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缸體油道密封檢測工裝。
背景技術:
發動機缸體屬于發動機的核心零部件,對發動機的性能影響較大,其中發動機缸體對密封性要求較高。發動機缸體的水道泄漏,會造成產品不合格。現有技術通過設備氣密性檢測可將不良缸體進行有效篩選,但篩選出的缸體并不能直觀的檢測出缸體的泄漏點所在位置,不利于技術人員分析,調整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缸體油道密封檢測工裝,可對缸體主油道進行一次性緊固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定位塊與基準定位器之間裝有定位基板,主桿依次穿過定位塊、定位基板和基準定位器,基準定位器與定位基板固定連接;基準定位器有一臺階軸,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間隔環、第二密封圈、第一拉緊環依次裝于基準定位器的臺階軸上;基準定位器通過第一拉緊銷鎖在主桿上,第一拉緊環右側裝有一個以上的密封部件,主桿左側裝有鎖緊手輪,最右密封部件外側裝有導向環、鎖緊螺帽;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缸體孔距間隔器,缸體孔距間隔器上有一臺階軸,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四密封圈、第二拉緊環依次裝于缸體孔距間隔器的臺階軸上;第二拉緊環左端面經第四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三密封圈依次相頂。
所述密封部件數量與待密封缸體孔數相匹配。
所述導向環的外徑大于第二拉緊環。
所述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四密封圈、第二拉緊環的內徑均與缸體孔距間隔器匹配。
所述缸體孔距間隔器通過拉緊銷鎖在主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直觀有效檢查出缸體油道系統中的泄漏點,并可直觀反映出泄漏情況。有利于分析泄漏的位置起因,從而進行設備或模具的調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定位塊3與基準定位器5之間裝有定位基板4,主桿2依次穿過定位塊3、定位基板4和基準定位器5,基準定位器5右側依次裝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間隔環8、第二密封圈、第一拉緊環9,基準定位器5通過第一拉緊銷6鎖在主桿2上,第一拉緊環左端面經第二密封圈與第一密封間隔環、第一密封圈依次相頂,第一拉緊環9右側裝有一個以上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通過第二拉緊銷鎖在主桿2上,主桿2左側裝有鎖緊手輪1,最右密封部件外側裝有導向環11、鎖緊螺帽12;密封部件包括缸體孔距間隔器,缸體孔距間隔器右側依次裝入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四密封圈、第二拉緊環。第二拉緊環左端面經第四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三密封圈依次相頂。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間隔環、第四密封圈、第二拉緊環的內徑均與臺階狀缸體孔距間隔器10匹配;導向環11的外徑大于第二拉緊環。缸體孔距間隔器10前端距基準定位器5的臺階軸留有間距,后一缸體孔距間隔器前端距前一缸體孔距間隔器的臺階軸留有間距。
本實用新型前端裝有導向環11,在裝入檢測缸體曲軸位時不會將缸體內孔產生磕碰傷,同時增加裝入效率。在缸體曲軸孔裝入本實用新型后,轉動鎖緊手輪1通過主桿2前端曙紋,使主桿2產生向前拉力,帶動主桿2上裝置的拉緊銷6、第二拉緊銷推壓基準定位器5缸體孔距間隔器10、第一密封間隔環8、第二密封間隔環15使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產生膨脹變形,從而密封缸體油道。本實用新型特點在于拉緊時,每個間距的密封環受力一致,產生的孔位偏差小,密封效果好,不會累積產生塑變位差。在最右側裝有鎖緊螺帽12,檢測時使用鎖緊手輪1再擰緊后,密封檢測中缸體曲軸孔依然存在孔腔兩側漏氣現象,可通過鎖緊螺帽12增加鎖緊力,從而達到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可對缸體主油道進行一次性緊固密封。
如圖2所示,定位塊3與基準定位器5之間裝有定位基板4,主桿2依次穿過定位塊3、定位基板4和基準定位器5,基準定位器5右側依次裝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間隔環8、第二密封圈13、第一拉緊環9,基準定位器5通過第一拉緊銷6鎖在主桿2上,第一拉緊環9右側裝有四個密封部件,密封部件通過第二拉緊銷18鎖在主桿2上,主桿2左側裝有鎖緊手輪1,最右密封部件外側裝有導向環11、鎖緊螺帽12;密封部件包括臺階狀缸體孔距間隔器10右側依次裝入第三密封圈14、第二密封間隔環15、第四密封圈16、第二拉緊環17。第三密封圈14、第二密封間隔環15、第四密封圈16、第二拉緊環17的內徑均與臺階狀缸體孔距間隔器10匹配,導向環11的外徑大于第二拉緊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