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圓管定位安裝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以往的立管穿樓板套管很少采用居中固定的技術,一般情況下是在封堵過程,通過尺子測量套管到立管外壁的距離是否一樣,進而居中固定。傳統的套管居中固定方法雖然對套管居中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多次測量浪費時間;且在實際封堵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固定措施,套管是可以晃動的,最終導致同軸度不夠。一旦套管封堵完成,產生的偏差將很難再進行修正,而只能拆掉重新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居中定位套管并將其固定的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包括手柄和通過手柄上的交匯處鉸接的兩旋轉桿,所述交匯處設有夾持卡位,所述交匯處介于手柄兩端部間,兩所述旋轉桿上也設有夾持卡位,兩所述旋轉桿沿手柄中心軸線左右對稱展開相同角度,兩所述旋轉桿上的夾持卡位距交匯處等距。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手柄和兩旋轉桿的中間均設有滑槽。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夾持卡位包括豎直安裝在滑槽上的兩根可沿滑槽移動的螺栓及對應的螺母。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各滑槽上都標有刻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通過手柄和兩旋轉桿及三組夾持卡位能產生六個限位點,使得該裝置能夠迅速地同軸定位雙圓管;通過手柄和夾持卡位承托套管,從而抵消了封堵過程中產生的晃動,能夠穩定雙圓管同軸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安裝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安裝環境包括安裝好的立管4和套在立管4外面的待安裝的套管3。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包括手柄5和通過手柄5上的交匯處8鉸接的兩旋轉桿6;交匯處8處設置有夾持卡位2,兩旋轉桿6上也設有夾持卡位2;夾持卡位2包括兩組螺栓螺母,兩者形成類似U形槽的結構,兩螺栓分別可以在滑槽7上單獨滑動,可以反向移動后夾緊套管3的外壁;兩旋轉桿6分別可以繞交匯處8獨立旋轉,上述三者組裝后結構像Y形支架。所述手柄5和兩旋轉桿6都預制有滑槽7,所述滑槽7用于安裝夾持卡位2。如圖2所示,其中手柄5上交匯處8的一根螺栓組主要用于定位固定兩旋轉桿6,并通過兩旋轉桿6端部帶動其移動;另一根自由活動,用于與對應螺栓配合夾緊套管3的橫截面圓環。所述滑槽7上還具有刻度9,便于記錄不同安裝條件下夾持卡位2對應的刻度值。
正確安裝使用后的套管居中固定的裝置如圖1所示,兩旋轉桿6沿手柄5中心軸線左右對稱展開相同角度,兩所述旋轉桿6上的夾持卡位2距交匯處8等距。通過握住手柄5操作,手柄5一端和兩旋轉桿6內側邊接觸立管4,同時手柄5和兩旋轉桿6上的三組夾持卡位2卡住套在立管4外面套管3的外壁。放置Y形支架到相應位置,通過早已確定的三個限位點1和三個夾持卡位2能夠迅速地居中定位套管3,其幾何原理是三點確定一個平面,且三點確定一個圓心;該裝置同時承托套管3,近而抵消了封堵過程產生的晃動,使安裝后立管4和套管3同軸度得到保證。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兩旋轉桿6通常保證端部固定在交匯處8,由交匯處8調節其位置、角度關系。這樣,兩旋轉桿6顯得對稱、美觀,特別是刻度9能夠非常直觀地展示對比數值。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實際施工過程中其操作方法包括:
a)先根據樣板,通過滑槽7調整立管4和套管3之間的限位點1和夾持卡位2的刻度值;
b)然后使用時直接調整夾持卡位2刻度值
c)像U形槽的夾持卡位2扣在套管3的外壁,調整手柄5和兩旋轉桿6的限位點1接觸立管4;
d)通過兩螺栓緊靠,使夾持卡位2緊固住套管3的外壁。
當然,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