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受電弓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用于碳滑板擠出成型后的校正定型。
背景技術:
安全是鐵路運輸生產永恒的主題。機車是鐵路運輸生產中最重要的動力設備。為運用提 供質量良好、數量充足的機車,以良好的設備質量保障運輸任務的順利完成和運輸生產安全,是機務檢修工作的主要任務。
而電力機車受電弓碳滑板是高鐵、動車和客貨電力機車提供動力的一個“咽喉”部件,受電弓作為電力牽引機車從接觸網取得電能的電氣設備,安裝在機車或動車車頂上。在行駛的過程中,為防止對受電弓滑板局部過度摩擦,要求受電弓碳滑板具有一定的弧度。
在組裝碳滑板時,要求碳滑板和鋁托架完美貼合,對碳滑板的內弧精確要求非常高,稍有貼合不緊,粘結力、氣密性、機械強度等都受影響。目前部分產品的成型精準度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后期打磨調整,而偏差稍大的則不能使用,如此成型不夠精確的,會造成合格率減低,且會增加生產成本。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包括下模具和與所述下模具固定扣合的上蓋板以及緊固件,其中,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向下凹設有多條凹槽,所述凹槽與碳滑板形狀相同,用于放置碳滑板,并在所述多條凹槽之間設有間隔部,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邊緣設有多個固定孔,所述上蓋板設有多條加強條,所述加強條的邊緣設有多個緊固孔,所述緊固孔與固定孔上下對應連通,緊固件可穿設緊固孔至固定孔內,用于固定上蓋板于下模具的上方。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多條凹槽相互平行排布。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間隔部的尺寸為1~2c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緊固孔設有內螺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緊固件為螺栓,且螺栓設有與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多條加強條相互平行設置。
本實用新型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因擠壓成型的碳滑板具有一定的彈性,且達到一定溫度可塑形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本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設有下模具和與下模具固定扣合的上蓋板以及緊固件,下模具設有與碳滑板相同的凹槽,用于放置需要校正的碳滑板,合上蓋板,調整緊固件,使碳滑板與凹槽各面完全貼合,再經過加熱矯形、冷卻固型,實現對碳滑板的校正,以達到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包括下模具1、上蓋板2和緊固件3。
其中,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向下凹設有多條相互平行排布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與碳滑板4形狀相同,用于放置碳滑板4。
在所述多條凹槽11之間設有間隔部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間隔部的尺寸為1~2cm,且在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邊緣設有多個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設有內螺紋5。
所述上蓋板2設有多條加強條21,在此優選的,所述多條加強條21相互平行設置,且在所述加強條21的邊緣設有多個緊固孔22,所述緊固孔22與固定孔13上下對應連通,同樣的,所述緊固孔22也設有內螺紋5。
緊固件3可穿設緊固孔22至固定孔13內,用于固定上蓋板2于下模具1的上方。在此,優選的,所述緊固件3為螺栓,且所述螺栓設有與內螺紋5配合的外螺紋6,因此,螺栓可螺旋穿過緊固孔22至固定孔13內,將上蓋板2固定壓合在下模具1的上方。在使用時,將需要校正的碳滑板放置于下模具1的凹槽11,合上蓋板2,調整緊固件3,使碳滑板4與凹槽11各面完全貼合,再經過加熱矯形、冷卻固型,實現對碳滑板的校正,以達到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因擠壓成型的碳滑板4具有一定的彈性,且達到一定溫度可塑形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本碳滑板擠壓成型校正工裝設有下模具1和與下模具1固定扣合的上蓋板2以及緊固件3,下模具1設有與碳滑板4相同的凹槽11,用于放置需要校正的碳滑板4,合上蓋板2,調整緊固件3,使碳滑板4與凹槽11各面完全貼合,再經過加熱矯形、冷卻固型,實現對碳滑板的校正,以達到提高合格率,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