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柴油車燃料系故障檢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柴油車燃料系快速排氣、密封檢查及輸油泵失效急救裝置。
背景技術:
在柴油車發動機維修及保養中,柴油車燃料系的故障率相對較高,主要體現在油路進氣導致發動機熄火、啟動困難、發動機動力不足等故障。尤其在吸油管路進氣以后,供油系統密封性能變差,查找泄油故障部位很困難,大多依靠逐步檢查,肉眼觀察,憑經驗維修,造成排故障時間長,尤其當進氣部位隱蔽且進氣量很微小時,排除難度更大,耽誤維修時間。
另外,燃料系中的輸油泵供油不足導致發動機的動力不足,高速上不去,甚至熄火,此故障產生后,不易確定故障部位且只能更換輸油泵來檢查排除,這種解決方案不利于應急,如果有一套備用系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對氣動管路做些改進,將儲氣筒高壓氣體降壓為柴油車供油管路所需要的泄油壓力并送入油箱,利用油箱內部的壓力,將油箱柴油主動壓入低壓油路,使得原來燃料系負壓的吸油管路變成了壓油管路,進氣的故障部位在油路增壓后出現漏油現象,讓故障以另一種顯眼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來,使得故障能迅速地排查出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柴油車燃料系快速排氣、密封檢查及輸油泵失效急救裝置,包括油箱、儲氣筒、掛車充氣開關接頭及位于儲氣筒和掛車充氣開關接頭連接管路上的四管路保護閥,四管路保護閥與一個掛車充氣開關接頭的連接管路上設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的進氣口與四管路保護閥連接,一個出氣口與掛車充氣開關接頭連接,另一出氣口連接一個二位三通電磁閥,二位三通電磁閥另一端通過可調式減壓閥與油箱連接。本實用新型利用三通接頭從氣動管路中引出一路,經二位三通電磁閥和可調式減壓閥接入油箱,通過二位三通電磁閥控制儲氣筒高壓氣體的引入,同時利用可調式減壓閥將高壓氣體降壓為柴油車供油管路所需要的泄油壓力并送入油箱,使得油箱里的燃油在一定的壓力氣體作用下,由被動出油到主動供油轉變,使得原先輸油泵至油箱的吸油管路的燃油壓力由負壓轉變正壓,使原先吸油管路中進空氣的部位成為出油的部位,從而使故障部位一目了然,有效解決了負壓管路進氣時不好排查以及供油系統密封檢查不易等難題。另外,此裝置的作用相當于柴油車的電動燃油泵,可以在輸油泵工作不良時,可以利用此裝置代替輸油泵的工作,起到應急作用。
進一步,所述的二位三通電磁閥的電磁線圈通過繼電器、開關與蓄電池連接。通過給電磁閥通電、斷電,來控制進氣口與出氣口的導通。
進一步,所述的二位三通電磁閥包括一殼體,殼體分為上、下兩個腔體,上腔中設有電磁閥,電磁閥的銜鐵穿入下腔并被殼體限位;殼體下腔底部設有排氣口,殼體下腔中銜鐵和排氣口之間設有一空心柱狀閥門,柱狀閥門中腔與排氣口相通;柱狀閥門中部外側設有限位環,限位環下方設有用于柱狀閥門回位的第二回位彈簧;殼體下腔中設有與限位環、柱狀閥門相配合形成氣室的隔板,隔板兩側的殼體上分別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與三通接頭出氣口連接,出氣口與可調式減壓閥進氣口連接。
優選的,殼體上腔頂部設有用于將上腔與大氣相通的平衡孔,保證銜鐵活塞往復自如。
優選的,所述的三通接頭與二位三通電磁閥連接的出氣口處裝有僅允許氣體從三通接頭向外流通的單向閥。單向閥的開啟壓力不低于2bar,使得儲氣筒的氣體只能單向流通,也保證了在使用此裝置時,儲氣筒首先充到一定氣壓值方才可給油箱充氣。
進一步,可調式減壓閥與油箱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氣壓表,用于反映油箱的氣壓情況,以便于調節減壓閥時有參考數值。
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儲氣筒中的高壓氣體為油箱增壓,從而使供油管路成為主動輸油,這樣漏氣的部位就會出油,明顯提高低壓油路進氣故障排查及供油系統密封性檢查速度。另外,當輸油泵工作損壞時,此裝置還能通過可調式減壓閥與氣壓表相結合,將低壓油路的壓力調節為柴油車燃料供給系統所需要的低壓油路壓力,從而能暫時替代輸油泵的工作,起到很好的應急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管路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三通接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可調式減壓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氣筒,2、四管路保護閥,3、三通接頭,4、電磁線圈,5、二位三通電磁閥,6、繼電器,7、開關,8、蓄電池,9、可調式減壓閥,10、氣壓表,11、油箱,12、掛車充氣開關接頭,13、單向閥,14、殼體,15、平衡孔,16、第一回位彈簧,17、銜鐵,18、上腔,19、下腔,20、隔板,21、進氣口,22、第二回位彈簧,23、柱狀閥門,24、排氣口,25、限位環,26、出氣口,27、閥蓋,28、平衡孔,29、調整螺栓,30、膜片彈簧,31、膜片,32、閥體,33、進氣口,34、通氣孔,35、活塞,36、出氣口,37、活塞回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柴油車燃料系快速排氣、密封檢查及輸油泵失效急救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油箱11、儲氣筒1及與儲氣筒出氣口連接的四管路保護閥2,四管路保護閥2的一個出氣口通過氣管連接有一個三通接頭3,三通接頭3的一個出氣口與掛車充氣開關接頭12連接,另一出氣口連接一個二位三通電磁閥5,如圖2所示,該出氣口處設有一單向閥13,該單向閥允許氣體從三通接頭向外流通,只有當儲氣筒的氣壓達到一定值時才能開啟單向閥。
如圖3所示,所述的二位三通電磁閥5包括一殼體14,殼體14分為上、下兩個腔體,上腔18中設有電磁閥,電磁閥包括銜鐵17及環繞銜鐵的電磁線圈4,銜鐵與上腔底面之間設有第一回位彈簧16,用于在不通電時推動銜鐵上移回位。銜鐵下端從上腔與下腔之間的通孔穿入下腔,并且下端面寬于該通孔,這樣在銜鐵回位過程中,上腔與下腔之間的連接面可對銜鐵起到限位作用。殼體上腔頂部設有平衡孔15,用于使電磁閥銜鐵所在腔與大氣相通。殼體下腔設有由橫板和縱板組成的隔板20,隔板將下腔分隔為兩個腔體,一個腔體一側設有進氣口21,底部設有排氣口24,另一個腔體一側設有出氣口26,該腔體作為氣室,供氣體流通。殼體下腔中銜鐵和排氣口之間設有一穿過隔板橫板的空心柱狀閥門23,柱狀閥門的中空腔體與排氣口(24)相通。在隔板下方的柱狀閥門外側設有限位環25,限位環下方設有第二回位彈簧22,用于在斷電時推動柱狀閥門上移回位。限位環與隔板配合實現進氣口與氣室及出氣口的連通或斷開。柱狀閥門與銜鐵配合實現出氣口與排氣口的連通或斷開。二位三通電磁閥5的進氣口與三通接頭3出氣口連接,其出氣口與可調式減壓閥9進氣口連接,排氣口與大氣相通。電磁閥的銜鐵作為該二位三通電磁閥的控制閥門,由電磁閥的通斷電首先啟動它的動作,進而推動柱狀閥門移動,實現氣體的流通。
如圖1所示,電磁閥的電控電路結構如下:電磁線圈4的一端接一搭鐵,另一端連接一繼電器6,繼電器的線圈兩端通過開關7與蓄電池8連接,繼電器的常閉觸點與電磁線圈一端連接,常開觸點連接另一搭鐵,通過開關的閉合和打開可控制繼電器的通斷電,進而控制兩搭鐵的連接和斷開,從而控制電磁閥的通電和斷電。
上述二位三通電磁閥的工作過程如下:當電磁閥不通電時,銜鐵在第一回位彈簧的作用下運動至最上方,下端面被殼體限位,此時柱狀閥門與銜鐵之間有縫隙,出氣口經柱狀閥門中腔、排氣口與大氣相通;柱狀閥門在第二回位彈簧作用下,向上推至極限位置,被隔板限位,四周與隔板緊密接觸,進氣口與氣室間的通道被關閉,儲氣筒的氣體在進氣口處等待。當電磁閥通電時,銜鐵在電磁吸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首先關閉柱狀閥門上口,將出氣口與大氣的通路切斷,接著繼續向下運動,使柱狀閥門克服第二回位彈簧的彈力下壓,使得限位環離開隔板,這時進氣口處等待的高壓氣體進入氣室,并通過出氣口通到可調式減壓閥的進氣口。當切斷電磁閥的電源時,電磁力消失,銜鐵在第一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向上運動,首先關閉進氣口與氣室的通道,接著打開柱狀閥門與銜鐵間的通道,與出氣口相通的氣體便經過排氣口排入大氣。
如圖4所示,可調式減壓閥包括閥體32和閥蓋27,閥體32和閥蓋27連接處設有膜片31,將閥體和閥蓋構成的內腔分為上下兩個腔體,膜片上腔中設有膜片彈簧30,膜片彈簧30上方設有調整螺釘29,調整螺釘29頂部穿出閥蓋頂部。閥蓋頂部設有平衡孔28,用于使膜片上腔與大氣相通,保證膜片上方不受壓力氣體及真空的影響。閥體頂部設有給膜片下腔通氣的通氣孔34及供活塞穿過的通孔,活塞35一端與膜片31連接,另一端穿入下腔中,底部設有活塞回位彈簧37,活塞35下端與閥體內部框架配合構成進氣口與出氣口之間的氣流通道。閥體32兩側設有進氣口33和出氣口36,進氣口33與二位三通電磁閥5的出氣口連接,接入高壓氣體,出氣口與油箱11連接,輸出低壓氣體給油箱。可調式減壓閥與油箱之間的管路上連接有氣壓表10,用于反映油箱的氣壓情況。
可調式減壓閥的工作過程如下:
A、不工作時,膜片在膜片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向下帶動活塞克服活塞下方活塞回位彈簧的彈力,使得活塞下移,離開閥體內的框架,進氣通道打開,進氣口與出氣口相通。
B、當不斷進氣,出氣口壓力沒有達到調壓壓力時,內部工況如A不變。
C、當出氣口處的壓力(油箱內部的壓力)不斷升高時,氣體通過通氣孔作用在膜片下方的壓力也不斷升高,從而推動膜片向上的推力也逐步加大,當壓力足夠時,膜片克服膜片回位彈簧的彈力帶動活塞向上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進氣通道越來越窄,直到活塞下端與框架完全接觸為止,這時出氣口的壓力保持穩定。
D、當出氣口壓力減小時,膜片帶動活塞又下移,再次打開進氣通道,使出氣口壓力保持穩定。
E、油箱氣體壓力調整,可以通過調整螺釘的調整來實現,當螺釘順時針擰動時,膜片彈簧的預緊彈力增大,出氣口處的壓力就相應地增大;反之,出氣口處的壓力就減小,調整時可以參考氣壓表數據來調整。
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當油箱輸油管路進氣需要排查進氣部位時,首先,發動汽車,給儲氣筒充氣,使氣壓達到規定氣壓8bar。然后,打開二位三通電磁閥處的開關,電磁閥通電,使其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高壓氣體經三通接頭、二位三通電磁閥、可調式減壓閥流入油箱,同時,注意觀看氣壓表,如果氣壓表壓力數穩定以后不合適(正常應為3bar左右),可以調節可調式減壓閥的調整螺釘。當氣壓表數據合適時,即可開始排除故障,油箱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主動向外輸油,輸油時漏油的部位即為進氣的部位。有些故障部位在油箱氣壓不到標準壓力時即可顯現。故障排除完畢時,要將開關斷開,以免電磁閥長時間放電。同樣,可利用上述過程對燃料系的密封性能進行檢查,若無漏油部位,則說明密封性能良好。
另外,當輸油泵工作不良時,可以將此裝置代替輸油泵的工作,即作為輸油泵失效急救裝置來使用。使用時,需要利用可調式減壓閥將低壓油路的壓力調節為柴油車燃料供給系統所需要的低壓油路壓力,從而代替輸油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