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烘干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麥片循環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麥片是一種以小麥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是用普通的麥子和一些東西加工而成的。它曾經是第一種被工業化生產的早餐谷物食品。麥片的“片”字是指,它是一種來自被煮過,輾碎,和加以烘干的谷物,通常被放在牛奶和果汁里,或做成麥片粥加以食用。 麥片還分為普通麥片和燕麥片,燕麥片是由燕麥做成的,由于麥片食品的制作過程簡單,而且省時,有的種類的麥片,只要經過水泡,就可以食用,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目前的麥片烘干裝置烘干的效果不是很好,不是很均勻,而且對熱量的利用效率較低,浪費電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麥片循環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麥片循環烘干裝置,包括靜態烘干室、喇叭形進料罩、動態烘干室、葫蘆形導風罩、空氣加熱器和引風機,所述靜態烘干室的內部兩側設有烘干架,所述烘干架上設有電熱管,所述喇叭形進料罩設置在靜態烘干室的內部,且喇叭形進料罩與進料口連接,所述喇叭形進料罩的表面設有微孔,所述動態烘干室通過輸料管道與靜態烘干室連接,且輸料管道上安裝有控制閥,所述葫蘆形導風罩設置在動態烘干室的內部,且葫蘆形導風罩的表面設有風孔,所述空氣加熱器通過循環輸風管分別與輸料管道和動態烘干室相連接,所述引風機通過管道連接在動態烘干室與空氣加熱器之間,所述動態烘干室的底部設有出料口。
優選的,所述電熱管設為若干根,且電熱管呈間隔等距設置。
優選的,所述循環輸風管上安裝有控風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復合麥片循環烘干裝置,通過把復合麥片放在靜態烘干室進行初級烘干,接著復合麥片通過與熱空氣進行混合呈散射狀進入動態烘干室,在葫蘆形導風罩表面的風孔釋放出熱氣流進行動態烘干,可以達到良好的烘干效果;通過把烘干過的帶有余溫的空氣重新輸送至空氣加熱器進行加熱再用于烘干,提高了對熱量的利用,節約了電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靜態烘干室、2動態烘干室、3空氣加熱器、4引風機、5喇叭形進料罩、6烘干架、7電熱管、8葫蘆形導風罩、9風孔、10輸料管道、11控制閥、12循環輸風管、13控風閥、14進料口、15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復合麥片循環烘干裝置,包括靜態烘干室1、喇叭形進料罩5、動態烘干室2、葫蘆形導風罩8、空氣加熱器3和引風機4,所述靜態烘干室1的內部兩側設有烘干架6,所述烘干架6上設有電熱管7,所述電熱管7設為若干根,且電熱管7呈間隔等距設置,所述喇叭形進料罩5設置在靜態烘干室1的內部,且喇叭形進料罩5與進料口14連接,所述喇叭形進料罩5的表面設有微孔,所述動態烘干室2通過輸料管道10與靜態烘干室1連接,且輸料管道10上安裝有控制閥11,所述葫蘆形導風罩8設置在動態烘干室2的內部,且葫蘆形導風罩8的表面設有風孔9,所述空氣加熱器3通過循環輸風管12分別與輸料管道10和動態烘干室2相連接,所述循環輸風管12上安裝有控風閥13,所述引風機4通過管道連接在動態烘干室2與空氣加熱器3之間,所述動態烘干室2的底部設有出料口15,通過把復合麥片放在靜態烘干室1進行初級烘干,接著復合麥片通過與熱空氣進行混合呈散射狀進入動態烘干室2,在葫蘆形導風罩8表面的風孔9釋放出熱氣流進行動態烘干,可以達到良好的烘干效果;通過把烘干過的帶有余溫的空氣重新輸送至空氣加熱器3進行加熱再用于烘干,提高了對熱量的利用,節約了電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