意識到本發明的其它優點。因此本發明廣義上并不限于如上文所述和如圖中所示的某些代表性實施例和細節、代表性設備和方法和示例性實例,但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在不偏離申請人總體創造性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偏離本發明的以上細節。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包括軸殼體;一對用于保持和緊固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的生的或未經硫化的輪胎的一對胎圈的能夠軸向移動和徑向擴展的胎圈鎖定裝置;被軸向定位在所述胎圈鎖定裝置之間且在所述軸殼體上受到支承的能夠徑向擴展和收回的中心成型橋面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橋面組件具有兩組橋面板,所述橋面板已被制成一定尺寸,從而以完全擴展的直徑鄰接以形成實體360°的成型表面,從而以規定的直徑支承輪胎胎體,其中所述兩組橋面板被分為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第二組奇數橋面板, 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在擴展狀態下按照至少6個或更多個周向相鄰的鄰接橋面板(1,2,3,4,5,6)的序列進行布置,且在收回狀態下,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從而導致收縮位置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位于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之下;與所述胎圈鎖定裝置相連的主中心軸,所述主中心軸具有兩個相對的端部,即具有左螺距的第一左端和具有右螺距的第二右端,所述主中心軸的旋轉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軸向移動;兩對被安裝在所述軸殼體內部的在直徑上相對的橋面軸,所述橋面軸包括第一對驅動軸,所述第一對驅動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用于使所述偶數橋面板移動的第一軸,具有兩根呈180度分開排列的第二軸的第二對驅動軸,每一根第二軸被設置在兩根第一軸之間,所述第二軸用于使所述奇數橋面板移動;且其中所述軸殼體一端被懸臂安裝到馬達殼體上面且所述馬達殼體包括三個獨立的馬達,用于使所述主中心軸旋轉的第一馬達;用于使所述第一橋面軸旋轉的第二馬達和用于驅動所述的第二驅動軸的第三馬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橋面板被成形為弓形部段,所述弓形部段具有橫向剖面面形,所述橫向剖面面形具有接近摩托車輪胎的內部曲率的凸形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橋面板被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將每一個橋面板附接到橋面聯動組件上面的是快速釋放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釋放機構為四分之一轉緊固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兩組橋面板中的每一組被制成一定尺寸以用于規定的輪胎尺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橋面板被布置成兩個一組,每一組兩個橋面板被設計用于成型摩托車輪胎。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塊橋面板能夠與所述橋面聯動組件快速分離并且被用于成型不同尺寸的輪胎的具有不同尺寸的橋面板組所更換。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與所述成型鼓組件相連的氣動加壓空氣供應裝置,所述空氣供應裝置通過閥門進行操作從而使所述胎圈鎖定裝置徑向向外移動以便鎖住未經硫化處理的摩托車輪胎胎體的胎圈對。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鎖定裝置能夠擴展從而適應胎圈直徑為16英寸、16. 5英寸和17英寸的輪胎,且進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組橋面板包括第一組六個偶數橋面板(2,4,6,8,10, 12)和第二組六個奇數橋面板(1,3,5,7,9,11),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按照 (1,2, 3,4, 5,6, 7,8,9, 10, 11,12)的序列沿周向進行布置,從而在徑向擴展時形成實體橋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實體橋面胎圈鎖定鼓。一種可旋轉的輪胎成型鼓具有一對能夠軸向和徑向移動的胎圈鎖定裝置和能夠徑向擴展的中心成型橋面組件,當所述中心成型橋面組件擴展時形成360°的實體橋面表面。所述橋面板已被制成一定尺寸,從而以完全擴展的直徑鄰接以形成實體360°的成型表面,從而以規定的直徑支承輪胎胎體。所述兩組橋面板被分為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和第二組奇數橋面板,在擴展狀態下按照至少6個或更多個周向相鄰的鄰接橋面板(1,2,3,4,5,6)的序列進行布置。在收回狀態下,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從而導致收縮位置向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的內部徑向移動。所述第一組偶數橋面板在收回時位于所述第二組奇數橋面板之下。
文檔編號B29D30/32GK103009653SQ20121036307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F.梅里查爾, T.羅伊爾, J.M.科林, O.迪普里齊奧, W.比爾林, O.勒斯考德 申請人: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