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泵,尤其涉及水泵中的一種中段導葉結構。
背景技術:
水泵葉輪用通常由鑄鐵制成,水泵葉輪上的葉片又起主要作用。水泵葉輪的形狀和尺寸與水泵性能有密切關系。水泵葉輪一般可分為單吸式和雙吸式兩種。單吸式葉輪為單邊吸水,小流量水泵葉輪多為此種型式。雙吸式葉輪為兩邊吸水,大流量水泵葉輪均采用雙吸式葉輪。
傳統的雙吸式葉輪由葉片與前蓋板、后蓋板組成。閉式葉輪的效率較高、制造難度較大。在離心泵中應用最多。適于輸送清水,溶液等黏度較小的不含顆粒的清潔液體。
然而,在傳統的雙吸式葉輪中段導葉結構中,中段導葉前蓋板和后蓋板均采用相同尺寸,這會導致水流量不大,影響水泵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段導葉結構,其前蓋板設有開口,有利于水流通,提高水泵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中段導葉結構,包括:前蓋板、后蓋板、中軸及葉片,所述葉片均勻排列在所述中軸上,并位于所述前蓋板和后蓋板之間,所述前蓋板邊緣處設有多個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兩片葉片之間,所述開口暴露出部分所述后蓋板。
進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導葉結構中,所述中軸設有貫穿中軸的通孔。
進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導葉結構中,所述葉片為7片,且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導葉結構中,所述葉片進口部位修整為流線型。
進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導葉結構中,所述葉片間距差小于0.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在前蓋板位于兩片葉片之間設置多個開口,所述開口暴露出部分后蓋板,在前蓋板上添加的開口能夠增加流量,提高水泵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中段導葉結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中段導葉結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中段導葉結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而仍然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實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參照附圖以舉例方式更具體地描述本實用新型。根據下面說 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考圖1和圖2,在本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中段導葉結構,包括:前蓋板31、后蓋板32、中軸10及葉片20,所述葉片20均勻排列在所述中軸10上,并位于所述前蓋板31和后蓋板32之間,所述前蓋板31邊緣處設有多個開口21,所述開口21位于兩片葉片20之間,所述開口21暴露出部分所述后蓋板32。
在前蓋板31中設置多個開口21,能夠增加流量10%,提高水泵效率5%。
所述葉片20為7片,且均勻分布;所述葉片20進口部位修整為流線型,并盡可能的減薄處理;所述葉片20間距差小于0.5mm。在進口端看葉輪,葉片20為逆時針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軸10設有貫穿中軸10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便于安裝和帶動葉輪20的旋轉。中段導葉結構的其他結構及形狀或構造均與現有技術中的一致,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設計,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中段導葉結構制作過程中,不得有砂眼、氣孔、縮松等缺陷。
綜上,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段導葉結構中,在前蓋板位于兩片葉片之間設置多個開口,所述開口暴露出部分后蓋板,在前蓋板上添加的開口能夠增加流量,提高水泵效率。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對本實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方案和技術內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換或修改等變動,均屬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內容,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