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餐廚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餐廚垃圾消化處理的消解罐。
背景技術:
餐廚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從化學組成上,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廚余的主要特點是有機物含量豐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爛,其性狀和氣味都會對環境衛生造成惡劣影響,且容易滋長病忙咯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
對餐廚垃圾進行濕熱處理,是目前快速處理餐廚垃圾的一種方式。它必須在密閉的容器(消解罐)內進行,具有速度快,可以殺滅細菌,將有機物水解成易于被動植物吸收的易溶性物質,才能實現進行后續處理,產生社會效益。
目前,對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過程中的設備只是考慮實用性,過于簡單化,并且生產廠家技術力量參差不齊,沒有考慮設備的標準化,特別是濕熱處理過程的關鍵設備—消解罐,沒有按照規范設計,不便于設備方便制作和管理。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穩定性好,能夠便于進行蓋體的開啟閉合的用于餐廚垃圾消化處理的消解罐。
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餐廚垃圾消化處理的消解罐,包括消解罐罐體、設置在消解罐罐體上部的上封頭、設置在消解罐罐體上的進汽口、排渣口、和設置在上封頭上的進料口,所述上封頭上設置有檢修口和泄壓閥,所述消解罐罐體上設置有遠控溫度檢測組件,所述遠控溫度檢測組件包括布設在消解罐罐體上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傳感器、輸送線路和控制終端顯示屏;所述的檢修口處設置有蓋體,所述蓋體樞接設置在檢修口側邊,在檢修口側壁或上封頭上設置有支腿,支腿頂部設置有支撐滑輪。
所述上封頭上樞接設置有擺臂桿,所述蓋體頂部開設有與擺臂桿對應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兩側設置有兩限位耳板,兩限位耳板之間插設有與擺臂桿對應的限位桿。
所述蓋體與檢修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檢修口側部設置有閉合組件,所述閉合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檢修口側部的閉合支腳、和固定設置在閉合支腳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錐臺形,限位板下部設置有多道支撐筋條,支撐筋條與蓋體上表面貼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過在消解罐上設置檢修人孔、溫度檢測傳感器和泄壓閥,從而大大提高了消解罐的可控性,便于進行維修和監控,通過對蓋體的啟閉結構的設計,使得其整個操作過程更加便捷,方便進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在高空作業的安全性;通過將溫度檢測傳感器實現遠程監控,從而能夠根據消解罐內的溫度進行實施監控餐廚垃圾消解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蓋體與上封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閉合狀態的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開啟狀態的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消解罐罐體、2為上封頭、3為進汽口、4為進料口、5為檢修口、6為泄壓閥、7為溫度檢測傳感器、8為控制終端顯示屏、9為蓋體、10為支腿、11為支撐滑輪、12為擺臂桿、13為弧形槽、14為限位耳板、15為限位桿、16為密封圈、17為閉合支腳、18為限位板、19為支撐筋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參見圖1-圖4,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餐廚垃圾消化處理的消解罐,包括消解罐罐體1、設置在消解罐罐體1上部的上封頭2、設置在消解罐罐體上的進汽口3、排渣口、和設置在上封頭2上的進料口4,所述上封頭上設置有檢修口5和泄壓閥6,所述消解罐罐體1上設置有遠控溫度檢測組件,所述遠控溫度檢測組件包括布設在消解罐罐體1上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傳感器7、輸送線路和控制終端顯示屏8;所述的檢修口處設置有蓋體9,所述蓋體9樞接設置在檢修口5側邊,在檢修口5側壁或上封頭2上設置有支腿10,支腿10頂部設置有支撐滑輪11。
上封頭2上樞接設置有擺臂桿12,所述蓋體9頂部開設有與擺臂桿12對應的弧形槽13,所述弧形槽兩側設置有兩限位耳板14,兩限位耳板之間插設有與擺臂桿對應的限位桿15。
所述蓋體9與檢修口5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6。
所述檢修口5側部設置有閉合組件,所述閉合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檢修口側部的閉合支腳17、和固定設置在閉合支腳17上的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呈錐臺形,限位板下部設置有多道支撐筋條19,支撐筋條19與蓋體9上表面貼合。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過在消解罐上設置檢修人孔、溫度檢測傳感器和泄壓閥,從而大大提高了消解罐的可控性,便于進行維修和監控,通過對蓋體的啟閉結構的設計,使得其整個操作過程更加便捷,方便進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在高空作業的安全性;通過將溫度檢測傳感器實現遠程監控,從而能夠根據消解罐內的溫度進行實施監控餐廚垃圾消解情況。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據此做出多種變化,但任何與本實用新型等同或者類似的變化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