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盤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干盤管支架,涉及干盤管輔助裝置【技術領域】,包括支撐框架和干盤管安裝框,支撐框架為長方體的框架,支撐框架設置在干盤管安裝框下方,干盤管安裝框為兩個形狀相同的長方形,兩個干盤管安裝框的上邊框重合,與之相對的下邊框則與支撐框架邊框重合,形成一個頂部屋狀體。在傾斜布置的干盤管安裝框上安裝的干盤管增大了新風與干盤管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換氣效果,因本實用新型是落地移動式,可直接安裝在回風夾道下方,節約了空間;在制作、安裝定位等方面難度大大降低,節約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干盤管安裝、落地可移動的優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專利說明】干盤管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干盤管輔助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才繼續穩步增長和生產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生產工藝對生產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要保持一定的溫濕度,還需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潔凈度,采用干盤管系統(即干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不僅可以解決濕工況下滋生細菌、污染新風所造成的空氣質量不佳的問題,并且在運行能耗和經濟性方面也有一定的貢獻。所謂“干盤管”一般是指:冷凍水水溫高于露點溫度,在風機盤管上無冷凝水,以此來提高冷凍水的出水溫度,提聞制冷機的效率。
[0003]目前干盤管施工需要將回風夾道上方施工基本完成后再安裝干盤管,這樣就對整體工期有較大限制。對于安裝于技術夾層回風道外側的M型方式,如圖3所示,箭頭表示新風流向,干盤管支架俯視為幾個呈M型布置的框架相連,下端需要固定在地面上,且需偏離回風夾道一定距離,占用空間較大,可能影響技術夾層內的設備安裝;另外一種安裝于回風夾道中部的方式,干盤管支架安裝于高空,不便于維修和安裝,普適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干盤管安裝、落地可移動的干盤管支架。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干盤管支架,包括支撐框架和干盤管安裝框,所述支撐框架為長方體的框架,所述支撐框架設置在干盤管安裝框下方,所述干盤管安裝框為兩個形狀相同的長方形,兩個干盤管安裝框的上邊框重合,與之相對的下邊框則與支撐框架邊框重合,形成一個頂部屋狀體。
[0007]優選的,所述干盤管安裝框為三個,三個干盤管安裝框依次相連,中間的一個水平置于頂部,另外兩個干盤管安裝框下部邊框支撐框架邊框重合、且與支撐框架相對傾斜布置、且互成夾角呈相對傾斜設置,三個干盤管安裝框組裝后橫截面為梯形。
[0008]優選的,所述支撐框架、干盤管安裝框的中部設有橫向或豎向的加強梁。
[0009]優選的,兩個相對傾斜布置的干盤管框的相對斜邊框之間設有橫向和豎向的加強M
ο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相對傾斜布置、且互成夾角的干盤管安裝框與支撐框架組裝成一個上部截面為三角形或梯形的屋狀安裝框架,根據空間大小或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框架形式,本實用新型可在施工現場外預制好后進場組裝,框架組裝好后可直接安裝干盤管,待回風夾道內的其他施工完成后,可立即對干盤管配管定位,極大地縮短了施工工期;因本實用新型是落地移動式,可直接安裝在回風夾道下方,節約了空間;在制作、安裝定位等方面難度大大降低,節約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另外,利用本實用新型安裝的干盤管增大了新風與干盤管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換氣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干盤管安裝、落地可移動的優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原來的M型安裝方式的干盤管支架的俯視圖;
[0014]圖4是實施例1安裝干盤管后的左視圖;
[0015]圖5是實施例2安裝干盤管后的左視圖;
[0016]圖中:1-支撐框架,2-干盤管安裝框,3-加強梁,4-回風夾道,5-干盤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干盤管支架,包括支撐框架I和干盤管安裝框2,所述支撐框架I為長方體的框架,所述支撐框架I設置在干盤管安裝框2下方,所述干盤管安裝框2為兩個形狀相同的長方形,兩個干盤管安裝框2的上邊框重合,與之相對的下邊框則與支撐框架I邊框重合,形成一個頂部屋狀體,所述支撐框架1、干盤管安裝框2的中部設有橫向或豎向的加強梁3,兩個相對傾斜布置的干盤管框2的相對斜邊框之間設有橫向和豎向的加強梁3,加強梁3可提高裝置的整體穩固性。落地式支撐框架I更方便操作人員安裝干盤管5,傾斜布置的干盤管安裝框2可提高干盤管5與新風的換氣效果,尖頂屋狀的結構適合于回風夾道安裝空間狹小的干盤管的安裝。
[0019]實施例2:所述干盤管安裝框2為三個,三個干盤管安裝框2依次相連,中間的一個水平置于頂部,另外兩個干盤管安裝框2下部邊框支撐框架I邊框重合、且與支撐框架I相對傾斜布置、且互成夾角呈相對傾斜設置,三個干盤管安裝框2組裝后橫截面為梯形,其余結構同實施例1。這種結構適合于回風夾道空間大的干盤管安裝,頂部設置的水平干盤管安裝框2增加了干盤管5的安裝面積,兩個傾斜布置的干盤管安裝框2和上方水平的干盤管安裝框2安裝干盤管過后大大增加了干盤管5與新風的接觸面積,更便于新風換氣,提高了換氣效果。
[0020]通過相對傾斜布置、且互成夾角的干盤管安裝框2與支撐框架I組裝成一個上部截面為三角形或梯形的屋狀安裝框架,根據空間大小或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框架形式,本實用新型可在施工現場外預制好后進場組裝,框架組裝好后可直接安裝干盤管5,待回風夾道內的其他施工完成后,可立即對干盤管5配管定位,極大地縮短了施工工期;因本實用新型是落地移動式,可直接安裝在回風夾道4下方,相對安裝于回風夾道4外側的M型方式,節約了空間;在制作、安裝定位等方面難度大大降低,節約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另外,利用本實用新型安裝的干盤管5增大了新風與干盤管5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換氣效果。如圖4、5所示分別是實施例1和實施例2安裝干盤管5后的結構示意圖,箭頭指向表示新風流向。
[0021]根據實際情況將支撐框架I的高度設定高于回風夾道內的閥組設施高度,這樣安裝的干盤管框2的高度就高于閥組高度,對于后續的干盤管及閥組的維護極為方便。
[0022]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干盤管安裝、落地可移動的優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干盤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框架(I)和干盤管安裝框(2),所述支撐框架(I)為長方體的框架,所述支撐框架(I)設置在干盤管安裝框(2)下方,所述干盤管安裝框(2)為兩個形狀相同的長方形,兩個干盤管安裝框(2)的上邊框重合,與之相對的下邊框則與支撐框架(I)邊框重合,形成一個頂部屋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盤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盤管安裝框(2)為三個,三個干盤管安裝框(2)依次相連,中間的一個水平置于頂部,另外兩個干盤管安裝框(2)下部邊框支撐框架(I)邊框重合、且與支撐框架(I)相對傾斜布置、且互成夾角呈相對傾斜設置,三個干盤管安裝框(2)組裝后橫截面為梯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盤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I)、干盤管安裝框(2)的中部設有橫向或豎向的加強梁(3)。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盤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兩個相對傾斜布置的干盤管框(2)的相對斜邊框之間設有橫向和豎向的加強梁(3)。
【文檔編號】F24F13/32GK203964328SQ201420341510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李振波, 臧飛龍, 張拂曉, 董學鑫, 陳坤祈, 劉謙輝, 周翃, 趙鳴, 趙罡, 張書永, 王力軍, 連建軍 申請人: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