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換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變換氣冷卻器。
背景技術:
節能環保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和組成部分,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在工業領域當中,節能環保不僅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更加重要的是節能環保在工業生產中創造出不菲的利潤和價值。換熱器作為換熱系統中的重要設備廣泛應用于化工、能源、機械、交通、冶金、動力及航空航天等行業,是工業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高效換熱器及換熱技術更是節省減排的重要裝置。
變換氣冷卻器由于管殼程兩側都為氣相流動,存在換熱性能差,傳熱系數低、流速大,易振動、阻力將過大等問題。傳統型式的換熱器,只能通過加大換熱面積的方式來滿足換熱要求,這不僅導致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增加了占地面積,更增加了安裝和檢修難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變換氣冷卻器,以保證換熱性能且不會發生振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變換氣冷卻器,能夠現有技術中換熱性差且容易發生振動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變換氣冷卻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殼程進口以及殼程出口,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管,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支撐板以及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均勻分布在所述殼體內,且每個折流板兩側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換熱管為低翅片管。
作為優選,所述折流板兩側設置有等量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之間設置有定距管。
作為優選,所述折流板包括布管區域與非布管區域,所述布管區域沿殼體軸向投影與所述支撐板沿殼體軸向投影重疊。
作為優選,還包括消音板,所述消音板與所述支撐板、所述折流板垂直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消音板與所述支撐板插接。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消音板槽,所述消音板設置于所述消音板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消音板與所述支撐板焊接連接。
本發明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換熱管為低翅片換熱管,由于低翅片換熱管表面特殊結構,進而增大了換熱管的外表面積,同時強化了對流傳熱系數,從而到達提高換熱效率的目的。進而能夠有效解決換熱設備過大以及對流傳熱差的問題。
2、本發明中設置消音板,消音板與支撐板、折流板垂直設置,消音板能夠有效防止聲振,因此消音板有效的防止或減小冷卻器內部振動。
3、折流板非布管區域不布置換熱管,有效的減小了殼程內的壓降,有效地避免了非布管區域換熱管振動而導致設備損壞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變換氣冷卻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圖3是圖1中折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換熱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殼體;11、殼程進口;12、殼程出口;13、管程入口;14、管程出口;15、管程排氣口;16、管程排污口;17、殼程排氣口;18、殼程排污口;2、換熱管;3、支撐板;4、折流板;41、布管區域;42、非布管區域;5、消音板;6、消音板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變換氣冷卻器,如圖1所示,其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上分別設置有殼程進口11、殼程出口12、管程入口13、管程出口14、管程排氣口15、管程排污口16、殼程排氣口17、殼程排污口18,所述殼體1內設置有換熱管2,所述殼體1內設置有支撐板3以及不少于兩個的折流板4,所述折流板4均勻分布在所述殼體1內,且每個折流板4兩側設置有支撐板3,同時折流板4兩側的支撐板3數量均等,支撐板3之間還設置有定距管。所述換熱管2為低翅片管,低翅片管結構如圖4所示。低翅片換熱管上設置有多個環狀散熱片,該種結構能夠增大換熱管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
本實施例中,折流板4包括布管區域41與非布管區域42,其中布管區域41沿殼體1軸向投影與所述支撐板3沿殼體1軸向投影重疊。折流板4間隔設置在殼體1的內側壁上,也就是說折流板4在殼體1兩側的內側壁上交錯設置,具體如圖1所示。由于折流板的布管區域41沿殼體1軸向投影與支撐板3沿殼體1的軸向投影重疊,因此折流板4的缺口(與其相鄰折流板的非布管區域42投影相重疊)處不設置換熱管2。這樣能夠防止位于折流板4缺口處的換熱管2沒有支撐而產生振動。
由于折流板4之間設置有等間距的支撐板,且支撐板數量相同,因此,該種結構能夠加大折流板間距,進而能夠加大氣體的流通空間,降低流體流速,減小壓漿的同時還能有效的防止振動。
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的防止冷卻器內部件振動,該冷卻器還包括消音板5,所述消音板5與所述支撐板3、所述折流板4垂直設置。其中消音板5的設置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消音板5與所述支撐板3插接。具體為所述支撐板3、折流板4上設置有消音板槽6,所述消音板5設置于所述消音板槽6內。當然其他實施例中支撐板3、折流板4不設置消音板槽6,可將支撐板3以及折流板4分別分成兩部分,然后再將支撐板3、折流板4的各部分分別與消音板5焊接,該種方法在工藝要求需要使支撐板兩部分共面且與消音板5垂直。
另一種是消音板5與所述支撐板3焊接連接。該種方法需要將消音板5分割成多個部分,具體數量根據支撐板3以及折流板4的數量而定,然后將各個部分的首末兩端分別與支撐板3或折流板4焊接,該種方法不需要對支撐板3進行其他處理。
上述兩種方法根據需要選擇。
注意,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實施方式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的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