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不可再生能源的日趨枯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資源,能量大,持續性好,沒有任何污染,是一種理想的清潔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替代品。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早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比如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等。
太陽能的利用需要先把多分散在大自然中的太陽光中的太陽能進行收集,然后再把收集的太陽能進行集中利用。目前對太陽光進行收集主要是通過太陽能集熱器來實現的,但是現有的太陽能集熱器存在太陽能利用率低、集熱效果不好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本太陽能集熱裝置具有太陽能利用率高、集熱效果好等優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支架和若干根真空玻璃管,所述支架的一側設置有集熱管,所述支架上與集熱管相對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管狀的定位座,所述集熱管的位置高于定位座的位置,所述集熱管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根導熱管,所述導熱管沿著集熱管的徑向設置并且一端封閉,一端具有開口,所述導熱管的內壁呈圓錐形,每個所述定位座上均設置有下固定孔,所述導熱管和下固定孔一一對應并且導熱管的開口端朝向下固定孔,在相對應的導熱管和下固定孔之間均設置有一根真空玻璃管,所述真空玻璃管的一端封閉,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真空玻璃管的開口端設置有固定部二,所述真空玻璃管中設置有超導熱管,所述超導熱管包括蒸發段、冷凝段和定位部,所述冷凝段和定位部分別位于蒸發段的兩端,所述冷凝段的外壁呈現圓錐形,所述蒸發段位于真空玻璃管中,所述真空玻璃管的封閉端穿設在下固定孔中,所述蒸發段靠近冷凝段處通過固定部二固定在真空玻璃管的開口端,所述真空玻璃管的內壁、超導熱管和固定部二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減少空氣流通,從而減少能量損耗,所述冷凝段伸出真空玻璃管的開口端,所述冷凝段插設在導熱管中,所述定位座上還設置有用于使冷凝段壓緊在導熱管中的固定蓋。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定位座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固定蓋內部具有圓柱形的腔體,所述腔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所述固定蓋通過螺紋連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所述腔體的直徑大于真空玻璃管的直徑,所述真空玻璃管的封閉端位于腔體中。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真空玻璃管的下端的內部還具有固定部一,所述超導熱管3的定位部設置在固定部一中。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固定蓋的腔體底部設置有橡膠層。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超導熱管的蒸發段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鋁翼導熱片。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所述支架上設置有集熱箱,所述集熱管設置在集熱箱中,所述集熱箱上沿著長度方向具有若干個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相對設置并且一一對應,每個所述上固定孔的底面上均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和導熱管一一對應并且導熱管的開口端和通孔相對設置,所述真空玻璃管的開口設置在上固定孔中。
上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中,所述集熱箱中還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位于集熱箱的內壁和集熱管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太陽能利用率高、集熱效果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超導熱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圖1中B處的放大圖。
圖中,1、支架;2、真空玻璃管;2a、固定部一;2b、固定部二;3、超導熱管;3a、蒸發段;3b、定位部;3c、冷凝段;4、定位座;4a、下固定孔;5、固定蓋;5a、腔體;6、鋁翼導熱片;7、集熱箱;7a、上固定孔;7b、通孔;8、集熱管;8a、導熱管;9、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支架1和若干根真空玻璃管2,所述支架1的一側設置有集熱管8,所述支架1上與集熱管8相對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個管狀的定位座4,所述集熱管8的位置高于定位座4的位置,所述集熱管8沿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根導熱管8a,所述導熱管8a沿著集熱管8的徑向設置并且一端封閉,一端具有開口,所述導熱管8a的內壁呈圓錐形,每個所述定位座4上均設置有下固定孔4a,所述導熱管8a和下固定孔4a一一對應并且導熱管8a的開口端朝向下固定孔4a,在相對應的導熱管8a和下固定孔4a之間均設置有一根真空玻璃管2,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一端封閉,一端具有開口,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設置有固定部二2b,所述真空玻璃管2中設置有超導熱管3,所述超導熱管3包括蒸發段3a、冷凝段3c和定位部3b,所述冷凝段3c和定位部3b分別位于蒸發段3a的兩端,所述冷凝段3c的外壁呈現圓錐形,所述蒸發段3a位于真空玻璃管2中,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封閉端穿設在下固定孔4a中,所述蒸發段3a靠近冷凝段3c處通過固定部二2b固定在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內壁、超導熱管3和固定部二2b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減少空氣流通,從而減少能量損耗,所述冷凝段3c伸出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所述冷凝段3c插設在導熱管8a中,所述定位座4上還設置有用于使冷凝段3c壓緊在導熱管8a中的固定蓋5。
所述導熱管8a的內壁呈圓錐形,所述冷凝段3c的外壁呈現圓錐形,當冷凝段3c插入到導熱管8a中時,兩者之間通過圓錐面接觸,接觸面積大,熱傳導的效率高,有利于提高本太陽能集熱裝置的集熱效率,進而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
另外,通過固定蓋5可以使冷凝段3c的外壁和導熱管8a的內壁緊貼,從而進一步增加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提高本太陽能集熱裝置的集熱效率,進而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
具體來說,所述定位座4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固定蓋5內部具有圓柱形的腔體5a,所述腔體5a的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所述固定蓋5通過螺紋連接在定位座4的下端,所述腔體5a的直徑大于真空玻璃管2的直徑,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封閉端位于腔體5a中。
轉動固定蓋5時,固定蓋5可以沿著定位座4的軸向來回運動,當固定蓋5朝著真空玻璃管2方向運動時,使得固定蓋5和導熱管8a之間的距離變小,進而使得超導熱管3上的冷凝段可以緊壓在導熱管8a中,增加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少熱能的浪費,增加熱傳導的效率。
具體來說,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下端的內部還具有固定部一2a,所述超導熱管3的定位部3b設置在固定部一2a中。
所述超導熱管3的蒸發段3a的下端通過定位部3b固定在固定部一2a中,所述超導熱管3的蒸發段3a的上端通過固定部二2b固定在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使得超導熱管3能牢固地固定在真空玻璃管2中,防止超導熱管3和真空玻璃管2之間發生相對運動。
具體來說,所述固定蓋5的腔體5a底部設置有橡膠層。
橡膠層位于固定蓋5和真空玻璃管2之間,當轉動固定蓋5,使得固定蓋5朝著真空玻璃管2方向移動時,至少有一個位置,所述橡膠層被緊壓在真空玻璃管2的封閉端,橡膠層起到緩沖的作用,避免固定蓋5和真空玻璃管2直接接觸。
具體來說,所述超導熱管3的蒸發段3a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鋁翼導熱片6。
具體來說,兩塊相鄰的鋁翼導熱片6之間的間距在5mm~10mm之間,所述鋁翼導熱片6的厚度為0.5mm~1mm。
鋁翼導熱片6的作用是吸收太陽能,然后把太陽能傳遞給超導熱管3,鋁翼導熱片6可以沿著超導熱管3的軸向布置,增加吸收太陽光熱量的面積,提高集熱的效率。
具體來說,所述支架1上設置有集熱箱7,所述集熱管8設置在集熱箱5中,所述集熱箱5上沿著長度方向具有若干個上固定孔7a,所述上固定孔7a和下固定孔4a相對設置并且一一對應,每個所述上固定孔7a的底面上均開設有通孔7b,所述通孔7b和導熱管8a一一對應并且導熱管8a的開口端和通孔7b相對設置,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設置在上固定孔7a中。
通孔7b的直徑大于冷凝段3c的最大直徑,便于冷凝段3c穿過通孔7b后插入到導熱管8a中。
集熱管8設置在集熱箱5中可以減少集熱管8和外界空氣的熱傳導,從而減少熱能的損失,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
真空玻璃管2的開口端和上固定孔7a之間間隙配合,上固定孔7a中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真空玻璃管2的固定更加穩定和可靠。
具體來說,所述集熱箱7中還設置有保溫層9,所述保溫層9位于集熱箱7的內壁和集熱管8之間。
保溫層9的作用是使集熱管8中的熱量盡可能少的流失,提高熱利用率,保溫層9的材料是巖棉,保溫層9的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保溫功能的材料。
本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的整個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太陽光照射在真空玻璃管2上,太陽光直接照射在超導熱管3及鋁翼導熱片6上,太陽光中蘊含的熱能被傳遞給超導熱管3的蒸發段3a,所述超導熱管3通過冷凝段3c把熱能傳遞給導熱管8a和集熱管8,水流從集熱管8的進水口流入并且吸收導熱管8a和集熱管8上的熱能,水溫升高并且從出水口匯總到保溫桶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