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立式環模顆粒機。
背景技術:
立式環模顆粒機利用農作物的玉米桿、麥草、稻草、花生殼、玉米芯、棉花桿、大豆桿、雜草、樹枝、樹葉、鋸末、樹皮等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經過粉碎、加壓、增密、成型、成為小棒狀固體顆粒燃料。新型的生物能源,它可代替木柴、原煤、燃油、液化氣等,廣泛用于取暖、生活爐灶、熱水鍋爐、工業鍋爐、生物質發電廠等。是一種優質的生物質新能源材料。造粒過程中,壓輥是環模制粒機的核心工作部件,由壓輥殼、偏心支撐軸、軸承、密封件等部分組成。工作時,偏心支撐軸固定,壓輥殼旋轉,并擠壓物料,使物料通過模盤的模孔形成顆粒。
但目前現有技術的立式環模顆粒機存在如下缺陷:
1、潤滑不好,使軸承得不到有效潤滑,從而損壞軸承。
2、效果不好,顆粒成形率低、外觀差;設備的產量低、能耗大,故障率高、維護和生產使用的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立式環模顆粒機,克服現有技術的立式環模顆粒機潤滑不好、顆粒成形率低、產量低的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立式環模顆粒機,包括整機底座組,所述整機底座組一側上方設置有電動機,另一側設置有傳動裝置和制粒裝置,所述電動機通過傳動裝置與制粒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制粒裝置的上方設置有進料倉,該進料倉的進料方向與制粒裝置的主軸長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制粒裝置包括主軸、設置于主軸上的支承套筒、置于支承套筒上的環模、設置于主軸上并位于支承套筒前端的擋料盤,所述主軸與環模之間設置有用于擠壓顆粒料的壓輥。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承套筒內設置有軸承室,所述支承套筒通過軸承、軸承室活動設置在主軸上。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承套筒的周部設置有與軸承室相連通的周向油路,所述主軸沿長度方向設置軸向油路,該主軸的軸端設置有分油器,所述周向油路與軸向油路連通并通過分油器循環連通。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擋料盤的兩側設置有刮刀架,所述刮刀架在相對于環模外周的位置設置有刮刀,可以將壓輥、環模所擠壓的顆粒料從環模上刮下來。
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環模顆粒機,進料為軸向進料,使進料更為順暢;壓輥和環模之間為擠壓區,擋料塊的設置使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分流,使原料更容易進行擠壓區;主軸有軸端設置有分油器,支承套筒、主軸上設置有潤滑油路,可以對制料裝置進行集中潤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環模顆粒機潤滑好,顆粒成形率好、產量高,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制粒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制粒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環模顆粒機,包括整機底座組1,所述整機底座組1一側上方設置有電動機2,另一側設置有傳動裝置3和制粒裝置4,所述電動2通過傳動裝置3與制粒裝置4傳動連接,所述制粒裝置4的上方設置有進料倉5,該進料倉5的進料方向與制粒裝置4的主軸長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制粒裝置4包括主軸6、設置于主軸6上的支承套筒7、置于支承套筒7上的環模8、設置于主軸6上并位于支承套筒7前端的擋料盤9,所述主軸6與環模8之間設置有用于擠壓顆粒料的壓輥10。
所述支承套筒7內設置有軸承室11,所述支承套筒7通過軸承12、軸承室11活動設置在主軸6上。
所述支承套筒7的周部設置有與軸承室11相連通的周向油路14,所述主軸6沿長度方向設置軸向油路13,該主軸6的軸端設置有分油器15,所述周向油路14與軸向油路13連通并通過分油器15循環連通。
所述擋料盤9的兩側設置有刮刀架16,所述刮刀架16在相對于環模外周的位置設置有刮刀17,可以將壓輥10、環模8所擠壓的顆粒料從環模上刮下來。
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環模顆粒機,進料為軸向進料,使進料更為順暢;壓輥和環模之間為擠壓區,擋料塊的設置使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分流,使原料更容易進行擠壓區;主軸有軸端設置有分油器,支承套筒、主軸上設置有潤滑油路,可以對制料裝置進行集中潤滑。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環模顆粒機潤滑好,顆粒成形率好、產量高,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列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