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工藝,具體涉及一種采用生物處理劑的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城鎮綜合污水廠主要接納城鎮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近年來,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城市人口遞增,城市規模擴大,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出量日益增多,為城鎮綜合污水廠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同時,國家不斷出臺污水治理環保政策,污水治理標準與要求不斷提高,污水廠原有的處理工藝亟待提標改造,以適應當下的污水現狀及污水處理要求。
城鎮污水廠通常采用一些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如AAO、氧化溝等,傳統污水處理工藝能耗大,剩余污泥產量大,運行費用高。當今,全球普遍強調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也得到體現。因此,研發以節省能(資)源消耗、并最大程度回收有用能(資)源的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已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提供一種城市綜合處理工藝,配合相應的水處理劑,降低復雜成分污水處理難度,提高處理時效,實現污泥減量,且減少二次污染。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城鎮綜合污水通過粗、細格柵,去除大顆粒固體雜質;
(2)通過進入沉砂池,進一步去除泥沙、小顆粒固體;
(3)沉砂池上清液進入“AAO”工藝階段,即“厭氧—缺氧—好氧”反應池,通過微生物降解去除各類污染物質,并起到脫氮除磷的作用,厭氧池定期排泥處理;
(4)好氧反應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應池,回流比為200%;好氧反應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適量LS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投加量為0.1-0.3 t/d;
(5)廢水進入沉淀池,沉淀池設置污泥回流分別回流至好氧反應池,回流比50%;厭氧反應池,回流比0.2-2%;上清液通過過濾、消毒可達標排放。
上述城鎮綜合污水首先分別通過粗、細格柵,去除大顆粒固體雜質;然后進入沉砂池,進一步去除泥沙、小顆粒固體等;沉砂池上清液進入“AAO”工藝階段,即 “厭氧—缺氧—好氧”反應池。在厭氧反應池中,通過微生物的厭氧降解作用可去除一部分污染物質,并可通過水解酸化作用將一些難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易降解的物質,將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可降低后續處理單元的負荷,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具有除磷的作用;厭氧反應池定期排泥至污泥濃縮池,并通過污泥壓濾機壓成泥餅外運處理,厭氧反應池上清液通過缺氧、好氧階段,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并具有脫氮效果。好氧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回流比100-400%)至缺氧池,好氧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適量LS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投加量為1-3 t/10萬m3污水,可進一步凈化水質,大幅度提高出水效果;然后廢水進入沉淀池,上清液通過過濾、消毒可達標排放;同時沉淀池設置污泥回流分別回流至好氧反應池(回流比40-100%)、厭氧反應池(回流比0.2-2%)。
進一步地,本發明的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工藝與所使用的水處理劑密不可分,水處理劑用于好氧反應池出水部分,將藥劑打入出水管道,可進一步凈化水質、提高出水水質標準。另外,沉淀池設置兩道回流分別回流至好氧反應池、厭氧反應池,一方面是剩余污泥回流,即污泥中微生物回流至生化反應池繼續參與降解反應,一方面是起到水處理劑循環利用的目的,通過回流后,沉淀池只排放上清液,不存在剩余污泥的排放,達到了污泥減量的效果,節約了污泥處理成本。
具體地,LS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的原料質量配比為:海泡石纖維,10-20份;純硅藻,100-150份;火山巖炭,10-20份;凹凸棒,60-100份;沸石,6-10份;促生酶劑,10-20份;氫氧化鎂,0.02-0.07份;氧化鐵,0.02-0.07份;葡萄糖,30-50份;好氧菌劑50-80份;厭氧菌劑,20-30份;硝化菌劑,10-20份;反硝化菌劑,10-20份;聚磷菌劑,10-20份;水解酸化菌劑,10-20份。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好氧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好氧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好氧菌菌種包括地衣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亞硝化單胞菌、貝式硫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地衣芽孢桿菌 2% 份、銅綠假單胞菌 3%份、亞硝化單胞菌2%份、貝式硫菌 4%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好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好氧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好氧菌劑。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厭氧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厭氧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厭氧菌菌種包括產甲烷桿菌、產甲烷球菌、脫硫弧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產甲烷桿菌 2% 份、產甲烷球菌 3% 份、脫硫弧菌 2% 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厭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厭氧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厭氧菌劑。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硝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硝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硝化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硝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硝化菌劑。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反硝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反硝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反硝化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反硝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反硝化菌劑。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聚磷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聚磷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聚磷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聚磷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聚磷菌劑。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水解酸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水解酸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
水解酸化菌菌種包括產黃纖維單胞菌、淀粉芽孢梭菌、蠟狀芽孢桿菌、琥珀酸擬桿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產黃纖維單胞菌 2% 份、淀粉芽孢梭菌3% 份、蠟狀芽孢桿菌 2% 份、琥珀酸擬桿菌4% 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水解酸化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水解酸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水解酸化菌劑。
進一步地,每10份促生酶劑中包括有機碳源 1~2份、有機氮源1~2份、復合維生素0.5~1份、有機酸1~2份剩余為生物酶,所述有機酸選自檸檬酸、乳酸、醋酸、葡萄糖酸、蘋果酸、曲酸、丙酸、琥珀酸、抗壞血酸、水楊酸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所述生物酶為蛋白酶、脂肪酶或纖維素酶。
本發明水處理劑中海泡石纖維:海泡石成分>85%,粒度:250~300目,密度2~2.5g/cm3,CaO<1.5%,Fe2O3<0.03%;
純硅藻:SiO2≥88,真密度2.3g/cm3,松密度0.20~0.30 g/cm3,細度:100~500目;
火山巖炭;粒徑:1-2mm,密度0.75g/cm3;
凹凸棒:有效物質含量≥90%,粒度:100~200目,堆密度0.5±1g/cm3,含水量≤8%;
沸石:斜發沸石,粒度:180~200目,密度1.92g/cm3,吸氨值>100mg當量/100g,水分≤1.8%。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沉淀過程投加特定的水處理劑產品,本發明的水處理劑具有以下使用優點:
① 處理效果好,應用范圍廣。本產品基于微生物降解、化學反應、吸附、絮凝等多種機理對污水進行降解,處理效果遠大于其它水處理劑,并適用于各類難降解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對多種污染物質均有降解及去除效果。
② 綠色水處理劑,無二次污染。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水處理劑在生產及使用過程中含有重金屬元素、余氯、有毒有機溶液以及各種有害衍生物。本產品所有配方都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都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屬于綠色水處理劑的技術范疇。
③ 可實現污泥減量化。城市污水廠剩余污泥的大量產生是目前環保領域的又一難題,一般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污泥脫水十分困難,污泥處理需要添加藥劑,且可能存在二次污染問題。若在處理過程中投加LS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可加快絮凝沉淀速度,使污泥凝聚,提高脫水性能,實現污泥減量5%-10%,且污泥中不存在因添加水處理劑而產生的二次有害物質,污泥處理過程中不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
(2)沉淀池設置兩道污泥回流,分別回流至好氧沉淀池、厭氧沉淀池,起到剩余污泥及水處理劑循環利用的作用,同時,二沉池中的污泥全部回流至前端設施,不存在排泥,可減少污泥處理成本。通過循環利用和污泥減量,可實現節能降耗,減少投資及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江陰市源通綜合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理水量為10000噸/天,處理前的進水濃度COD≤440mg/L,BOD5≤260mg/L,PH≤4,氨氮≤35mg/L,TP≤5.5mg/L,SS≤300mg/L。
原工藝出水要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現提標改造,處理后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原處理工藝主要采用AAO法結合強化物化法,現按本工藝進行改造,工藝流程如下
操作步驟:
(1)城鎮綜合污水通過粗、細格柵,去除大顆粒固體雜質。
(2)通過進入沉砂池,進一步去除泥沙、小顆粒固體等。
(3)沉砂池上清液進入“AAO”工藝階段,即 “厭氧—缺氧—好氧”反應池,通過微生物降解去除各類污染物質,并起到脫氮除磷的作用。厭氧池定期排泥處理。
(4)好氧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回流比為200%;好氧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適量LS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投加量為0.1-0.3 t/d。
(5)廢水進入沉淀池,沉淀池設置污泥回流分別回流至好氧反應池(回流比50%)、厭氧反應池(回流比0.2-2%);上清液通過過濾、消毒可達標排放。
原處理工藝與改造后處理工藝效果對比。
原處理工藝與改造后處理工藝效果對比 單位:mg/L
涉及的生物循環水處理劑,主要成分包括海泡石纖維,純硅藻,火山巖炭,凹凸棒,沸石,促生酶劑,氫氧化鎂,氧化鐵,葡萄糖,好氧菌劑,厭氧菌劑,硝化菌劑,反硝化菌劑,聚磷菌劑,水解酸化菌劑。
本申請納米生物循環水處理劑的制備方法,是將配好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均勻,包裝即可,使用時直接投入污水中。
實施例中的好氧菌劑,厭氧菌劑,硝化菌劑,反硝化菌劑,聚磷菌劑,水解酸化菌劑的具體培養方法如下
一、好氧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好氧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好氧菌菌種包括地衣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亞硝化單胞菌、貝式硫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地衣芽孢桿菌 2% 份、銅綠假單胞菌 3%份、亞硝化單胞菌2%份、貝式硫菌 4%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好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好氧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好氧菌劑,干燥采用離心分離干燥或冷凍干燥。
二、厭氧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厭氧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厭氧菌菌種包括產甲烷桿菌、產甲烷球菌、脫硫弧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產甲烷桿菌 2% 份、產甲烷球菌 3% 份、脫硫弧菌 2% 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厭氧菌混合菌液。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厭氧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厭氧菌劑。
三、硝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硝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硝化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硝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硝化菌劑。
四、反硝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反硝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反硝化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反硝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反硝化菌劑。
五、聚磷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聚磷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2)量取上述菌液接種到菌種培養基中,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5% 份;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聚磷菌菌液;
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聚磷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聚磷菌劑。
六、水解酸化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水解酸化菌菌種分別在培養基中進行活化、擴大培養: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
水解酸化菌菌種包括產黃纖維單胞菌、淀粉芽孢梭菌、蠟狀芽孢桿菌、琥珀酸擬桿菌,每個菌種單獨培養,得到相應的菌液;
(2)分別量取各菌液接種到混合菌種培養基中,各菌液的接種量按體積百分比為:產黃纖維單胞菌 2% 份、淀粉芽孢梭菌3% 份、蠟狀芽孢桿菌 2% 份、琥珀酸擬桿菌4% 份;混合培養溫度25~30℃,培養時間24~48小時,得到水解酸化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種培養基的質量配比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為水,培養基經過121℃20分鐘高溫滅菌;
(3)所得水解酸化菌菌液通過干燥得到水解酸化菌劑。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包括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