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污水絮凝沉淀裝置。
背景技術:
肉類在屠宰加工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廢水,主要來自屠宰后清洗、解體沖洗、內臟清洗和地面沖洗及糞便廢水等。此類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主要成分有:動物糞便、血液、內臟雜物、畜毛、碎皮肉和油脂等,屬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廢水呈褐紅色,具有較強的腥臭味,廢水中的脂肪、蛋白質等物質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將對其周圍的水體造成嚴重的富營養化,嚴重破壞水體的自凈能力,造成水體發黑變臭,影響環境和農業灌溉。因此,為了保護周圍水體潔凈和環境不受污染,同時將廢水回收再利用,需要對廢水進行處理。
絮凝沉淀是廢水處理的重要工序,能夠將廢水中的懸浮膠體及分散顆粒凝聚并沉淀,從而減少廢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絮凝沉淀一般是在絮凝沉淀裝置中進行,現有的絮凝沉淀裝置有多種,如申請號為201420033167.3的實用新型專利,其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混凝區,所述混凝區串聯有沉淀區,所述混凝區設有進水口,所述沉淀區設有出水口,所述沉淀區底部設有多個內凹的污泥槽,所述污泥槽內設有排泥管;所述沉淀區上部設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部設有斜板,所述斜板上部設有遮光裝置。使用這種絮凝沉淀裝置時,沉淀物堆積在污泥槽內,不容易進入排泥管,如果采用排污泵,會將大量的水抽進排泥管,不利于沉淀物的后續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絮凝沉淀裝置,能夠使沉淀物快速進入排污管排出,并減少隨著沉淀物同時排出的污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污水絮凝沉淀裝置,包括設置有空腔的池體,所述池體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池體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污泥槽,每個所述污泥槽的底部設置有排污管;
所述池體的空腔由上豎板和下豎板分隔成為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沉淀腔和出水腔,所述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的下表面設置有豎直的上隔板,所述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間隔設置,所述上隔板、下隔板和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的底部圍成矩形波形的污水通道,所述進水口連接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口與污水通道的進口相通;
所述沉淀腔的上部設置有斜管沉淀器,所述斜管沉淀器包括多根傾斜設置的管道,所述污水通道的出口與斜管沉淀器的上方相通,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與出水腔相通,所述出水口設置于出水腔的上部;
所述污泥槽設置于斜管沉淀器的下方,所述污泥槽內設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垂直于污泥槽且刮泥板的邊緣與污泥槽的內壁相貼合,所述刮泥板由驅動機構驅動;所述排污管上設置有閥門,且排污管通向污泥濃縮池。
進一步地,所述管道混合器包括設置有內腔的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污水進口、加藥口和污水出口,殼體內部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污水進口與進水口相通,所述污水出口與污水通道的進口相通,所述加藥口設置有流量控制閥。
進一步地,所述沉淀腔的底部通過穿孔墻與出水腔相通。
進一步地,所述穿孔墻上的通孔直徑為35mm。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轉軸和一對導軌,所述電機與轉軸皮帶連接,所述刮泥板的上部與導軌滑動配合,與轉軸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污泥槽內設置刮泥板,當污泥槽內的污泥堆積到一定程度時,啟動驅動機構,推動刮泥板沿著污泥槽運動,將污泥槽槽壁上的污泥刮至排污管的管口,并推動污泥進入排污管,污泥經排污管進入污泥濃縮池作進一步脫水處理。本污水絮凝沉淀裝置能夠使沉淀物快速進入排污管并排出,且減少隨著沉淀物同時排出的污水,有利于提高污水處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管道混合器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驅動機構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池體;11—進水口;12—出水口;13—污泥槽;14—排污管;15—上豎板;16—閥門;17—下豎板;2—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21—蓋板;22—上隔板;23—下隔板;24—管道混合器;241—殼體;242—污水進口;243—加藥口;244—污水出口;245—流量控制閥;246—攪拌葉片;3—沉淀腔;31—斜管沉淀器;32—刮泥板;4—出水腔;5—驅動機構;51—電機;52—轉軸;53—導軌;6—污泥濃縮池;7—穿孔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污水絮凝沉淀裝置,包括設置有空腔的池體1,所述池體1設置有進水口11和出水口12,池體1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污泥槽13,每個所述污泥槽13的底部設置有排污管14;
所述池體1的空腔由上豎板15和下豎板17分隔成為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2、沉淀腔3和出水腔4,所述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2的上方設置有蓋板21,所述蓋板21的下表面設置有豎直的上隔板22,所述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2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下隔板23,所述上隔板22和下隔板23間隔設置,所述上隔板22、下隔板23和紊流式迷宮旋流反應絮凝腔2的底部圍成矩形波形的污水通道,所述進水口11連接有管道混合器24,所述管道混合器24的出口與污水通道的進口相通;污水沿著矩形波形的污水通道流動,防止后進入的污水沒有經過充分絮凝就直接進入沉淀腔3,延長污水流動的路程,增加絮凝時間,保證絮凝均勻、徹底,有利于提高污水的凈化效果。
所述沉淀腔3的上部設置有斜管沉淀器31,所述斜管沉淀器31包括多根傾斜設置的管道,所述污水通道的出口與斜管沉淀器31的上方相通,所述沉淀腔3的底部與出水腔4相通,所述出水口12設置于出水腔4的上部;斜管沉淀器31由多根橫截面呈正多邊形的斜管并排相連而成,其上下表面呈蜂窩狀,采用斜管沉淀,能夠加快沉淀速度,提高懸浮物的去除率。
所述污泥槽13設置于斜管沉淀器31的下方,所述污泥槽13內設置有刮泥板32,所述刮泥板32垂直于污泥槽13且刮泥板32的邊緣與污泥槽13的內壁相貼合,所述刮泥板32由驅動機構5驅動;所述排污管14上設置有閥門16,且排污管14通向污泥濃縮池6。
污水從進水口11進入管道混合器24,向管道混合器24中加入絮凝藥水如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等,藥水與污水均勻混合后進入污水通道,經過充分地絮凝反應后進入斜管沉淀器31,污水中的COD及硫化物等污染物在混凝反應中得到去除,懸浮物在斜管的作用下,沉淀在斜管上并緩慢地滑入污泥槽13中,當污泥槽13內的污泥堆積到一定程度時,啟動驅動機構5,推動刮泥板32沿著污泥槽13運動,將污泥槽13槽壁上的污泥刮至排污管14的管口,并推動污泥進入排污管14,污泥經排污管14進入污泥濃縮池6作進一步脫水處理。本污水絮凝沉淀裝置能夠使沉淀物快速進入排污管14并排出,且減少隨著沉淀物同時排出的污水,有利于提高污水處理效率。
現有的管道混合器24有多種,為了提高藥水與污水混合的均勻度,便于控制藥水與污水的比例,所述管道混合器24包括設置有內腔的殼體241,所述殼體241上設置有污水進口242、加藥口243和污水出口244,殼體241內部設置有攪拌葉片246,所述污水進口242與進水口11相通,所述污水出口244與污水通道的進口相通,所述加藥口243設置有流量控制閥245。
所述沉淀腔3的底部通過穿孔墻7與出水腔4相通。穿孔墻7上設置有多個通孔,能夠使水流均勻穩定,減少水流的波動。優選的,所述穿孔墻7上的通孔直徑為35mm。
驅動機構5可以是液壓驅動系統等,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5包括電機51、轉軸52和一對導軌53,所述電機51與轉軸52皮帶連接,所述刮泥板32的上部與導軌53滑動配合,與轉軸52螺紋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