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氣體潤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氣體潤滑裝置,安裝于高壓氣體管路上并用于潤滑以高壓氣體為動力的氣缸。
技術背景
以高壓氣體為動力的氣缸,其活塞密封為橡膠材質,在活塞的往復運動中由于缺乏潤滑,摩擦產生的熱量,極易造成橡膠密封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體潤滑裝置,安裝于高壓氣體管路上并用于潤滑以高壓氣體為動力的氣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體潤滑裝置,包括通氣軟管、儲油罐和第一密封蓋,所述第一密封蓋上設有一進氣通道、一出氣通道和一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的入口處可拆式設置第二密封蓋,所述通氣軟管與進氣通道連通且設置于儲油罐內部,所述第一密封蓋與儲油罐可拆式蓋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蓋包括底蓋和凸塊,所述凸塊設置在底蓋上,所述進氣通道從凸塊的左側開入口并穿過凸塊和底蓋以和通氣軟管連通,所述出氣通道從凸塊的右側開出口并穿過凸塊和底蓋以和儲油管連通,所述注油通道從凸塊的前側開入口并穿過凸塊和底蓋以和儲油管連通,所述凸塊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底蓋與儲油罐螺紋連接實現蓋合。安裝孔用于安裝,在凸塊上設置出入口可以防止高壓氣體進出更好的隔離,而受影響。
進一步地,所述底蓋的圓周側面上設有防滑棱。在底蓋與儲油罐螺紋連接時,防止底蓋打滑,從而無法蓋緊,防止高壓氣體跑出儲油罐。
進一步地,所述通氣軟管的非連通端與儲油罐的底部距離小于等于1cm或者所述通氣軟管的非連通端與儲油罐的底部接觸。盡量使得通氣軟管的非連通端設置于油中,減少儲油管的潤滑油的需求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高壓氣體管路上加贈了氣體潤滑裝置,高壓氣體通過該裝置時,將裝置內液體潤滑油形成霧狀,帶入氣缸內,在氣缸內壁表面形成潤滑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中,第一密封蓋1、通氣軟管2、儲油罐3、第二密封蓋4、進氣通道1-11、一出氣通道1-21、一注油通道1-31、底蓋1-1、凸塊1-2、安裝孔1-3、防滑棱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氣體潤滑裝置,包括通儲油罐3、通氣軟管2、第一密封蓋1和第二密封蓋4,所述第一密封蓋1上設有一進氣通道1-11、一出氣通道1-21和一注油通道1-31,所述注油通道1-31的入口處可拆式設置第二密封蓋4,具體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通氣軟管2與進氣通道1-11連通且設置于儲油罐3內部,所述第一密封蓋1與儲油罐1可拆式蓋合。
為了方便安安裝和隔離高壓氣體進出口,所述第一密封蓋1包括底蓋1-1和凸塊1-2,所述凸塊1-2設置在底蓋1-1上,所述進氣通道1-11從凸塊1-2的左側開入口并穿過凸塊1-2和底蓋1-1以和通氣軟管2連通,所述出氣通道1-21從凸塊1-2的右側開出口并穿過凸塊1-2和底蓋1-1以和儲油管3連通,所述注油通道1-31從凸塊1-2的前側開入口并穿過凸塊1-2和底蓋1-1以和儲油管3連通,所述凸塊1-2上設有安裝孔1-3,所述底蓋1-1與儲油罐3螺紋連接實現蓋合。
在底蓋與儲油罐螺紋連接時,防止底蓋打滑,從而無法蓋緊,防止高壓氣體跑出儲油罐,所述底蓋1-1的圓周側面上設有防滑棱1-4,第二密封蓋的圓周側面上亦設有防滑棱。
為了盡量使得通氣軟管的非連通端設置于油中,減少儲油管的潤滑油的需求量,所述通氣軟管2的非連通端與儲油罐3的底部距離小于等于1cm或者所述通氣軟管2的非連通端與儲油罐3的底部接觸。
工作原理:在高壓氣體管路上加贈了氣體潤滑裝置,儲油罐通過注油管道注入足量的液體潤滑油以淹沒通氣軟管的非連通端,高壓氣體通過進氣通道,經通氣軟管,進入儲油罐中的潤滑油,并使潤滑油霧化,帶有霧化潤滑油的高壓氣體從出氣通道通過管路進入氣缸。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