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解,特別涉及一種極板和電解裝置。
背景技術:
1、傳統的堿性電解槽雙極板上設有乳突結構,其引流效果較差,因此會存在流動死區,導致氣體排出不暢,從而導致氣體穿過隔膜,降低了氣體純度。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極板和電解裝置,旨在改善電解液在流動時存在流動死區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極板,包括極框和隔板組件;所述極框上設有電解液入口和混合物出口;所述隔板組件安裝于所述極框內;所述隔板組件上形成有主流道和設于主流道兩側的多條相互獨立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連通所述電解液入口,另一端朝靠近所述混合物出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分流道的一端連通所述主流道,所述分流道的另一端連通混合物出口,且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呈夾角設置。
3、在一實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主流道的同一側的多條所述分流道平行設置。
4、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流道的其中一側的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其中另一側的所述分流道對稱設置。
5、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大于0°且小于90°。
6、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組件包括:
7、主隔板,所述主隔板安裝于所述極框內;
8、導流板,所述導流板設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導流板相對設置并共同形成所述主流道,所述導流板上開設有多個第一連通孔,每一所述分流道與至少一所述第一連通孔連通;以及
9、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設有多個并與所述導流板呈夾角連接,每一所述分流道由相鄰兩個所述支撐板形成。
10、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板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l形、工字型或者梯形;和/或,所述導流板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l形、工字型或者梯形。
11、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板與所述主隔板焊接;和/或,所述導流板與所述主隔板焊接。
12、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流道的出口端設有圍合板,所述圍合板上設有第二連通孔,所述第二連通孔的兩側分別連通所述主流道和所述混合物出口。
13、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板靠近所述電解液入口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極框。
14、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電解裝置,包括上述的極板。
1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在極框上設置電解液入口和混合物出口;隔板組件安裝于極框內,且隔板組件上形成有主流道和設于主流道兩側的多條相互獨立的分流道,主流道一端連通電解液入口,分流道一端連通主流道,另一端連通混合物出口,則主流道和分流道共同形成類似樹葉的葉脈的形狀,從而使得從電解液流出的電解液首先進入主流道內,進而通過主流道向各個分流道分配電解液,以對電解液以及電解反應生成的氣體進行良好的引導,減少了流動死區出現的風險,從而可以降低氣體穿過電解裝置的隔膜的風險,提高了氣體純度。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通過將主流道的一端連通電解液入口,另一端朝靠近混合物出口的方向延伸,則可以使得位于主流道兩側的部分分流道至混合物出口的距離較短,從而避免在各個分流道與混合物出口之間設置較長的連通通道,降低了形成流動死區的風險。
1.一種極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流道的同一側的多條所述分流道平行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其中一側的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其中另一側的所述分流道對稱設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的夾角大于0°且小于90°。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組件包括: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l形、工字型或者梯形;和/或,所述導流板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l形、工字型或者梯形。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與所述主隔板焊接;和/或,所述導流板與所述主隔板焊接。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出口端設有圍合板,所述圍合板上設有第二連通孔,所述第二連通孔的兩側分別連通所述主流道和所述混合物出口。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靠近所述電解液入口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極框。
10.一種電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