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尤其是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1、噴煤作業區研磨煤采用中速磨煤機。在煤炭進料階段,原始煤炭通過給煤器被送入中速磨煤機內,中速磨煤機的工作原理是煤由落煤管落入轉盤中部,依靠轉盤的離心力向邊緣移動而被輥子碾碎,轉盤邊緣有一擋環,保證盤內有一定厚度的煤層,這樣可以提高磨煤效率。熱風由轉盤周圍的風環送入轉盤,攜帶煤粉進入磨煤機上部的粗粉分離器,不合格的煤粉重新回到轉盤上被繼續磨制,石子煤從風環處落人石子煤儲存箱內。影響中速平盤磨運行的主要因素有原煤水分、原煤硬度、磨煤機轉速、磨煤機通風量、彈簧壓緊量等。
2、中速磨煤機液壓變加載系統是中速磨煤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高壓油泵站、油管路、蓄能器、加載油缸、拉桿等部件組成。其功能如下:液壓系統為磨輥提供隨負荷而變化的碾磨壓力,磨煤機拉桿作為磨煤機加載系統的主要設備,在系統中相當重要。磨煤機拉桿所處工作區域粉塵濃度大、受拉伸應力大,同時對密封性要求高。
3、當中速磨煤機的拉桿密封不良時,最直接的現象就是煤粉的泄漏,拉桿密封不良還可能導致磨煤機的運行效率下降。在近期檢修工作時發現,由于拉桿密封不嚴密,導致磨煤機的壓差低,壓差低通常意味著磨煤機內部的通風量不足,這會導致煤粉在磨制過程中的粒度分布不均。壓差低還可能導致磨煤機的磨制能力下降。通風不暢使得磨盤和磨輥之間的煤粉層厚度增加,磨制阻力增大,進而降低磨煤機的產量。
4、然而,磨煤機現有設計的拉桿密封主要由金屬材質的上密封護套、上密封卡箍、下密封填料及密封風系統組成。磨煤機拉桿密封在設備運行時,水平及軸向產生晃動,拉桿易受到損傷,密封間隙增大,從而使煤粉順著拉桿漏出,無法滿足磨煤機對拉桿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能夠提高拉桿的密封性能,能夠有效地阻止煤粉和其他雜質進入拉桿的間隙,從而保證了磨煤機的正常運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步驟1,在中速磨煤機檢修時,在檢修平臺上端的拉桿密封腔的底部開設兩個洞口,將拉桿上的原磨損的金屬密封裝置取出;
5、步驟2,測量好拉桿的直徑及拉桿密封腔的內徑,制作設置有中心孔和斜口的橡膠圈;所述中心孔與所述拉桿外徑相匹配;所述斜口能夠使所述橡膠圈套裝在所述拉桿上;
6、步驟3,將裁剪好的所述橡膠圈從其中一個洞口中放入所述拉桿密封腔中并套裝在所述拉桿上,并在所述拉桿套裝所述橡膠圈位置的下端平行焊接兩根防止所述橡膠圈掉落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
7、步驟4,把步驟1中開設的兩個洞口用開設洞口時取下的鐵皮原位焊接上,使拉桿密封腔復原;
8、步驟5,將中速磨煤機的另兩個拉桿密封裝置都按照步驟1-4改造實施。
9、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兩個洞口包括設置在所述拉桿密封腔正面的第一洞口和設置在所述拉桿密封腔側面的第二洞口;所述第一洞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洞口的尺寸。
10、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洞口的尺寸為40cm×25cm;所述第二洞口的尺寸為25cm×15cm。
11、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橡膠圈的厚度為50-60mm。
12、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橡膠圈采用廢舊皮帶制作。
13、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橡膠圈的中心孔與所述拉桿為過盈配合。
14、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橡膠圈的外徑與所述拉桿密封腔為過盈配合。
15、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兩個洞口采用割槍切割,并保留切割下的所述拉桿密封腔的洞口處的鐵皮。
16、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桿和所述第二固定桿分別焊接在所述拉桿的兩側;所述第一固定桿和所述第二固定桿的兩端均分別焊接在所述拉桿密封腔的內壁上。
17、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桿和所述第二固定桿均采用鋼筋棍制作。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19、1、本發明使用橡膠圈替換原磨損的金屬密封裝置,橡膠圈作為拉桿密封件能夠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保持穩定的性能,延長拉桿密封件的使用壽命;能夠提高拉桿的密封性能,減少泄漏和能耗,還能夠增強設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能夠有效地阻止煤粉和其他雜質進入拉桿的間隙,從而保證了磨煤機的正常運行。
20、2、本發明通過在拉桿密封腔上開設兩個洞口,不僅方便了將原磨損的金屬密封裝置取出,也方便了操作人員進行后續更換橡膠圈及焊接固定桿的操作,巧妙快速的實現了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
21、3、本發明提供的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解決了現有密封技術中導致的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在設備運行時,水平及軸向產生晃動,拉桿易受到損傷,密封間隙增大,從而使煤粉順著拉桿漏出,無法滿足磨煤機對拉桿的要求等多項缺陷;防止了因為中速磨煤機的拉桿密封裝置不嚴密的問題出現,從而避免了因煤粉的泄露,影響高爐煤粉燃燒不充分,使中速磨煤機溫度過高導致無法正常運行的現象出現。
1.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洞口包括設置在所述拉桿密封腔(2)正面的第一洞口和設置在所述拉桿密封腔(2)側面的第二洞口;所述第一洞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洞口的尺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口的尺寸為40cm×25cm;所述第二洞口的尺寸為25cm×1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圈(3)的厚度為50-6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圈(3)采用廢舊皮帶制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圈(3)的中心孔(3-1)與所述拉桿(1)為過盈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圈(3)的外徑與所述拉桿密封腔(2)為過盈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洞口采用割槍切割,并保留切割下的所述拉桿密封腔(2)的洞口處的鐵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桿(4)和所述第二固定桿(5)分別焊接在所述拉桿(1)的兩側;所述第一固定桿(4)和所述第二固定桿(5)的兩端均分別焊接在所述拉桿密封腔(2)的內壁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中速磨煤機拉桿密封裝置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桿(4)和所述第二固定桿(5)均采用鋼筋棍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