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模具,具體涉及一種前模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1、目前,參考圖1,因產品前模有較深的骨位,前模深凹結構1位于產品的深凹處,存在以下技術缺陷:抱緊力大,容易粘模,易拉傷產品,產品外觀不合格,造成產品不良。
2、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前模頂出機構,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模頂出機構,以解決上述至少一種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向下依次設置有熱流道板、a板、b板、模角、下固定板,b板的端面上設置有后扣機拉手的一端,a板的頂面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前模頂針底板、前模頂針面板,前模頂針底板與前模頂針面板之間設置有可伸縮的舌頭,舌頭伸出端能與后扣機拉手接觸。
3、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前模增加一套頂出機構,合理位置的骨位深處布置頂針,前模頂針底板與前模頂針面板之間的可伸縮的舌頭,通過后扣機拉手拉動前模頂針底板上的舌頭,有效解決了產品拉前模,抱緊力大,容易粘模,易拉傷產品,產品外觀不合格,造成產品不良的技術缺陷,讓產品正常留在后模。
1.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包括上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2)向下依次設置有熱流道板(3)、a板(4)、b板(7)、模角(8)、下固定板(9),b板(7)的端面上設置有后扣機拉手(10)的一端,a板(4)的頂面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前模頂針底板(5)、前模頂針面板(6),前模頂針底板(5)與前模頂針面板(6)之間設置有可伸縮的舌頭(12),舌頭(12)伸出端能與后扣機拉手(10)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扣機拉手(10)為反置的第一l型結構,第一l型結構的橫板端與b板(7)的端面通過螺栓連接,第一l型結構的豎板中部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與第一l型結構的橫板垂直布置,第二凹槽貫穿第一l型結構的豎板遠離第一l型結構的橫板一端,第二凹槽內設置有舌頭回位塊(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頭回位塊(11)靠近第一l型結構的橫板一端固定在a板(4)上,舌頭回位塊(11)的另一端能與舌頭(12)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結構的豎板遠離橫板一端設置有u型開口槽,u型開口槽的開口方向與第一l型結構的橫板同向布置,舌頭(12)的上端面能與u型開口槽的上橫板內側面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頭(12)遠離u型開口槽的一端設置有間距布置的沉孔,任意一個沉孔內均設置有彈簧(1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頭(12)靠近u型開口槽的一端為第一直角梯形塊,第一直角梯形塊的斜面靠近u型開口槽的槽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前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頭回位塊(11)的另一端為第二直角梯形塊,第二直角梯形塊的斜面靠近第一直角梯形塊的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