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瓶蓋抓取機構,尤其是一種用于旋蓋機的瓶蓋抓取機構。
背景技術:
自動旋蓋機是一種能夠將瓶蓋旋在瓶身上的裝置,廣泛地應用于日化、食品、醫藥等行業中。旋蓋機包括有機架、動力傳動裝置和瓶蓋抓取機構。瓶蓋卡在瓶蓋抓取機構內,動力傳動裝置帶動瓶蓋抓取機構移動。隨著瓶蓋抓取機構的旋轉,瓶蓋被旋緊在瓶身上。目前瓶蓋抓取機構的卡頭通常為卡爪結構,該瓶蓋抓取機構是利用推桿推動爪片來實現張開與收緊,雖然也能實現瓶蓋的抓取,但是其機構設計相對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抓取方便的瓶蓋抓取機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瓶蓋抓取機構,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設有收容空間;
至少三個卡持肋,所述卡持肋可相對固定部向收容空間內移動,每個卡持肋至少部分設于收容空間內;以及
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將卡持肋固定到固定部上,其中,當瓶蓋進入收容空間時,在瓶蓋的擠壓下,所述卡持肋向收容空間外側移動,在彈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卡持肋將瓶蓋固定住。
優選地,所述固定部包括頂部以及自頂部向下延伸的側邊,所述側邊設有貫穿側邊的凹槽,所述卡持肋置于凹槽內。
優選地,所述卡持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持在頂部上。
優選地,所述卡持肋還設有卡槽后方、與卡槽開口方向相反的第一開口,所 述彈性部件包括置于第一開口內的第一彈性部件。
優選地,所述卡持肋上還設有與第一開口位于同一側、且位于第一開口下方的第二開口,所述彈性部件包括置于第二開口內的第二彈性部件,所述第二開口位于頂部的下方。
優選地,所述側邊的外表面上設有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以及設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間的收容槽,所述第二彈性部件固定于收容槽內。
優選地,所述固定部為圓柱狀。
優選地,所述卡持肋與瓶蓋接觸的面上設有凹面。
優選地,所述卡持肋與瓶蓋接觸的地方設有倒圓角以及與倒圓角位于同一側、且位于倒圓角上方的凹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旋蓋機,其包括支架、動力機構以及上述的瓶蓋抓取機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瓶蓋抓取機構結構簡單、抓取方便。
附圖說明
包括附圖是為提供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理解,它們被收錄并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本說明書一起起到解釋本實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蓋機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瓶蓋抓取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的剖視圖。
圖4為圖2的立體圖。
圖5為瓶蓋抓取機構的立體圖。
圖6為卡持肋的立體圖。
圖7為卡持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詳細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旋蓋機,其包括支架2、動力機構3以及瓶蓋抓取機構1。為了起到防爆的效果,動力機構3可以為氣動。
圖2至圖5為一種瓶蓋抓取機構,其包括固定部12、至少三個卡持肋11以及彈性部件13。
固定部12為圓柱狀。固定部12還包括頂部121、自頂部121向下延伸的側邊122以及由頂部121和側邊122形成的收容空間123??ǔ掷?1可相對固定部12向收容空間123內移動,每個卡持肋11至少部分設于收容空間123內。
彈性部件13將卡持肋11固定到固定部12上,其中,當瓶蓋進入收容空間123時,在瓶蓋的擠壓下,卡持肋11向收容空間123外側移動,在彈性部件13的作用下,卡持肋11將瓶蓋固定住。
固定部12還包括頂部121以及自頂部121向下延伸的側邊122。側邊122設有貫穿側邊122的凹槽1223,卡持肋11置于凹槽1223內。
卡持肋11設有卡槽114,卡槽114卡持在頂部121上??ǔ掷?1還設有卡槽114后方、與卡槽114開口方向相反的第一開口111,彈性部件13包括置于第一開口111內的第一彈性部件131。第一彈性部件131將卡持肋11夾緊到頂部121上。在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一彈性部件131位于頂部121的高度范圍h內。
卡持肋11上還設有與第一開口111位于同一側、且位于第一開口111下方的第二開口112。彈性部件13包括置于第二開口112內的第二彈性部件132,第二開口112位于頂部121的下方。
卡持肋11還設有與第一開口111位于同一側、且位于第二開口112下方的第三開口113。彈性部件13包括置于第三開口113內的第三彈性部件133。
側邊122的外表面上設有第一凸起部1221、第二凸起部1222以及設于第一凸起部1221和第二凸起部1222之間的收容槽1224,第二彈性部件132和第三彈性部件133均置于收容槽1224內。
在未插入瓶蓋時,第一彈性部件131、第二彈性部件132和第三彈性部件133將卡持肋11固定到固定部12上。由于卡持肋11的卡槽114卡持在頂部121上,在卡槽114的相對一側固定有第一彈性部件111。當插入瓶蓋時,在瓶蓋的擠壓下,卡持肋11向收容空間123的外側移動,并以卡槽114處為轉軸。在第二彈性部件 112和第三彈性部件113的彈性力的作用下,卡持肋11將瓶蓋固定住。
參見圖6及圖7所示,卡持肋11與瓶蓋接觸的地方設有倒圓角以及與倒圓角位于同一側、且位于倒圓角上方的凹面116。凹面116增加了瓶蓋與卡持肋11的摩擦力,可以將瓶蓋更好地固定住。設置倒圓角可以使瓶蓋順利地卡持到卡持肋11之間。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顯見,可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實施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型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旨在使本實用新型覆蓋落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技術方案范圍內的對本實用新型的修改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