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直線運動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
背景技術:
現代機構設計中以及在生產線的設備中,直線運動是經常用到的關鍵特性,實現直線運動有很多種方式,但是不合理的結構會造成結構臃腫、費用高昂、運動不流暢、直線度不高等各種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提供一種旨在能夠結構簡單且方便可靠的實現直線移動的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且垂直方向直線度較高,用很小的力實現垂直方向的運動并可根據實際使用要求設置直線移動的行程極限。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包括底板、固裝于底板上的第一連桿、與第一連桿鉸接相連的第二連桿、與第二連桿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與第三連桿鉸接相連的第四連桿、移動板,且底板上豎立有多根導向桿,移動板上縱向開設有與導向桿等數量的通孔,每一導向桿分別穿設于其中一個通孔中,且第四連桿固裝于移動板上,第四連桿的一側還連接有手柄。
較佳的,每一通孔中均安裝有一直線軸承,且每一直線軸承中均穿設有一根導向桿。
較佳的,第一連桿通過一支座豎立的固裝于底板上。
較佳的,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桿遠離底板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且第三連桿遠離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四連桿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
較佳的,第四連桿遠離第三連桿的一端安裝于一支板上,且支板通過多個螺釘固裝于底板上。
較佳的,每一導向桿上設置有兩個用以限制移動板向上及向下移動的最大行程的限位塊。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包括底板、固裝于底板上的第一連桿、與第一連桿鉸接相連的第二連桿、與第二連桿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與第三連桿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移動板,且底板上豎立有多根導向桿,移動板上縱向開設有與導向桿等數量的通孔,每一導向桿分別穿設于其中一個通孔中,且第四連桿固裝于移動板上,第四連桿的一側還連接有手柄。結構簡單,方便可靠,且垂直方向直線度較高,用很小的力實現垂直方向的運動并可根據實際使用要求設置直線移動的行程極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作具體闡述。
參閱圖1,為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中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包括底板1、固裝于底板1上的第一連桿2、與第一連桿2鉸接相連的第二連桿3、與第二連桿3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4、與第三連桿4鉸接相連的第四連桿5、移動板6,且底板1上豎立有多根導向桿7,移動板6上縱向開設有與導向桿7等數量的通孔,每一導向桿7分別穿設于其中一個通孔中,且第四連桿5固裝于移動板6上,第四連桿5的一側還連接有手柄9。從而省力的下壓或上提手柄9即可通過四連桿結構即可帶動移動板6沿著導向桿7縱向運動,結構簡單,且方便可靠。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每一通孔中均安裝有一直線軸承8,且每一直線軸承8中均穿設有一根導向桿7。從而確保移動板6的運動方向。進一步的,第一連桿2通過一支座10豎立的固裝于底板1上。第二連桿3的一端與第一連桿2遠離底板1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4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且第三連桿4遠離第二連桿3的一端與第四連桿5的一端通過鉸鏈或銷軸相鉸接。第四連桿5遠離第三連桿4的一端安裝于一支板11上,且支板11通過多個螺釘固裝于底板1上。從而結構穩定,能夠實現相對運動的功能。此外,底板1上縱向開設有多個螺孔,用以連接至生產線上或其他設備上。
此外,每一導向桿7上還設置有用以限制移動板6向上及向下移動的最大行程的兩個限位塊(圖中未示出),具體位置可根據實際需求而設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四連桿直線運動機構包括底板1、固裝于底板1上的第一連桿2、與第一連桿2鉸接相連的第二連桿3、與第二連桿3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4、與第三連桿4鉸接相連的第三連桿4、移動板6,且底板1上豎立有多根導向桿7,移動板6上縱向開設有與導向桿7等數量的通孔,每一導向桿7分別穿設于其中一個通孔中,且第四連桿5固裝于移動板6上,第四連桿5的一側還連接有手柄9。結構簡單,方便可靠,且垂直方向直線度較高,用很小的力實現垂直方向的運動并可根據實際使用要求設置直線移動的行程極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