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干燥機領域,具體屬于多單元并聯式冷凍型干燥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所用冷干機的換熱器不外乎分為:殼管式和板換模塊式兩種。
板換模塊式冷干機:因其前置過濾器僅能濾除液態或大分子顆粒狀態的油,無法去除管路內的油蒸汽;通過模塊冷干機的冷卻,油蒸汽變成液態油,必然大量殘留于模塊內,因模塊換熱器的內部結構特點,導致其內部角角落落點較多,極易殘存大量油污和其他污漬混合物,一般使用七至八個月左右,換熱效率將直線下降,且進出口壓差也急劇加大,二至三年后、因壓差大、換熱效果差、露點高、而基本不具可用性。故此種冷干機僅適用于無油空壓機、不銹鋼或耐腐蝕合金管等材質的壓縮空氣管路中。
傳統的中大型殼管式冷干機:雖利于清洗、壓差小,但因殼管式蒸發器散熱片、片與片之間間距太小(僅為1--1.5mm),壓縮空氣在導流風板的導向下,并沒有完全穿透散熱片,相反因導流風板與蒸發器散熱片邊沿阻力小,而大量從蒸發器邊沿流過;據國標要求冷干機的出氣壓力露點在(2-10)℃、則其蒸發溫度必然在(零下3到5)℃左右、這樣蒸發器截面積內部的散熱片將大量結霜、從而導致傳熱效果進一步降低;越是大型冷干機,其蒸發器截面積越大,換熱效率越低,導致大量壓縮空氣不能充分冷卻,析水效率差,露點高且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單元并聯式冷凍型干燥機,從而有效解決了蒸發器換熱效率低、對壓縮空氣的冷卻不充分、析水效率差、露點不穩定且偏高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單元并聯式冷凍型干燥機,包括位于上部的多個并聯蒸發器、位于下部的多個并聯預冷器,蒸發器出口處設有不銹鋼絲網過濾層,預冷器包括有進氣端腔、出氣端腔、預冷腔,預冷器的預冷腔一側連接有進氣管道,另一側與蒸發器進口處連接,預冷器的進氣端腔與蒸發器出口處連接,多個并聯的預冷器出氣端腔匯集后連接有出氣總管,預冷器的進氣端腔內設有分離擋板、聚水包,分 離擋板包括有位于下方的豎向擋板,位于上方的斜向擋板,聚水包下方設有排污口,預冷器的預冷腔底部設有聚水包,聚水包下方設有排污口。
所述的位于上部的蒸發器有兩個、三個或四個并聯、位于下部的預冷器分別為兩個、三個或四個并聯。
所述的蒸發器、預冷器的管徑分別為152mm、159mm,所述的蒸發器長度為1060-1535mm,所述的預冷器長度為1100-1580mm。
所述的豎向擋板底部開三角形的疏水口。
本實用新型蒸發器在上部,預冷器在下部;排污口多、且分布于每個換熱器析水節點上,排水更充分。蒸發器在上部,拆卸、清洗、保養更方便。蒸發器出口布設不銹鋼絲網過濾層,可將冷卻后大分子顆粒狀態的水過濾凝結成大液滴狀態的水,預冷器進口設分離擋板和聚水包,從而有效將大液滴狀態的水分離出來、通過排水閥排除機外。本實用新型蒸發器分化設計成多個截面積小、長度加大的并聯結構,同時導流風板和蒸發器邊沿與外殼體間隙更小,從而有效解決了蒸發器換熱效率低、對壓縮空氣的冷卻不充分、析水效率差、露點不穩定且偏高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一種多單元并聯式冷凍型干燥機,包括位于上部的四個并聯蒸發器1、位于下部的四個并聯預冷器2,蒸發器1出口處設有不銹鋼絲網過濾層3,預冷器2包括有進氣端腔4、出氣端腔5、預冷腔6,預冷器2的預冷腔6一側連接有進氣管道7,另一側與蒸發器1進口處連接,預冷器2的進氣端腔4與蒸發器1出口處連接,多個并聯的預冷器2出氣端腔5匯集后連接有出氣總管8,預冷器2的進氣端腔4內設有分離擋板9、聚水包10,分離擋板9包括有位于下方的豎向擋板,位于上方的斜向擋板,聚水包10下方設有排污口11,預冷器2的預冷腔底部設有聚水包12,聚水包12下方設有排污口13。
蒸發器、預冷器的管徑分別為152mm、159mm,蒸發器長度為1060-1535mm,所述的預冷器長度為1100-15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