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多頭秤結構設計,具體涉及一種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及多頭秤。
背景技術:
1、多頭秤又稱電腦組合秤或電子組合秤,其包括多個具有獨立的進料結構、出料結構的稱量單元,主要利用排列組合原理將各稱重單元的載荷量進行自動優選組合計算,得出最佳、最接近定量值的組合以進行包裝。目前,在多頭秤的集料斗一般是固定安裝在稱量斗的下方以用于匯集稱量后的物料。
2、但是,申請人在實際生產制造過程中發現,現有的集料斗存在物料貼附在集料斗中的現象,將導致稱量后的物料無法全部通過集料斗進入下一生產工序。以菌片包裝為例,在多個稱量斗稱量之后的菌片經過稱量斗的出口落入集料斗的過程中,菌片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其某一側面的表面積較大且較為平整,可能出現菌片貼附在集料斗的現象,這就將會導致部分菌片貼附在集料斗中,該次稱量的物料無法全部進入下一生產工序(例如,包裝),從而導致生產作業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及多頭秤。通過本申請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能夠有效地避免物料貼附在集料斗中現象,進而就可以有效地保證每次稱量后的全部物料均能夠進入下一生產工序,有利于提升生產作業效率。
2、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3、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包括:
4、集料斗本體,用于設置在多個稱量斗的下方以匯集稱量后的物料;
5、推動件,包括安裝環、多個驅動裝置和多個承載塊,所述安裝環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集料斗本體可移動地穿設于所述安裝環內;多個所述承載塊沿所述集料斗本體的周向間隔安裝在所述集料斗本體外,多個所述驅動裝置沿所述安裝環的周向間隔安裝在所述安裝環上,且多個所述驅動裝置與多個所述承載塊一一對應設置;
6、其中,所述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包括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在所述第一狀態,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承載塊相互抵頂以驅動所述承載塊向上移動;在所述第二狀態,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承載塊相互分離以使所述集料斗本體自由下落。
7、可選地,所述驅動裝置設置為電控伸縮桿,所述承載塊的底面向內凹陷形成有與所述電控伸縮桿的輸出端相互匹配的容納腔。
8、可選地,在所述第一狀態,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承載塊的上移距離h滿足:1厘米≤h≤5厘米。
9、可選地,所述承載塊和所述驅動裝置分別設置為四個,四個所述承載塊沿所述集料斗本體的周向均勻間隔安裝在所述集料斗本體外,四個所述驅動裝置沿所述安裝環的周向均勻間隔安裝在所述安裝環上。
10、可選地,所述集料斗本體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套設在多個稱量斗外;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的第一端以及與所述第三部分連接的第二端,在從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徑向尺寸逐漸減小,所述第三部分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三部分的徑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徑向尺寸,所述第三部分用于將落入集料斗本體內的物料匯集。
11、可選地,所述安裝環套設在所述第三部分外,所述承載塊設置在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壁上。
12、可選地,所述多頭秤集料斗結構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環,所述限位環套設在所述第一部分外,以用于限制所述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在第一狀態和/或第二狀態時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13、可選地,所述限位件還包括多個限位條,所述限位條沿豎直方向延伸,且多個所述限位條沿所述限位環的周向間隔設置在所述限位環的內壁上,所述限位條遠離所述限位環的側面用于所述集料斗本體的外壁抵頂。
14、可選地,所述限位條靠近所述集料斗本體的側面形成為弧面,所述弧面與所述集料斗本體的側面相切。
15、根據本申請的第二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多頭秤,包括根據本申請第一方面任一項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
16、有益效果:
17、1、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集料斗本體能夠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從而就可以在多個稱量斗完成稱量并將物料投放至集料斗本體內時,使得集料斗本體先在第一狀態(即集料斗本體向上移動)然后切換至第二狀態(即集料斗本體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從而實現集料斗本體內的物料被振動(震動),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物料貼附在集料斗本體上,從而就可以有效地保證每次稱量的物料均能夠全部進入下一生產工序,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生產作業效率。
18、2、本申請的其他有益效果或優勢將在具體實施方式中結合具體結構進行詳細描述。
1.一種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22)設置為電控伸縮桿,所述承載塊(23)的底面向內凹陷形成有與所述電控伸縮桿的輸出端相互匹配的容納腔(2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狀態,所述驅動裝置(22)驅動所述承載塊(23)的上移距離h滿足:1厘米≤h≤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塊(23)和所述驅動裝置(22)分別設置為四個,四個所述承載塊(23)沿所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斗本體(1)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1)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一部分(11)用于套設在多個稱量斗(102)外;所述第二部分(12)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二部分(12)包括與所述第一部分(11)連接的第一端(121)以及與所述第三部分(13)連接的第二端(122),在從所述第一端(121)指向所述第二端(12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12)的徑向尺寸逐漸減小,所述第三部分(13)形成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三部分(13)的徑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徑向尺寸,所述第三部分(13)用于將落入集料斗本體(1)內的物料匯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環(21)套設在所述第三部分(13)外,所述承載塊(23)設置在所述第三部分(13)的外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頭秤集料斗結構還包括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包括限位環(31),所述限位環(31)套設在所述第一部分(11)外,以用于限制所述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在第一狀態和/或第二狀態時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還包括多個限位條(32),所述限位條(32)沿豎直方向延伸,且多個所述限位條(32)沿所述限位環(31)的周向間隔設置在所述限位環(31)的內壁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條(32)靠近所述集料斗本體(1)的側面形成為弧面(321),所述弧面(321)與所述集料斗本體(1)的側面相切。
10.一種多頭秤,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多頭秤集料斗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