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烘干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針織面料,按織造方法分,有緯編針織面料和經編針織面料兩類。緯編針織面料常以低彈滌綸絲或異型滌綸絲、錦綸絲、棉紗、毛紗等為原料,采用平針組織,變化平針組織,羅紋平針組織,雙羅紋平針組織、提花組織,毛圈組織等,在各種緯編機上編織而成。
目前,在紡織布料加工時在對布料染色晾干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清洗,而清洗過后所使用的烘干裝置在工作時的烘干效率較低,增加了布料烘干的時間,會嚴重影響該批布料出廠的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正面開設有烘干槽,所述烘干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氣泵保護箱,所述烘干箱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機保護箱,所述烘干槽的內部分別設置有卷筒和轉動桿,所述卷筒套接在轉動桿的表面,所述轉動桿的右端依次貫穿烘干箱和電機保護箱并與電機保護箱內部設置的第一齒輪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保護箱的內部底端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與第一齒輪相適配的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表面與第一齒輪嚙合。
所述烘干箱的箱體內并位于烘干槽的下方分別開設有流水槽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流水槽的下方,所述流水槽的一端與烘干槽連通,所述流水槽遠離烘干槽的一端與出水口連通,所述出水口遠離流水槽的一端貫穿烘干箱的左側,所述氣泵保護箱的內壁設置有氣泵,所述氣泵的輸入端貫穿氣泵保護箱,所述氣泵的輸出端貫穿烘干箱的頂部并與烘干箱的箱體內部開設的加熱槽連通,所述加熱槽的內壁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導電座,兩個導電座之間通過加熱絲連接,所述烘干箱的箱體內部并位于加熱槽的下方開設有分流槽,所述加熱槽的輸出端與分流槽的輸入端連通,所述分流槽的輸出端貫穿烘干箱并與噴氣頭的輸入端連通,所述噴氣頭的頂部與烘干槽的槽壁頂端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烘干箱的箱體內并位于烘干槽的右側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內軸套接在轉動桿的表面。
優選的,所述噴氣頭的數量為五個,五個噴氣頭等距離排列。
優選的,所述烘干槽的槽口上方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表面上套接有箱門,所述箱門的正面固定連接有把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該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布料能夠旋轉進行烘干,烘干的效率更高,烘干的速度快,增加了烘干箱的烘干效率。
(2)、該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通過氣泵、加熱絲、加熱槽、分流槽和噴氣頭的配合使用,能夠對烘干槽內的布料進行高效烘干,避免了現有的烘干裝置存在的缺點影響烘干的狀況,還通過電機、第一齒輪、第二齒輪、轉動桿和卷筒的配合使用,能夠在烘干時進行旋轉,使受熱的面積更加均勻,避免了靜止不動影響烘干效率的狀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的結構剖面圖。
圖中:1烘干箱、2烘干槽、3氣泵保護箱、4電機保護箱、5卷筒、6轉動桿、7第一齒輪、8電機、9第二齒輪、10流水槽、11出水口、12氣泵、13加熱槽、14導電座、15加熱絲、16分流槽、17噴氣頭、18軸承、19轉軸、20箱門、21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烘干效率高的紡織用烘干裝置,包括烘干箱1,烘干箱1的正面開設有烘干槽2,烘干槽2的槽口上方固定連接有轉軸19,轉軸19的表面上套接有箱門20,箱門20的正面固定連接有把手21,烘干箱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氣泵保護箱3,烘干箱1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機保護箱4,烘干槽2的內部分別設置有卷筒5和轉動桿6,卷筒5套接在轉動桿6的表面,烘干箱1的箱體內并位于烘干槽2的右側設置有軸承18,通過軸承18,在轉動桿6旋轉的時候更加順暢,不會出現卡頓的狀況,軸承18的內軸套接在轉動桿6的表面,轉動桿6的右端依次貫穿烘干箱1和電機保護箱4并與電機保護箱4內部設置的第一齒輪7固定連接,電機保護箱4的內部底端固定連接有電機8,電機8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與第一齒輪7相適配的第二齒輪9,通過電機8、第一齒輪7、第二齒輪9、轉動桿6和卷筒5的配合使用,能夠在烘干時進行旋轉,使受熱的面積更加均勻,避免了靜止不動影響烘干效率的狀況,第二齒輪9的表面與第一齒輪7嚙合。
烘干箱1的箱體內并位于烘干槽2的下方分別開設有流水槽10和出水口11,出水口11位于流水槽10的下方,流水槽10的一端與烘干槽2連通,流水槽10遠離烘干槽2的一端與出水口11連通,出水口11遠離流水槽10的一端貫穿烘干箱1的左側,氣泵保護箱3的內壁設置有氣泵12,采用氣泵12,能夠對烘干槽2內的布料進行加速烘干,氣泵12的輸入端貫穿氣泵保護箱3,氣泵12的輸出端貫穿烘干箱1的頂部并與烘干箱1的箱體內部開設的加熱槽13連通,加熱槽13的內壁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導電座14,兩個導電座14之間通過加熱絲15連接,通過加熱絲15加熱配合氣泵12抽進的風,使布料烘干的速度更快,烘干箱1的箱體內部并位于加熱槽13的下方開設有分流槽16,加熱槽13的輸出端與分流槽16的輸入端連通,分流槽16的輸出端貫穿烘干箱1并與噴氣頭17的輸入端連通,通過氣泵12、加熱絲15、加熱槽13、分流槽16和噴氣頭17的配合使用,能夠對烘干槽2內的布料進行高效烘干,避免了現有的烘干裝置存在的缺點影響烘干的狀況,噴氣頭17的數量為五個,五個噴氣頭17等距離排列,噴氣頭17的頂部與烘干槽2的槽壁頂端固定連接,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布料能夠旋轉進行烘干,烘干的效率更高,烘干的速度快,增加了烘干箱1的烘干效率。
工作原理:使用時,首先把箱門20打開,打開之后把卷筒5套入到轉動桿6上,接著關閉箱門20同時啟動電機8、氣泵12和電熱絲15,電機8帶動第一齒輪7進行旋轉,與第一齒輪7嚙合的第二齒輪9會帶動轉動桿6進行旋轉,氣泵12抽入的空氣會經過加熱絲15的加熱通過噴氣頭17噴入到烘干槽2內對布料進行烘干。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