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屬于生態修復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中國正處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在公路、鐵路、礦山、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經常伴有大量的開挖土石方,而這些土石方開挖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失衡。為保證巖質邊坡的防護與穩定,邊坡表面常用素混凝土噴錨支護。噴錨支護雖然解決了邊坡防護問題,但不能恢復邊坡植被,這就帶來了諸如熱島效應、食物鏈破壞、視覺污染等問題,已不能滿足生態護坡的要求。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對巖質及混凝土邊坡進行生態改造。巖石及混凝土邊坡通常不具備植被賴以生長的土壤條件和養分條件,并且坡度一般都較大,雨水極易沖刷坡面,故巖石及混凝土生態防護成為邊坡建設中的研究熱點和施工難點?,F有的邊坡生態防護措施主要有如下幾種:
(I)客土噴播
客土噴播技術是將客土、纖維、侵蝕防止劑、緩效性肥料和種子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專用設備中充分混合后,通過泵、壓縮空氣噴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的基層厚度,從而實現綠化的目的。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適宜性比較強,工程措施相對簡單。但也存在顯著的缺點,就是用于巖質邊坡時,由于基層的厚度較薄,持水性不好,營養成分難以留存,很難形成植被長期生長所需要的能自我調節的生態環境,因此養護的成本高,不便于管理,尤以降雨不充沛的地區或是在少雨的季節為甚;另外,當遇到高強度降雨時,易于導致基層的沖刷、流失。因此,目前這種方法雖然使用比較廣泛,但基本只適用于土質邊坡。(2)框格植被防護
框格植被防護是在邊坡上采用石塊砌筑或澆筑混凝土的方格形、拱形、人字形等形狀的框格,然后在框格內填土或土袋進行綠化。不足的是,這種結構對坡度在60°以上的陡邊坡具有施工難度大、框格成型困難的特點。另外一個往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框格與地基的適宜性,當框格與邊坡的巖性具有較大的剛度差異時,往往會出現框格的開裂、破損或架空現象。(3)厚層基材噴射技術(TBS)
厚層基材噴射護坡技術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開發出來,主要用于軟弱巖石邊坡的生態防護。此技術是利用混凝土噴射機將由有機質土、長效肥、速效肥、粘接劑、保水劑及凝固劑和草籽按一定比例組成并攪拌均勻的有機基材依據設計厚度均勻噴射到需防護坡面的植被護坡工程技術,其實質也屬于客土噴播范疇。它的基本構造主要由錨桿、復合材料網及基材混合物3部分組成,其中綠化基材是技術的核心。固土網分為鐵絲網和土工網,多采用鐵絲網。固土網通過錨桿固定在坡面上。厚層基材噴射技術適合于坡率緩于1:0.5且景觀要求較高的地段(如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巖質或土質邊坡。(4)植生袋綠化法 利用邊坡巖面本身的凹陷處,在凹陷處下部采用植生袋圍堰,圍堰內填土,種植灌木為主,植生袋內裝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機基質、保水劑、肥料?;蛟谄旅嫱鈧戎苯佑弥采菪委B砌,形成一層植生袋面層,通過該植生袋內種子的生長來綠化邊坡。上述客土噴播法和植生袋綠化法共同弱點是強度很低,邊坡防護作用有限,并且只能用于緩邊坡,客土噴播在巖質邊坡上不適用;框格植被防護技術應用于巖質邊坡時存在框格與巖質邊坡的適應性問題,且一般用于60°以下坡度的邊坡。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綠化設施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利用錨桿將植生卷材固定在巖石及混凝土硬質邊坡上,并在植生卷材內充填有機土、營養基材、綠化草種等,創造出適合植被生長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并且保持水土,實現坡面的生態改造。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個錨桿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材料設于灌注型植生卷材中,所述錨桿將灌注型植生卷材固定于地面。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由于使用了錨桿固定,因此適用于較大坡度的坡面,灌注型植生卷材可根據坡面形狀進行鋪設,用錨桿固定在坡面上,與坡面有效貼合,形成整體柔性護坡,可適應一定的坡面變形和不均勻沉陷,增強邊坡的穩定性,對于已建成的混凝土、漿砌塊石等硬質坡面,本發明無需拆除原有護坡,可直接在原面層上施工進行生態改造,施工快速、便利。進一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橫向分成至少一個存儲室,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中部設有一個縱向的通道,所述存儲室的橫截面為環形閉合形狀,所述至少一個存儲室之間通過通道相連通,所述通道設有至少一個用于灌注材料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注入灌注材料后閉合。采用此進一步的有益效果為:灌注型植生卷材內的儲存室式結構既可使種子均勻分布,能合理控制植株密度,又可保證種子不會被雨水沖蝕,保障種子較高的發芽率。進一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錨固孔,所述錨桿通過錨固孔固定灌注型植生卷材。進一步,所述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之間相互連接。進一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采用具有耐腐蝕性強、抗老化、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材料制成。進一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由環狀聚乙烯線制成。采用此進一步的有益效果為:植生卷材的纖維連接方式及等效孔徑的設計能保證水自由進出袋體,阻止袋中填充物(土壤和營養成分混合物)流失,是水土保持的關鍵特性,同時可促進周邊植物的自然侵入,實現永久植生。進一步,所述錨桿為彎角為70-90度的L型錨桿,所述L型錨桿短的一端長度為3-5厘米。進一步,所述灌注材料包括水、種子、有機土和營養基材,所述有機土包括有機物和保水劑。
采用此進一步的有益效果為:具有促進用土的改良、增加保肥力,大量營養元素的供給、緩效持續性肥效、根圈微生物的多樣化、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突發性增殖、改善土壤的透水性、通氣性、土壤的膨脹軟化、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等作用。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的實施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如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1、至少一個錨桿3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材料設于灌注型植生卷材I中,所述錨桿3將灌注型植生卷材I固定在坡面上,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橫向分成至少一個存儲室11,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中部設有一個縱向的通道2,所述存儲室11的橫截面為環形閉合形狀,所述至少一個存儲室11之間通過通道2相連通,所述通道2設有至少一個用于灌注材料的注入口 21,所述注入口 21注入灌注材料后閉合,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錨固孔12,所述錨桿3通過錨固孔12固定灌注型植生卷材1,所述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I之間縫合連接,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采用具有耐腐蝕性強、抗老化、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材料制成,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I由環狀聚乙烯線制成,所述錨桿3為彎角為70-90度的L型錨桿1,所述L型錨桿I短的一端長度為3-5厘米,所述灌注材料包括水、種子、有機土和營養基材,所述有機土包括有機物和保水劑。具體實施例1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坡比1:1,無不穩定部分,錨固孔12間距50厘米,首先清除坡面上的危石、浮石、浮土和雜物等不穩定的部分,保障施工安全性,然后進行打錨桿3,錨拴使用SD295 (DIOmm),彎角為90度,彎角長度5厘米,錨桿3有效長度為30厘米,選定好錨桿3后,在坡面上鋪灌注型植生卷材1,把灌注型植生卷材I沿坡肩鋪卷,用縫制工具縫制水平相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1,施工端部及曲線部按照地表的形狀進行截斷、加工,然后用錨桿3在規定的錨固孔12位置進行錨固,最后灌注植生材料,將各種植生材料按照用水、種子、有機土、營養基材的順序進行攪拌,充分攪拌后,通過通道的注入口 21注入到植生卷材的每個存儲室內,最后將注入口 21縫合。從具體實施情況觀察,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在種子萌發率、植被生長情況、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蝕率均大大優于傳統綠化裝置。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個錨桿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材料設于灌注型植生卷材中,所述錨桿將灌注型植生卷材固定于地面。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橫向分成至少一個存儲室,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中部設有一個縱向的通道,所述存儲室的橫截面為環形閉合形狀,所述至少一個存儲室之間通過通道相連通,所述通道設有至少一個用于灌注材料的注入口。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錨固孔,所述至少一個錨桿通過錨固孔固定灌注型植生卷材。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之間相互連接。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采用具有耐腐蝕性強、抗老化、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材料制成。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型植生卷材由環狀聚乙烯線制成。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為彎角為70至90度的L型錨桿,所述L型錨桿短的一端長度為3至5厘米。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材料包括水、種子、有機土和營養基材,所述有機土包括有機物和保水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灌注型植生卷材護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灌注型植生卷材、至少一個錨桿和灌注材料,所述灌注材料設于灌注型植生卷材中,所述錨桿將灌注型植生卷材固定于地面。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由于使用了錨桿固定,因此適用于較大坡度的坡面,灌注型植生卷材可根據坡面形狀進行鋪設,用錨桿固定在坡面上,與坡面有效貼合,形成整體柔性護坡,可適應一定的坡面變形和不均勻沉陷,增強邊坡的穩定性,對于已建成的混凝土、漿砌塊石等硬質坡面,本發明無需拆除原有護坡,可直接在原面層上施工進行生態改造,施工快速、便利。
文檔編號E02D17/20GK103205975SQ2012100087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吳智仁, 沈鑫, 郜志勇, 謝修平, 任柯, 呂晉旭, 樂觀, 韓征月, 王倩, 鄭萬海 申請人:北京亞盟達新型材料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