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種模具。
背景技術:
1、在塑料產品生產中需要采用模具以使塑料成型,部分產品有boss柱結構(boss柱結構為凸出且帶孔的柱子),模具的頂出機構采用套筒結構,頂板設置在固定板的上方,套筒與頂板連接,頂針與固定板連接,頂針還穿過套筒向產品延伸,以使產品形成boss柱結構,在脫模過程中,外力推動頂板帶動套筒相對于頂針移動,以使套筒將產品頂出。通常固定板上會開設有ko孔(即頂桿孔),以便于外部的頂桿頂推頂板帶動套筒移動。當產品的boss柱結構與ko孔重合時,頂針會與ko孔發生干涉,造成頂針無法安裝,導致模具不便于生產此類產品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模具,其套筒件通過第二空間對頂針進行避空,從而使頂針與下模件進行連接,減小頂針與固定件上的ko孔之間發生干涉的風險,達到模具生產boss柱結構與ko孔重合的產品的目的。
2、本申請提供一種模具包括:下模件,固定件,套筒件,頂針和頂推件。下模件的沿第一方向的一側設有用于容納產品的第一空間。固定件位于下模件遠離第一空間的一側,固定件與下模件固定連接,下模件與固定件之間設有第二空間,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設置有與第二空間連通的ko孔。套筒件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對的連接部和套筒部,套筒部沿第一方向穿設于下模件,連接部位于套筒部朝向固定件的一側,連接部沿第二方向設有第三空間。頂針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部分位于套筒部和第一空間內,第二部分的部分位于第三空間內,第二部分與下模件連接,第二部分被配置為于第三空間內沿第一方向相對于套筒件移動。頂推件活動設置于第二空間內,頂推件與連接部遠離套筒部的一側連接,頂推件被配置為受穿過ko孔的外力沿第一方向靠近下模件移動,套筒件在頂推件的作用下自固定件向下模件移動,套筒部向第一空間內移動并作用于第一空間內的產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ko孔分別與所述頂針、所述套筒部至少部分重合。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3、上述實施例的模具,套筒件通過第二空間對頂針進行避空,從而使頂針與下模件進行連接,減小頂針與固定件上的ko孔之間發生干涉的風險,實現頂針的位置靈活布置的效果,達到模具生產boss柱結構與ko孔重合的產品的目的。同時通過連接部與頂推件連接,能夠降低套筒件的長度。
4、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還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的一部分與下模件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穿置于第三空間內并與第二部分連接。
5、上述實施例中,通過第一連接件自第二空間穿置于第三空間內,并使第一連接件分別與頂針和下模件連接,從而實現頂針與下模件固定連接的目的。
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位于第二空間內。
7、上述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連接件設置于第二空間內,以在較大的空間內使第一連接件和下模件連接,從而達到提高第一連接件的安裝效率的目的。并且通過第二空間容納較大尺寸的第一連接件,有助于提高第一連接件的強度,從而提高頂針與下模件連接的穩定性。
8、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部與套筒部可拆卸連接。
9、上述實施例中,通過連接部與套筒可拆卸連接,從而便于更換不同長度的套筒,以實現套筒能夠將不同尺寸的產品順利頂出第一空間的目的。
10、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筒件還包括突出部,突出部位于套筒部朝向連接部的一側,連接部朝向套筒部的一側設有沿第二方向設有通槽,通槽包括寬部和窄部,寬部位于窄部朝向固定件的一側,寬部用于容納突出部。
11、上述實施例中,通過突出部嵌設于通槽內,從而實現套筒部與連接部固定連接的目的。
12、在一些實施例中,下模件包括可拆卸連接的模體和下模仁,下模仁位于模體沿第一方向遠離固定件的一側,下模仁沿第一方向遠離固定件的一側設置有凹坑。下模仁沿第一方向靠近固定件的一側貫穿設置有凹槽,凹槽和凹坑共同形成第一空間。
13、上述實施例中,通過下模仁與模體可拆卸連接,從而通過更換不同的下模仁,以達到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生產的目的。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還包括彈性組件,彈性組件設于第二空間內并位于頂推件和下模件之間,彈性組件被配置為推動頂推件沿第一方向遠離下模件移動。
15、上述實施例中,在套筒將產品頂出后,撤銷對頂推件施加的外力,通過彈性組件推動頂推件移動復位,從而便于模具繼續生產下一個產品。
16、在一些實施例中,彈性組件包括多個壓縮彈簧,多個壓縮彈簧呈陣列分布,每一壓縮彈簧分別與頂推件和下模件接觸。
17、上述實施例中,通過多個壓縮彈簧,以達到均勻作用頂推件,有助于提高頂推件移動的速度和精準度。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還包括上模件,上模件位于下模件遠離固定件的一側,上模件被配置為受外力沿第一方向靠近或遠離下模件。
19、上述實施例中,通過上模件蓋合于下模件,以使第一空間形成封閉區域,以實現對產品進行定型和避免塑膠溢出第一空間的目的。
20、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還包括至少一個位于第一空間的導桿,導桿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對的兩端,導桿的一端與固定件連接,導桿的另一端貫穿于頂推件并與下模件連接。
21、上述實施例中,通過導桿對頂推件進行導向,從而達到頂推件帶動套筒定向移動的目的。
1.一種模具,用于將產品進行成型生產,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部分與所述下模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三空間內并與所述第二部分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間內。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套筒部可拆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件還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套筒部朝向所述連接部的一側,所述連接部朝向所述套筒部的一側設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包括寬部和窄部,所述寬部位于所述窄部朝向所述固定件的一側,所述寬部用于容納所述突出部。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件包括可拆卸連接的模體和下模仁,所述下模仁位于所述模體沿所述第一方向遠離所述固定件的一側,所述下模仁沿所述第一方向遠離所述固定件的一側設置有凹坑;所述下模仁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凹坑共同形成所述第一空間。
7.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設于所述第二空間內并位于所述頂推件和所述下模件之間,所述彈性組件被配置為推動所述頂推件沿第一方向遠離所述下模件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組件包括多個壓縮彈簧,所述多個壓縮彈簧呈陣列分布,每一所述壓縮彈簧分別與所述頂推件和所述下模件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上模件,所述上模件位于所述下模件遠離所述固定件的一側,所述上模件被配置為受外力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或遠離所述下模件。
10.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至少一個位于所述第一空間的導桿,所述導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的兩端,所述導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件連接,所述導桿的另一端貫穿于所述頂推件并與所述下模件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