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壓縮機,包括曲軸和上軸承,曲軸的長軸安裝在上軸承內,上軸承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柔性槽,曲軸的外表面上或上軸承的內孔壁上開設有環形槽。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與柔性槽相互配合,可改善曲軸的長軸下端與上軸承下端的接觸應力分布,使上軸承載荷分布更合理,解決了大排量雙缸或多缸轉子式壓縮機曲軸的長軸與上軸承之間的磨損問題,提高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專利說明】
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申請號為CN201280046093.0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轉子壓縮機,該轉子壓縮機的下法蘭上形成有柔性槽結構,由于該柔性槽壁(彈性部)的剛度小于上法蘭的柔性槽壁的剛度,因此,可有效解決曲軸短軸直徑小于長軸直徑時曲軸短軸與下法蘭之間的磨損問題。但是,該專利申請的適用情形較有有限,無法解決曲軸的長度與上軸承之間的磨損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壓縮機,其可解決曲軸的長軸與上軸承之間的磨損問題,延長壓縮機使用壽命。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壓縮機,包括曲軸和上軸承,所述曲軸的長軸安裝在所述上軸承內,所述上軸承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柔性槽,所述曲軸的外表面上或所述上軸承的內孔壁上開設有環形槽。
[0005]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槽具有垂直于所述上軸承的軸線的中心平面,所述環形槽在所述中心平面兩側的延伸長度相同,所述中心平面與所述上軸承的所述下端面之間的距離滿足以下關系:
[0006]H1 = (1-1.3)H0;
[0007]其中,Hl是所述中心平面與所述上軸承的所述下端面之間的距離,HO是所述柔性槽的深度。
[0008]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槽在所述中心平面兩側的延伸長度之和為所述環形槽的寬度,所述環形槽的寬度滿足以下關系:
[0009]A=(0.3-0.6)H0;
[0010]其中,A是所述寬度,HO是所述柔性槽的深度。
[0011 ]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槽的深度為0.2-lmm。
[0012]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與柔性槽相互配合,可改善曲軸的長軸下端與上軸承下端的接觸應力分布,使上軸承載荷分布更合理,解決了大排量雙缸或多缸轉子式壓縮機曲軸的長軸與上軸承之間的磨損問題,提高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轉子式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曲軸長軸與上軸承應力分布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的栗體組件縱剖面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的曲軸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的栗組組件縱剖面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的曲軸結構示意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曲軸長軸與上軸承應力分布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1、曲軸;2、上軸承;3、柔性槽;4、環形槽;5、密封殼體;6、轉子;7、偏心凸輪;8、滾子;9、下軸承;10、氣缸;11、吸入管;12、分液器;13、中心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2]圖1示出了一種轉子式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密封殼體5內設置有電機部及栗體組件,其中,電機部為驅動元件,栗體組件為壓縮機構。電機部的轉子6連接栗體組件的曲軸I的長軸,曲軸I的偏心凸輪7上套設有滾子8。曲軸I的長短軸分別設有上軸承2和下軸承9,上軸承2和下軸承9用于支撐曲軸I。曲軸I在電機部的轉子6的驅動下旋轉,其偏心凸輪7也帶動滾子8在氣缸10的氣缸腔內做偏心轉動,從而完成壓縮冷媒的工作。氣缸10通過吸入管11,從分液器12處吸入制冷劑氣體,氣缸腔內的冷媒由低壓轉為高壓,達一定壓力時,隨排氣口排出氣缸腔。
[0023]當壓縮機運轉時,在氣缸腔內氣體載荷等作用力的作用下,曲軸I發生撓曲,其長軸與上軸承接觸、短軸與下軸承接觸。由于上軸承處的柔性槽壁產生彈性形變,使曲軸I的長、短軸與上軸承2、下軸承9之間形成面接觸而非點接觸,因此,能夠降低曲軸I與上、下軸承之間的接觸應力。
[0024]
【申請人】發現,雖然采用圖1中的柔性槽結構可有效解決曲軸短軸直徑小于長軸直徑時曲軸短軸與下法蘭之間的磨損問題,但大排量雙缸或多缸轉子式壓縮機的軸承跨距(即上軸承下端面到下軸承上端面的距離為軸承跨距)較大時,曲軸的長軸的下端與上軸承下端的接觸應力分布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如圖2)。
[0025]如圖2所示,上軸承下部的承載區的應力集中的情況會產生惡化,因此容易使曲軸的長軸與上軸承發生異常磨損,產生異常噪聲,更嚴重的是會影響壓縮機的壽命。
[002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縮機,特別是一種轉子壓縮機。
[0027]請參考圖3至圖6,本實用新型中的壓縮機包括在密封殼體內設置有電機部及栗體組件,電機部驅動栗體組件進行運動。其中,栗體組件包括曲軸1、上軸承2和下軸承9,曲軸I的長軸安裝在上軸承2內,短軸安裝在下軸承9內。其中,上軸承2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柔性槽3,并且在曲軸I的外表面上、或在上軸承2的內孔壁上開設有環形槽4。
[0028]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4與柔性槽3相互配合,可改善曲軸I的長軸下端與上軸承2下端的接觸應力分布,使上軸承載荷分布更合理,解決了大排量雙缸或多缸轉子式壓縮機曲軸的長軸與上軸承之間的磨損問題,提高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0029]請參考圖3,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中,環形槽4設置在曲軸I的外表面上;請參考圖5,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中,環形槽4還可以設置在上軸承2的內孔中。
[0030]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4具有垂直于上軸承2的軸線的中心平面13,該中心平面13是環形槽4的寬度中心,即環形槽4在中心平面13的上側與下側方向上延伸的長度相同。
[0031]請參考圖3和圖5,本實用新型中的中心平面13與上軸承2的下端面之間的距離滿足以下關系:
[0032]H1 = (1-1.3)H0;
[0033]其中,Hl是中心平面13與上軸承2的下端面之間的距離,HO是柔性槽3的深度。
[0034]根據上文可知,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4在中心平面兩側的延伸長度之和即為環形槽4的寬度。如圖4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4的寬度滿足以下關系:
[0035]A=(0.3-0.6)H0;
[0036]其中,A是寬度,HO是柔性槽3的深度。
[0037]如圖4和圖6所示,環形槽4的深度B優選為0.2-lmm。
[0038]作為更為優選的方式,本實用新型中的環形槽4的寬度中心與上軸承的下端面面之間的距離、環形槽4的寬度及深度,可采用上述各優選取值范圍中的一個或多個的組合,當上述三個參數均采用上述各優選取值范圍時,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0039]采用本實用新型中的結構,可有效降低曲軸長軸與上軸承的最大接觸應力,其曲軸長軸與上軸承應力分布示意圖如圖7所示,因而解決了現技術中曲軸長軸局部出現應力集中的問題。
[0040]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I)和上軸承(2),所述曲軸(I)的長軸安裝在所述上軸承(2)內,所述上軸承(2)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柔性槽(3),所述曲軸(I)的外表面上或所述上軸承(2)的內孔壁上開設有環形槽(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4)具有垂直于所述上軸承(2)的軸線的中心平面,所述環形槽(4)在所述中心平面兩側的延伸長度相同,所述中心平面與所述上軸承(2)的所述下端面之間的距離滿足以下關系:H1 = (1-1.3)H0; 其中,Hl是所述中心平面與所述上軸承(2)的所述下端面之間的距離,HO是所述柔性槽(3)的深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4)在所述中心平面兩側的延伸長度之和為所述環形槽(4)的寬度,所述環形槽(4)的寬度滿足以下關系: A=(0.3-0.6)H0; 其中,A是所述寬度,HO是所述柔性槽(3)的深度。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4)的深度為0.2-lmm。
【文檔編號】F04C29/00GK205715229SQ20162059108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柯達俊, 吳健, 楊歐翔, 魏會軍, 羅惠芳, 鄒鵬, 陳圣, 陳瑞祥
【申請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