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制品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材料由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現有的注塑模具的冷卻液不方便輸送,對注塑模具進行冷卻處理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通過進液管方便冷卻液的輸入,通過出液管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從而方便對冷卻液輸液管進行冷卻處理;方便注塑模具冷卻用的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包括冷卻罐,冷卻罐的內部為空腔結構;冷卻罐設置在支撐管的端部,支撐管呈豎直布置,支撐管的上端設有密封底環(huán),密封底環(huán)設置在冷卻罐的底部,支撐管的下端設有支撐環(huán);支撐管與冷卻罐連通,支撐管的側壁設有出液管,冷卻罐的端部側壁設有進液管;冷卻罐內設有冷卻液輸液管,冷卻液輸液管的中間位置設有彎曲部;冷卻罐的頂部設有密封頂環(huán);冷卻罐上設有進液頭與出液頭,進液頭與冷卻液輸液管的一端連接,出液頭與冷卻液輸液管的另一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頭的外端設有第一鎖母。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頭的外端設有第二鎖母。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頭的外側壁設有出液細管。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管、密封底環(huán)以及支撐環(huán)為一體結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可以將該冷卻系統(tǒng)安裝在注塑機上,注塑模具的冷卻管分別與冷卻液輸液管的兩端連接;冷卻罐內儲存冷卻液,冷卻液輸液管內輸送自然水液;通過進液管方便冷卻液的輸入,通過出液管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從而方便對冷卻液輸液管進行冷卻處理;方便注塑模具冷卻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的側視圖;
圖3為圖2中A-A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的部件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包括冷卻罐1,冷卻罐1的內部為空腔結構;冷卻罐1設置在支撐管2的端部,支撐管2呈豎直布置,支撐管2的上端設有密封底環(huán)3,密封底環(huán)3設置在冷卻罐1的底部,支撐管2的下端設有支撐環(huán)4;支撐管2與冷卻罐1連通,支撐管2的側壁設有出液管5,冷卻罐1的端部側壁設有進液管6;冷卻罐1內設有冷卻液輸液管7,冷卻液輸液管7的中間位置設有彎曲部8;冷卻罐1的頂部設有密封頂環(huán)9;冷卻罐1上設有進液頭10與出液頭12,進液頭10與冷卻液輸液管7的一端連接,出液頭12與冷卻液輸液管7的另一端連接;進液頭10的外端設有第一鎖母11,出液頭12的外端設有第二鎖母13;出液頭12的外側壁設有出液細管14;支撐管2、密封底環(huán)3以及支撐環(huán)4為一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用冷卻系統(tǒng),可以將該冷卻系統(tǒng)安裝在注塑機上,注塑模具的冷卻管分別與冷卻液輸液管7的兩端連接;冷卻罐1內儲存冷卻液,冷卻液輸液管7內輸送自然水液;通過進液管6方便冷卻液的輸入,通過出液管5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從而方便對冷卻液輸液管7進行冷卻處理;方便注塑模具冷卻用。
其中,進液頭10的外端設有第一鎖母11,出液頭12的外端設有第二鎖母13;所以方便安裝。
其中,支撐管2、密封底環(huán)3以及支撐環(huán)4為一體結構;所以連接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