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泵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
背景技術:
礦山企業選礦車間磨礦工藝通常采用水力旋流器對礦料進行分級,所用分級泵為均采用渣漿泵,而縱觀現有渣漿泵的葉輪和后護板結構,如附圖2所示,通常葉輪I進料口設計一凸環,后護板2前端設計一凹環,兩者配合形成迷宮,這樣泵運轉時可產生較大的真空度,從而達到增加泵的吸程目的。但由于礦漿中夾雜大量粗顆粒礦砂,葉輪I凸環和后護板2前端凹環在使用中磨損嚴重,需頻繁進行檢修;它們的磨損不僅加大了維護成本,同時還降低了渣漿泵的效率和選礦效率。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礦用渣漿泵葉輪和后護板磨損、減少維護次數、提高渣漿泵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它屬于渣漿泵結構范疇內,它包括葉輪和后護板,所述的葉輪徑向面為平面結構,所述的后護板前端徑向左平面為平面結構。本實用新型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用于礦用渣漿泵,由于渣漿泵在選礦車間泵箱進漿液面始終高于進料口 0.5米以上,泵的汽蝕余量很低,吸程在車間工作條件下不用很高,所以葉輪和后護板前端平面結構完全可滿足生產需求。本實用新型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較現有礦用渣漿泵葉輪和后護板結構磨損輕,可減少維護保養次數,降低運行成本。申請人做了有限試驗,該實用新型結構的渣漿泵維護周期可由原來結構的15天左右延長到45天左右,可節約大量的檢修費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渣漿泵葉輪和后護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的闡述。如圖1所示,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它包括葉輪I和后護板2,葉輪I的徑向面為平面結構,后護板2前端徑向左平面為平面結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由于葉輪I和后護板2前端為平面結構,很顯然,可有效避免礦砂對其的磨損,從而可減少渣漿泵的維護保養次數,降低維護保養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葉輪和后護板,所述的葉輪徑向面為平面結構,所述的后護板前端徑向左平面為平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用渣漿泵新型葉輪后護板結構,它包括葉輪和后護板,所述的葉輪徑向面為平面結構,所述的后護板前端徑向左平面為平面結構。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避免礦砂對葉輪和后護板的磨損,從而可減少渣漿泵的維護保養次數,降低維護保養成本。
文檔編號F04D29/22GK202926708SQ20122038696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白復鋅, 殷清, 王善功, 王金法, 林海, 姜順鵬, 李云慶, 魏曉峰, 程木金, 張德良 申請人:山東黃金礦業(鑫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