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器設備,特別涉及電器盒及空調設備。
背景技術:
1、有的空調外機部分需要配備電抗器,由于電抗器體積和發熱量大,目前電抗器利用鈑金外殼組合的電抗器盒包裹并放置于風機腔上方,利用風機轉動帶動的氣流進行散熱,因為電抗器盒需要開孔給電抗器足夠的散熱通道,而電抗器盒開孔會導致在大雨天氣因風葉的轉動將水珠甩入電抗器盒內,引起電抗器短路等不利風險,所以電抗器盒需要設計一個同時兼顧散熱和防水的防護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電器設備散熱及防水兼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器盒,利用設置在殼體內部的具有散熱孔及排水斜面的散熱腔實現了電器盒通氣散熱的同時具有防水的功能。
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電器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設置有導熱腔,所述導熱腔端部設置有與所述盒體外部連通的第一通氣孔,所述導熱腔的腔壁上設置有連通所述盒體內部的第二通氣孔,所述導熱腔內具有從所述二通氣孔至所述第一通氣孔之間的排水斜面。
3、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導熱腔兩端相對的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二通氣孔位于所導熱腔中部。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導熱腔包括槽體,所述槽體與所述盒體上側壁圍成所述導熱腔,所述槽體兩端的槽口露出所述盒體形成所述第一通氣孔。
5、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斜面傾斜角度不小于2°。
6、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盒體側壁包括內側壁與外側壁,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之間設置有散熱通道,所述內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散熱通道連通的內散熱孔,所述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散熱通道連通的外散熱孔,所述內散熱孔與所述外散熱孔交錯設置。
7、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外散熱孔為分布在所述外側壁上的多個并列的柵格孔。
8、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孔底部設置有排水孔。
9、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盒體側壁開設有窗口及遮擋所述窗口的擋體,所述窗口邊側設置有插槽,所述擋體插設在所述插槽上固定。
1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擋體端側設置有側向凸臺,所述側向凸臺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散熱通道的散熱孔,所述插槽上設置有與所述側向凸臺對應的側向插孔。
11、空調設備,包括所述的電器盒。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導熱腔內設置連接通氣孔便于將盒體體內的熱量導出,同時通過在所述二通氣孔至所述第一通氣孔之間設置排水斜面,從而使得濺入導熱腔的水滴流向所述第一通氣孔后排出,避免通過所述二通氣孔進入所述盒體內影響電器設備。
14、本電器盒由于設置了散熱孔等氣流可通過的結構,利用不同溫度環境下形成的氣壓差進行冷熱強弱對流交換,電抗器盒外的冷高高壓空氣推動氣流從電抗器盒散熱格柵和散熱孔進入,擠壓電抗器盒內的熱空氣流出,形成冷熱交換,達到降低電抗器盒內溫度的目的。
1.電器盒,包括盒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內設置有導熱腔,所述導熱腔端部設置有與所述盒體外部連通的第一通氣孔,所述導熱腔的腔壁上設置有連通所述盒體內部的第二通氣孔,所述導熱腔內具有從所述二通氣孔至所述第一通氣孔之間的排水斜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腔兩端相對的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二通氣孔位于所導熱腔中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腔包括槽體,所述槽體與所述盒體上側壁圍成所述導熱腔,所述槽體兩端的槽口露出所述盒體形成所述第一通氣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斜面傾斜角度不小于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側壁包括內側壁與外側壁,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之間設置有散熱通道,所述內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散熱通道連通的內散熱孔,所述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散熱通道連通的外散熱孔,所述內散熱孔與所述外散熱孔交錯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熱孔為分布在所述外側壁上的多個并列的柵格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孔底部設置有排水孔。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側壁開設有窗口及遮擋所述窗口的擋體,所述窗口邊側設置有插槽,所述擋體插設在所述插槽上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體端側設置有側向凸臺,所述側向凸臺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散熱通道的散熱孔,所述插槽上設置有與所述側向凸臺對應的側向插孔。
10.空調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