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催化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性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污水達標排放的控制指標要求越來越高,在此形式下,廢水催化氧化處理方法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采用,如高濃度污水的催化濕式氧化、電解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高級氧化等。在廢水催化氧化過程中,為獲得理想的處理效果和通過降低反應溫度、反應壓力以保持較低的廢水處理費用,制備具有高活性組分、高強度、高穩定性的廉價催化劑無疑成為廢水催化氧化技術應用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具有活性金屬組分含量高、分布均勻、在廢水中不易流失的優點,主要用作廢水催化氧化處理過程中的催化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6-18份、鋯鋁復合氧化物4-8份、氧化劑1-3份、銅14-18份、高嶺土10-20份、水40-80份、氫氧化鈉6-8份、蒙脫石6-8份、有機溶劑10-20份、聚合硫酸鐵6-8份、丙烯酸類聚合物4-6份、硫酸鈰6-8份、粘結劑2-4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6份、鋯鋁復合氧化物4份、氧化劑1份、銅14份、高嶺土10份、水40份、氫氧化鈉6份、蒙脫石6份、有機溶劑10份、聚合硫酸鐵6份、丙烯酸類聚合物4份、硫酸鈰6份、粘結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7份、鋯鋁復合氧化物6份、氧化劑2份、銅16份、高嶺土15份、水60份、氫氧化鈉7份、蒙脫石7份、有機溶劑15份、聚合硫酸鐵7份、丙烯酸類聚合物5份、硫酸鈰7份、粘結劑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8份、鋯鋁復合氧化物8份、氧化劑3份、銅18份、高嶺土20份、水80份、氫氧化鈉8份、蒙脫石8份、有機溶劑20份、聚合硫酸鐵8份、丙烯酸類聚合物6份、硫酸鈰8份、粘結劑4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配制含有活性金屬組分的浸漬液;
步驟二、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制備溫度為350~700℃的高溫活性炭載體;
步驟三、用步驟一制備的含活性金屬組分的浸漬液噴浸或浸漬步驟二的高溫活性炭載體;
步驟四、負載活性金屬組分后的活性炭經過冷卻降溫與剩余原料混合,然后進行洗滌和干燥制成催化劑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催化劑負載的活性組分含量高,活性金屬負載量可達到活性炭骨架質量的20%以上;
2、本發明活性組分分布均勻;
3、本發明制備原料利用率高,有效利用率可達80%以上;
4、本發明方法制備過程簡單、周期短,浸漬或噴浸過程僅需要300秒以內;
5、本發明負載的催化活性組分在活性炭載體上結合牢固,不易脫落;
6、本發明可結合傳統活性炭制備工藝一次完成催化劑的制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6-18份、鋯鋁復合氧化物4-8份、氧化劑1-3份、銅14-18份、高嶺土10-20份、水40-80份、氫氧化鈉6-8份、蒙脫石6-8份、有機溶劑10-20份、聚合硫酸鐵6-8份、丙烯酸類聚合物4-6份、硫酸鈰6-8份、粘結劑2-4份。
實施例二: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6份、鋯鋁復合氧化物4份、氧化劑1份、銅14份、高嶺土10份、水40份、氫氧化鈉6份、蒙脫石6份、有機溶劑10份、聚合硫酸鐵6份、丙烯酸類聚合物4份、硫酸鈰6份、粘結劑2份。
實施例三: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7份、鋯鋁復合氧化物6份、氧化劑2份、銅16份、高嶺土15份、水60份、氫氧化鈉7份、蒙脫石7份、有機溶劑15份、聚合硫酸鐵7份、丙烯酸類聚合物5份、硫酸鈰7份、粘結劑3份。
實施例四: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納米稀土18份、鋯鋁復合氧化物8份、氧化劑3份、銅18份、高嶺土20份、水80份、氫氧化鈉8份、蒙脫石8份、有機溶劑20份、聚合硫酸鐵8份、丙烯酸類聚合物6份、硫酸鈰8份、粘結劑4份。
實施例五:
一種廢水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配制含有活性金屬組分的浸漬液;
步驟二、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制備溫度為350~700℃的高溫活性炭載體;
步驟三、用步驟一制備的含活性金屬組分的浸漬液噴浸或浸漬步驟二的高溫活性炭載體;
步驟四、負載活性金屬組分后的活性炭經過冷卻降溫與剩余原料混合,然后進行洗滌和干燥制成催化劑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