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旋流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固井用旋流裝置。
背景技術:
在油田固井作業中,套管的順利下入以及固井后期高頂替效率對于油田固井作業的順利進行很重要,同時對后期固井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實際油田固井及下套管過程中,由于井壁不清潔,泥餅等原因,在下套管過程中增大了套管摩阻,不利于套管下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固井用旋流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由于井壁不清潔、泥餅等原因,在下套管過程中增大了套管摩阻,不利于套管下入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固井用旋流裝置,包括本體、固定環板、中心軸、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呈左窄右寬蘑菇狀的浮箍和擋板,本體內自左至右間隔固定有固定環板、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擋板,中心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在固定環板和第一孔板內,中心軸上固定安裝有至少三個葉輪,與中心軸對應的本體上設有至少六個循環孔,第一孔板上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通孔, 第二孔板上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通孔, 擋板中心設有聯通孔,浮箍右端頂在聯通孔上,浮箍左端套裝在第二孔板中部,在浮箍的左部套裝有呈壓縮狀的壓縮彈簧。
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本體左端為半球型。
上述循環孔為八個。
上述本體右端內側和外側設有螺紋。
上述第一通孔為右寬左窄的斜孔。
上述擋板和本體內側之間設有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在固井頂替過程中,鉆井液驅動葉輪旋轉,葉輪不斷的將旋轉的鉆井液通過循環孔注入環空,旋轉紊流的鉆井液可以更好的清洗井壁,攜帶泥餅,降低了下套管風險,同時對固井有很大的幫助。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本體,2為固定環板,3為中心軸,4為第一孔板,5為第二孔板,6為浮箍,7為擋板,8為軸承,9為第一通孔,10為葉輪,11為循環孔,12為聯通孔,13為壓縮彈簧,14為第二通孔,15為螺紋,16為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2所示,該固井用旋流裝置包括本體1、固定環板2、中心軸3、第一孔板4、第二孔板5、呈左窄右寬蘑菇狀的浮箍6和擋板7,本體1內自左至右間隔固定有固定環板2、第一孔板4、第二孔板5和擋板7,中心軸3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8安裝在固定環板2和第一孔板4內,中心軸3上固定安裝有至少三個葉輪10,與中心軸3對應的本體1上設有至少六個循環孔11,第一孔板4上設有至少兩個第一通孔9, 第二孔板5上設有至少兩個第二通孔14, 擋板7中心設有聯通孔12,浮箍6右端頂在聯通孔12上,浮箍6左端套裝在第二孔板5中部,在浮箍6的左部套裝有呈壓縮狀的壓縮彈簧13。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連接在套管串下端,在下套管過程中,鉆井液推力推動壓縮彈簧13產生循環通道,鉆井液通過聯通孔12流經第二孔板5上的第二通孔14進入第一孔板4上的第一通孔9后,鉆井液對準葉輪10,從而在鉆井液的推動作用下,使中心軸3旋轉,中心軸3的旋轉使流過的鉆井液發生紊流,從而可以起到清洗井壁的作用;在固井過程中,紊流頂替液的頂替效率最好,本實用新型可以在頂替過程中使頂替液發生紊流,從而提高頂替效率,對固井有很大幫助。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固井用旋流裝置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2所示,為了減小固井過程中的阻力,本體1左端為半球型。
如附圖1、2所示,為了使鉆井液更好的發生紊流,循環孔11為八個。
如附圖1、2所示,本體1右端內側和外側設有螺紋15。這樣,便于與套管串相連接。
如附圖1、2所示,第一通孔9為右寬左窄的斜孔。傾斜角度最好為30度,這樣可更好的使鉆井液推動葉輪。如附圖1、2所示,為了便于密封,擋板7和本體1內側之間設有密封圈16。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