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新能源供電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社會形勢下,隨著全國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對礦物能源需求也越來越大,如果不采取積極措施尋找其他能量轉換方式和開發新能源利用策略,能源問題將嚴重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了一篇名為“反射聚光單元、太陽能風能一體發電單元及其系統”(CN 102226845 A)的專利,該反射聚光單元具有拋物線型的碟狀或槽狀反射面,反射面上開有與風能發電單元相配置并且圍繞反射面圓心陣列分布的風洞,從而實現太陽能與風能的發電。
申請人對上述專利進行了反復研究,認為上述專利具有很大優點,但仍存在以下缺點:
1、該系統僅適應風能和太陽能同時供電,而當該系統處于長期無風的狀態下,開有風洞的位置,不能有效地起到反射聚光的作用,因此影響了正常的太陽能發電,針對該問題,申請人已另行申請專利進行保護;
2、上述專利中的風能發電機的受風吹方向與反射聚光鏡的受光照方向是固定的,因此,不管如何調節反射聚光鏡的方向,都很難使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機均處于最佳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使風力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機均處于最佳發電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裝置包括反射聚光鏡和太陽能發電機,且兩者通過若干根固定桿相連接;所述反射聚光鏡上開設有若干個風洞,所述風洞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安裝環,所述反射聚光鏡上設置有能夠帶動所述安裝環轉動的驅動源,所述安裝環通過轉軸連接有風葉,所述安裝環上設置有與所述風葉相連接的風能發電機。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多能互補發電裝置在使用時,反射聚光鏡可將太陽光反射匯集至太陽能發電機上,實現太陽能發電;風葉受風吹動,可通過風能發電機將風能轉換成電能。上述技術均為現有技術,在背景技術中提及的專利文件中也有記載,因此,本申請不再加以贅述。現有技術關于聚光太陽能發電的原理描述如下:聚光太陽能發電使用拋物面反射鏡將光線聚集到充有工質(常見的是:合成油或熔鹽)的吸熱管上,再將加熱到約400攝氏度的工質輸送到熱交換器里,熱量在此加熱循環水,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帶動相連的發電機運轉,以此來發電。本裝置的安裝位置,可設計于船只或者其它海面平臺上。本申請的創新點在于:通過驅動源帶動安裝環轉動,可根據實際風向進行調整,即使風力與反射聚光鏡完全相反時,也可通過轉動安裝環,使風能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機能夠同時工作,提高發電效率。
在上述的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中,所述安裝環通過轉軸轉動設置于風洞的內側壁上,所述驅動源包括固定于反射聚光鏡背面上的電機,所述電機通過若干根拉索分別與各所述轉軸相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中,所述驅動源還包括若干個與所述安裝環一一對應的扭簧,所述扭簧套設于轉軸上,所述扭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風洞的內側壁及安裝環的外側壁相固連。電機正轉,帶動安裝環克服扭簧的彈力,使安裝環轉動至另一面;電機反轉,安裝環可以扭簧的彈力作用下復位,從而轉回至初始位置,以迎合不同的風向。
在上述的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中,所述拉索上設置有調力器,所述調力器可用于調節拉索的張力。
在上述的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中,所述調力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螺紋連接有螺栓;所述拉索包括繩體一和繩體二,所述繩體一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轉軸的側壁及螺栓的側壁上,所述繩體二的兩端分別固定于電機的輸出軸及螺栓的頭部上。轉動螺栓,可使繩體一纏繞于螺栓的側壁上,從而調節拉索的強度,避免拉索張力過低,影響轉軸的正常轉動。
在上述的一種多能互補發電裝置中,所述風能發電機通過連接管固定于安裝環上,所述連接管內埋設有風能發電機的外接導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裝置可通過驅動源帶動安裝環轉動,可根據實際風向進行調整,即使風力與反射聚光鏡完全相反時,也可通過轉動安裝環,使風能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機能夠同時工作,提高發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多能互補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驅動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風能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射聚光鏡;2、太陽能發電機;3、固定桿;4、風洞;5、安裝環;6、風葉;7、風能發電機;8、電機;9、扭簧;10、轉軸;11、調力器;12、固定座;13、螺栓;14、繩體一;15、繩體二;16、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電裝置包括反射聚光鏡1和太陽能發電機2,且兩者通過若干根固定桿3相連接;反射聚光鏡1上開設有若干個風洞4,風洞4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安裝環5,反射聚光鏡1上設置有能夠帶動安裝環5轉動的驅動源,安裝環5通過轉軸10連接有風葉6,安裝環5上設置有與風葉6相連接的風能發電機7。
具體來講,如圖2、圖3所示,安裝環5通過轉軸10轉動設置于風洞4的內側壁上,驅動源包括固定于反射聚光鏡1背面上的電機8,電機8通過若干根拉索分別與各轉軸10相連接。驅動源還包括若干個與安裝環5一一對應的扭簧9,扭簧9套設于轉軸10上,扭簧9的兩端分別與風洞4的內側壁及安裝環5的外側壁相固連。拉索上設置有調力器11,調力器11可用于調節拉索的張力。調力器11包括固定座12,固定座12上開設有螺孔,螺孔上螺紋連接有螺栓13;拉索包括繩體一14和繩體二15,繩體一14的兩端分別固定于轉軸10的側壁及螺栓13的側壁上,繩體二15的兩端分別固定于電機8的輸出軸及螺栓13的頭部上。風能發電機7通過連接管16固定于安裝環5上,連接管16內埋設有風能發電機7的外接導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申請可根據風向,通過電機帶動拉索收緊或松開,進而帶動安裝環轉動,使風葉朝向相應的方向,即使風力與反射聚光鏡完全相反時,也可通過轉動安裝環,使風能發電機與太陽能發電機能夠同時工作,提高發電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