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鍍,特別涉及一種電鍍夾具、設備及方法。
背景技術:
1、根據電鍍時待電鍍件的朝向,電鍍工藝可分為水平電鍍與垂直電鍍。在垂直電鍍中,待電鍍件以垂直的狀態浸沒于電鍍液中,待電鍍件與電源負極電連接,以形成陰極,電鍍槽中安裝陽極件,并且陽極件電連接電源正極,在電場的作用下,電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將會游離至待電鍍件附近,并在待電鍍件上形成鍍層。
2、在現有的電鍍設備中,通常將待電鍍件和陽極組件分別安裝于兩個電鍍夾具上。然而,在該結構下,兩個夾具需要依次安裝至電鍍槽中,并且在安裝的過程中要對待電鍍件和陽極組件進行定位,以保證陽極組件和待電鍍件的位置能夠相對應。如此,將會導致電鍍夾具的安裝時間過長,并且電鍍設備的生產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鍍夾具、設備及方法,利用支撐組件對陽極組件和待電鍍件進行安裝,相較于將陽極組件和待電鍍件分別安裝在兩個夾具上的方式,本技術能夠提高電鍍夾具的安裝效率,并且降低電鍍成本。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鍍夾具,包括陽極組件,至少包括陽極件,所述陽極組件沿預設方向設置有多個;陰極組件,被配置為電連接待電鍍件,所述陰極組件沿預設方向設置有多個,所述陽極組件和所述陰極組件交替設置;支撐組件,被配置為安裝所述陽極組件和所述待電鍍件,所述支撐組件至少包括支撐架和定位塊,所述定位塊沿所述支撐架長度方向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相鄰的每兩個所述定位塊構成一個定位組,同一個所述定位組內的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安裝所述陽極組件的陽極間隔,相鄰的兩個所述定位組之間形成安裝所述待電鍍件的陰極間隔。
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導電組件,所述導電組件與所述支撐組件連接,所述導電組件至少包括陰極導電桿和陽極導電桿,所述陰極組件與所述陰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陽極件與所述陽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陰極導電桿與電源負極電連接,所述陽極導電桿與所述電源正極電連接,所述陽極導電桿和所述陰極導電桿的數量均為兩個,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與所述電源正極之間分別形成兩個電流節點,相鄰的兩個所述陽極件分別與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電連接,兩個所述陰極導電桿分別與所述待電鍍件的兩面電連接。
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兩個,所述陰極導電桿、所述陽極導電桿和所述支撐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固定板連接。
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架體、第二架體和第三架體,所述第一架體位于所述陽極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架體和第三架體分別位于所述陽極組件的兩端。
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陽極組件還包括陽極擋板,所述陽極擋板用于遮擋所述陽極件的邊緣部分。
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陽極組件還包括隔板,當所述陽極組件具有兩個所述陽極件時,所述隔板位于兩個所述陽極件之間。
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陽極件上設置有陽極引出件,所述陽極引出件一端與所述陽極件連接,另一端向遠離陽極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陽極引出件與所述陽極導電桿電連接。
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陰極組件包括陰極連桿,所述陰極連桿與所述陰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陰極連桿通過導電膠帶與所述待電鍍件可拆卸連接且電連接。
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陰極連桿具有向所述第一架體方向下沉的凹陷結構,形成具有高度差的第一陰極導電部和第二陰極導電部,所述第一陰極導電部位于所述第二陰極導電部上方,所述第一陰極導電部與所述陰極導電桿連接,所述第二陰極導電部和所述待電鍍件分別與所述導電膠帶兩端連接。
11、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鍍夾具,包括:陽極組件,至少包括陽極件;陰極組件,被配置為電連接待電鍍件;支撐組件,被配置為安裝所述陽極組件和所述待電鍍件;導電組件,所述導電組件與所述支撐組件連接,所述導電組件至少包括陰極導電桿和陽極導電桿,所述陰極組件與所述陰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陽極件與所述陽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陰極組件包括陰極連桿,所述陰極連桿與所述陰極導電桿固定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陰極連桿通過導電膠帶與所述待電鍍件可拆卸連接且電連接,所述陰極連桿具有凹陷結構,形成具有高度差的第一陰極導電部和第二陰極導電部,所述第一陰極導電部位于所述第二陰極導電部上方,所述第一陰極導電部與所述陰極導電桿連接,所述第二陰極導電部和所述待電鍍件分別與所述導電膠帶兩端連接。
1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電鍍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電鍍夾具,還包括:電鍍槽,所述電鍍夾具安裝于所述電鍍槽內;電鍍時,所述電鍍槽內盛裝有電鍍液,所述陽極件和所述待電鍍件的待電鍍區域均浸沒于所述電鍍液中。
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鍍槽內設置有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供所述電鍍夾具的固定板放置的第一安裝槽。
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鍍設備還包括:供液機構,包括補液組件和噴淋組件,所述補液組件用于向所述電鍍夾具底部輸送電鍍液,所述噴淋組件用于向所述電鍍夾具側面輸送電鍍液;液體循環機構,所述液體循環機構至少包括儲液桶、循環泵和循環管道,所述循環管道包括循環供液管和循環回流管,所述補液組件和所述噴淋組件均與所述循環回流管連通,所述循環回流管與所述儲液桶的回流口通過所述循環泵連接,所述循環供液管一端與所述儲液桶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電鍍槽連通。
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鍍槽內設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一端貫穿所述電鍍槽底部與所述循環供液管連通,另一端管口所處水平面低于所述電鍍槽頂面,并且高于陽極件頂面。
1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超聲波發生器。
1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電鍍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電鍍夾具,還包括:電鍍槽,電鍍時,所述電鍍槽內盛裝有電鍍液,所述陽極件和所述待電鍍件的待電鍍區域均浸沒于所述電鍍液中;驅動機構,電鍍時,所述驅動機構被配置于驅動所述電鍍夾具沿所述電鍍槽移動。
1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電鍍方法,包括:提供沿預設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陽極組件,使得相鄰的兩個陽極組件之間形成安裝所述待電鍍件的陰極間隔;根據需要達到的電鍍效果將所述待電鍍件的兩面分為第一待電鍍面和第二待電鍍面;確定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分別獲取的電流強度,以及電流強度所對應的電鍍效果,其中,所述第一待電鍍面對應第一電流強度,所述第二待電鍍面對應第二電流強度;相鄰兩個所述陽極組件的所述陽極件分別電連接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獲取所述第一電流強度的所述陽極件為第一陽極件,獲取所述第二電流強度的為第二陽極件;將多個所述待電鍍件按照所述第一待電鍍面對應所述第一陽極件、所述第二待電鍍面對應所述第二陽極件的方式放入所述陰極間隔中,其中,相鄰兩個所述待電鍍件相向面均為所述第一待電鍍面或均為所述第二待電鍍面。
1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電鍍方法,包括:提供用于將待電鍍件連接至電源負極的陰極連桿;將所述待電鍍件放入所述電鍍夾具中;獲取所述待電鍍件最高點與陰極連桿最低點之間的距離,以此確定導電膠帶的長度;將所述導電膠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待電鍍件和所述陰極連桿連接;放置所述電鍍夾具至所述電鍍槽中;啟動電源,對所述電鍍設備通電,直至全部所述待電鍍件電鍍完畢;關閉電源,取出所述電鍍夾具,并使所述導電膠帶兩端分別與所述待電鍍件和所述陰極連桿分離。
2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膠帶與所述待電鍍件之間采用粘接的方式相連,所述導電膠帶與所述陰極連桿之間采用粘接和/或夾持式連接的方式相連。
2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使得所述陰極連桿向下凸起,采用所述陰極連桿的凸起部分連接所述導電膠帶,以縮短連接所述陰極連桿和所述待電鍍件的所述導電膠帶的長度。
2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對所述電鍍設備通電時,所述電源同時向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輸送電流,或在通電后的預設時間內向其中一個所述陽極導電桿輸送電流,預設時間結束后再同時向兩個所述陽極導電桿輸送電流。
23、由此可見,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電鍍夾具,通過將待電鍍件和陽極組件均安裝至電鍍夾具上,從而降低電鍍夾具的安裝時間和電鍍設備的生產成本;另外,利用導電膠帶可拆卸地連接待電鍍件和陰極連桿,能夠便于更換導電膠帶,以及提高了待電鍍件的連接便利性;并且,本技術將陰極連桿設置為具有凹陷的結構,能夠減少待電鍍件與陰極連桿之間的距離,從而縮短導電膠帶的長度,以降低導電膠帶的成本。
24、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包括電鍍夾具的電鍍設備,通過電鍍液將待電鍍件的待電鍍區域及陽極件浸沒,以使得經陽極件電解的金屬離子,及電解液中本身具有的金屬離子能經電鍍液流至待電鍍件上,并且沉積形成金屬鍍層,另外,電鍍設備使用電鍍夾具進行待電鍍件和陽極組件的安裝,提高了電鍍設備的生產效率。
25、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電鍍方法,通過設置不同的電流強度能夠使同一待電鍍件的兩面呈現不同的電鍍效果,另外,一個陽極件能同時對兩個待電鍍件具有相同電鍍效果需求的兩個待電鍍面進行電鍍,如此,能夠同時對多個待電鍍件進行雙面電鍍,從而提高了電鍍設備的產能。
26、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電鍍方法,在獲取待電鍍件和陰極連桿之間的最短距離后再確定導電膠帶的長度,能夠避免導電膠帶的浪費;同時,在一批待電鍍件電鍍完成后,導電膠帶將會進行更換,通過導電膠帶的粘接式連接,能夠有效提高更換導電膠帶的便利性,并且在導電膠帶更換后也無需再對其進行退鍍處理,從而提高了電鍍效率,降低電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