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窯爐的節能減排改進技術,具體的涉及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
背景技術:
在陶瓷生產中大量使用隧道窯進行燒制,現有的隧道窯窯爐主體一般包括有預熱段、燒成段、冷卻段,現有的隧道窯普遍存在窯體端面上下溫差大、熱能損耗大、產品質量差異大及預熱、焙燒、冷卻時間長等缺點。
為解決上述問題,市面上推出了多種的利用窯爐之間溫差實現熱能回用的隧道窯爐,如申請公布號為CN 104807325 A公開的一種隧道窯,隧道窯可劃分為預熱段、燒成段和冷卻段,在所述窯收容空間的縱向中間位置設置一條貫通全窯的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預熱段稱為中間火道,在所述燒成段稱為燃燒火道,在所述冷卻段稱為中間風道,所述通道兩側裝載需燒制的產品,所述燒成段包括多個燃燒器、燃氣主管、燃氣支管、助燃氣管、燃燒火道、排煙通道、看火孔和高溫熱風風道,多個所述燃燒器分布于所述窯頂縱向中心線位置,所述燃氣支管一端連接所述燃氣主管,另一端連接所述燃燒器,所述燃燒火道與所述燃燒器處于同一豎直線,所述排煙通道夾設于產品與所述側墻之間,所述看火孔設于所述側墻,所述助燃氣管連通所述高溫熱風風道,所述高溫熱風風道設于所述側墻且貫穿所述燒成段和所述冷卻段。
上述用于隧道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熱能回用只局限于本段內的熱循環,余熱回用的流動性差、導致回收效率低,另外設備制造成本、維護費用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所述隧道窯包括基礎、設于基礎上用于圍成爐膛的側墻、以及罩設于基礎與側墻外的保溫殼體,其特征于:所述由爐膛進口向出口方向依次分為預熱段、排煙段、燒成段、急冷段和冷卻段,還包括熱風循環系統;
預熱段爐膛兩側的側墻內分別開有一徑向延伸的預熱通道;
排煙段爐膛兩側的側墻上分別開有一徑向延伸的排煙通道、且排煙段爐膛的側墻上開有多個與排煙通道連通的排煙孔;
燒成段的側墻與保溫殼體之間留有一徑向延伸的保溫通道;
急冷段的側墻與保溫殼體之間留有一徑向延伸的降溫通道;
冷卻段爐膛兩側的側墻上分別開有一徑向延伸的冷卻通道;
熱風循環系統包括熱風管道和引風裝置,所述熱風管道將保溫通道、降溫通道分別與預熱通道連通,所述引風裝置設置于熱風管道上用于將保溫通道與降溫通道內的熱風被引入預熱通道中。
進一步的,還包括煙氣凈化系統,所述煙氣凈化系統包括排煙管道和除塵器,所述排煙管道將排煙通道與除塵器連通。
進一步的,還包括冷卻系統,所述冷卻系統包括冷風管道和冷卻風機,所述冷風管道將冷卻通道與冷風機連通。
進一步的,預熱段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方向依次為莫來石板、預熱通道、窯磚、保溫層,該預熱通道、保溫層為封閉式結構。
進一步的,排煙段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方向依次為窯磚、排煙通道、窯磚、保溫層,該排煙通道頂部為開放式結構,保溫層為封閉式結構。
進一步的,燒成段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方向依次為窯磚、熱氣通道、窯磚、保溫通道,該熱氣通道為封閉式結構、保溫通道為開放式結構。
進一步的,急冷段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方向依次為窯磚、急冷通道、窯磚、降溫通道,所述急冷通道為封閉式結構,降溫通道為開放式結構。
進一步的,冷卻段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方向依次為窯磚、冷卻通道、窯磚、保溫層,所述冷卻通道為開放式結構,保溫層為封閉式結構。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制造成本低,保溫通道與降溫通道內的熱風被引入預熱通道中,保溫通道與降溫通道中的熱風為整個隧道窯中溫度最高的、且該部分熱風干凈,通過引風裝置引入余熱通道中對預熱段進行加溫,在窯爐內形成熱的循環系統,提高熱利用效率、減少能耗;此外排煙段中的含煙熱氣被引出隧道窯外進行處理,排煙段內的含煙熱氣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及揮發物,因此排煙段內的煙氣引出進行除塵,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窯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預熱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排煙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燒成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急冷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冷卻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參照圖1至圖6所示,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該隧道窯包括基礎100、側墻200、保溫殼體300、熱風循環系統400、煙氣凈化系統500、冷卻系統600;
側墻200設于基礎100上圍成爐膛;
保溫殼體300罩設于基礎100與側墻200外;
爐膛由進口向出口方向依次包括預熱段1、排煙段2、燒成段3、急冷段4和冷卻段5;
預熱段1爐膛兩側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300方向依次為莫來石板11、預熱通道12、窯磚13、保溫層14,該預熱通道12、保溫層14為封閉式結構,預熱通道僅通過莫來石板11與爐膛進行隔離,使余熱通道內的熱輻射能快速透過莫來石版對爐膛進行預熱;
排煙段2爐膛兩側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300方向依次為窯磚21、排煙通道22、窯磚23、保溫層24,該排煙通道22頂部為開放式結構,保溫層24為封閉式結構,排煙段爐膛的側墻上開有多個與排煙通道22連通的排煙孔25;
燒成段3爐膛兩側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300方向依次為窯磚31、熱氣通道32、窯磚33、保溫通道34,該熱氣通道32為封閉式結構、保溫通道33為開放式結構,通過封閉的熱氣通道33對燃燒段窯爐的爐膛進行保溫;
急冷段4爐膛兩側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300方向依次為窯磚41、急冷通道42、窯磚43、降溫通道44,該急冷通道42為封閉式結構,降溫通道44為開放式結構;
冷卻段5爐膛兩側的側墻由爐膛向保溫殼體300方向依次為窯磚51、冷卻通道52、窯磚53、保溫層54,所述冷卻通道52為開放式結構,保溫層54為封閉式結構;
熱風循環系統400,包括熱風管道401和引風裝置402,所述熱風管道401將保溫通道33、降溫通道44分別與預熱通道12連通,所述引風裝置402設置于熱風管道401上用于將保溫通道33與降溫通道44內的熱風引入預熱通道12中,保溫通道33與降溫通道44中的熱風為整個隧道窯中溫度最高的、且該部分熱風干凈,通過引風裝置402引入余熱通道12中對預熱段1進行加溫;
煙氣凈化系統500,包括排煙管道501和除塵器502,所述排煙管道501將排煙通道22與除塵器502連通,由于排煙段內的熱氣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及揮發物,因此排煙段內的煙氣引出進行除塵,以免影響產品質量;
冷卻系統600,包括冷風管道601和冷卻風機602,所述冷風管道601將冷卻通道52與冷風機602連通,通過引入冷風使窯爐中能控制爐膛的降溫速度,實現不同降溫速度的控制,實現快速降溫,冷風只在冷氣通道中流動,不影響窯爐整體的溫度。
參照圖1至圖6所示,上述節能型熱風循環隧道窯使用時,窯車700進入隧道窯的爐膛內,依次經過預熱段1、排煙段2、燒成段3、急冷段4和冷卻段5完陶瓷產品燒成,熱風循環系統400將保溫通道33、急冷通道43中的熱風引入預熱通道中,在窯爐內形成熱風循環;排煙段2中的含煙熱氣被引出隧道窯外進行處理,排煙段2內的含煙熱氣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及揮發物,因此排煙段2內的煙氣被引出進行除塵,以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窯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