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生產及加工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模仁結構。
背景技術:
模具中,通常在邊沿位置處設置虎口結構,即定位角,通常是用來保護小插破位置的,因為很多插破鑲件尺寸很小,模具加工精度不夠高,發生偏位的話,就會壓壞小鑲件,也會壓壞模具,有了虎口,就可以先壓虎口,在定位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能繼續合模,起到一種防呆和保護作用。
但當模仁的產品位高出虎口時,磨床要用過磁塊把模仁墊高來加工底部,CNC(數控車床)要用老虎鉗把模仁夾住才加工底部掛臺,加工裝夾浪費很多的時間。并且加墊塊的裝夾形式容易出現人為操作誤差,這對超精密模具來說是致命的。從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加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點:1.加工效率低;2.容易出現人為裝夾操作誤差;3.工件和老虎鉗比較重,有安全隱患;4.加工容易碰傷產品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仁,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模仁結構不利于后續加工過程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仁,所述模仁包括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上表面設有多條流道,所述主體部的中部設有產品位,所述產品位與所述多條流道連通,所述主體部上表面的邊沿處至少設有兩個定位角,所述定位角上分別設置有工藝凸臺。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至少兩個工藝凸臺的最高點所 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產品位最高點所在的平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主體部上表面外周輪廓為矩形,所述定位角設于所述主體部上表面邊沿的對角處。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定位角為4個,分別設于所述主體部的上表面邊沿的4個角位置處。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定位角的頂面形狀為L型。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工藝凸臺的頂面形狀與所述定位角的頂面形狀相同。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定位角和所述工藝臺與所述主體部一體成型。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主體部上表面邊沿位置處還設有多個固定連接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主體部的上表面進一步設有多個定位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主體部的側面還設有定位安裝孔。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模仁,通過在虎口位(定位角)上設置工藝凸臺,在后續的加工過程中,工藝凸臺可以直接吸在加工機床的磁盤,待工件加工完成后最后去掉工藝凸臺即可,該種模仁結構可以大大方便后續的加工過程,相較于傳統的人為墊塊裝夾方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可以有效避免因為人為裝夾墊塊時帶來的操作誤差以及裝夾設備笨重、復雜的問題,由于后續加工的裝夾過程變得簡單,也會降低碰傷工件的風險。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正視圖;
圖3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側視圖;以及
圖4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正視圖。該模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結構。
具體而言,該模仁包括一主體部100,主體部100的上表面設有多條流道110,主體部100的中部設有產品位120,產品位120與多條流道110連通,主體部100上表面的邊沿處至少設有兩個定位角130(即虎口),定位角130上分別設置有工藝凸臺140。
在本實施例中,主體部100上表面外周輪廓為矩形,定位角130設于主體部100的上表面邊沿的對角處。優選地,該定位角可以設置為4個,且分別設于主體部100的上表面邊沿的4個角位置處。
請一并參閱圖3和圖4,圖3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側視圖;圖4是圖1實施例中模仁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優選地,該工藝凸臺140的最高點所在的平面高于產品位120最高點所在的平面,即圖3中H1大于H2,如此結構,后續的加工過程中,工藝凸臺140可以直接吸在加工機床(磨床、銑床等數控機床)的磁盤,無需額外增加墊塊就可以實現模仁加工的裝夾。
優選地,該定位角130和工藝臺140與主體部100一體成型,定位角130的頂面形狀為L型,且工藝凸臺140的頂面形狀與定位角130的頂面形狀相同,工藝凸臺140的頂面與定位角130的頂面不同的是,為 了區分定位角130和工藝凸臺140,在定位角130和工藝凸臺140之間設置階梯狀結構,使工藝凸臺140的頂面形狀雖然與定位角130的頂面形狀相同,但工藝凸臺140的頂面面積要小于定位角130的頂面面積。
進一步地,主體部100邊沿位置處還設有多個固定連接孔150,連接孔150用于將模仁與其他部分模具結構相固定連接。主體部100的上表面進一步設有多個定位孔160,用于模仁與其他部分模具結構相固定連接時進行定位。主體部100的側面還設有定位安裝孔170,用于模仁的安裝過程的側面定位。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模仁,通過在虎口位(定位角)上設置工藝凸臺,在后續的加工過程中,工藝凸臺可以直接吸在加工機床的磁盤,待工件加工完成后最后去掉工藝凸臺即可,該種模仁結構可以大大方便后續的加工過程,相較于傳統的人為墊塊裝夾方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可以有效避免因為人為裝夾墊塊時帶來的操作誤差以及裝夾設備笨重、復雜的問題,由于后續加工的裝夾過程變得簡單,也會降低碰傷工件的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裝置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