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PLC單元,其并列地設置有多個控制單元。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由FA (Factory Automatic)設備構成的系統等的一部分中使用PLC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單元,該PLC單元是將多個控制單元固定在基座上而構成的。控制單元在主視觀察時,前表面側呈大致長方形形狀,并以其長度方向成為上下方向的方式固定在基座上。另外,多個控制單元以彼此在左右方向(前表面側的長方形形狀中的寬度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固定在基座上。
[0003]有時在控制單元的前表面連接電源線等線纜。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下述結構,即,在如上所述的控制單元中,前表面側由能夠開閉的蓋進行覆蓋。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 - 343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5]但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對控制單元的前表面側進行覆蓋的蓋,構成為能夠以與前表面側的長方形形狀中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的軸為中心進行轉動,并能夠向左右方向中的某一方進行開閉。在此,由于控制單元在左右方向上并列地設置,因此在將控制單元并列地固定在基座上的狀態下,有時相鄰的控制單元相干涉而無法充分地打開蓋。而且,由于無法充分地打開蓋,因此存在線纜的連接等的操作性下降的問題。
[0006]另外,由于蓋是左右打開的,因此在左右某一方設置有打開蓋時的指扣部,因此,存在下述問題,即,在左側設置指扣部的情況下由右手實現的操作性變差、在右側設置指扣部的情況下由左手實現的操作性變差等,在進行蓋的開閉操作的難易度方面產生偏差。
[0007]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種PLC單元,該PLC單元容易地將控制單元的蓋充分地打開,而不會受到相鄰的控制單元的妨礙。
[0008]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實現目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備:控制單元,其具有呈大致長方形形狀的第I面,在作為第I面的背面側的第2面上設置有單元側連接器;基座,其具有固定面,在固定面上設置有與單元側連接器連結的基座側連接器,在固定面上沿第I面的寬度方向并列地固定多個控制單元;以及管道,其相對于控制單元而設置在第I面的沿長度方向側的側方、且靠近基座側,控制單元的第I面的至少一部分由蓋構成,蓋以與第I面的寬度方向大致平行的軸為中心能夠轉動地受到支撐,能夠將處于基座的相對于管道的相反側的區域,作為可動區域進行開閉。
[0009]發明的效果
[0010]本發明所涉及的PLC單元具有如下效果,即,容易地將控制單元的蓋充分地打開,而不會受到相鄰的控制單元的妨礙。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PLC單元的概略結構的正視圖。
[0012]圖2是圖1所示的PLC單元的側視圖。
[0013]圖3是控制單元的正視圖。
[0014]圖4是控制單元的側視圖。
[0015]圖5是蓋的斜視圖。
[0016]圖6是從上方觀察蓋的圖。
[0017]圖7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I的側視圖。
[0018]圖8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2的側視圖。
[0019]圖9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3的側視圖。
[0020]圖10是圖9所示的控制單元的正視圖。
[0021]圖11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4的側視圖。
[0022]圖12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5的側視圖。
[0023]圖13是具有圖12所示的控制單元的PLC單元的正視圖。
[0024]圖14是具有圖12所示的控制單元的PLC單元的側視圖。
[0025]圖15是表示控制單元的變形例6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PLC單元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本實施方式。
[0027]實施方式1.
[0028]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PLC單元的概略結構的正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PLC單元的側視圖。PLC單元50具有基座2、控制單元4以及管道7。在基座2上,在固定面2a上設置有多個連接器(基座側連接器2b)。在固定面2a上并列地固定多個控制單元4。此外,省略針對用于將控制單元4固定在固定面2a上的構造、機構的詳細說明。
[0029]圖3是控制單元4的正視圖。圖4是控制單元4的側視圖。控制單元4的前表面(第I面)4a側由蓋3覆蓋。在作為前表面4a的背面側的背面(第2面)4b上設置有能夠與基座側連接器2b連結的連接器(單元側連接器4c)。
[0030]控制單元4的前表面4a呈大致長方形形狀。控制單元4以將單元側連接器4c與基座側連接器2b連結的方式固定在基座2上。多個控制單元4以在前表面4a的寬度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固定在基座2上。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也將前表面4a的寬度方向稱為左右方向,將前表面4a的長度方向稱為上下方向。
[0031]蓋3以旋轉軸17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撐在控制單元4上,能夠向上下方向進行開閉,該旋轉軸17在與前表面4a的寬度方向大致平行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控制單元4的上端設置有旋轉軸17,能夠通過將手指扣在蓋3的下端并將下端向上方抬起而打開蓋3。因此,在用左手打開蓋3的情況下和用右手打開蓋3的情況下,在打開難易度方面不易產生偏差。
[0032]管道7相對于控制單元4而配置在前表面4a的沿長度方向側的側方,即,配置在相對于控制單元4的上方或下方。另外,管道7固定在基座2上。因此,管道7相對于控制單元4而配置在靠近背面4b側的位置處,即,配置在靠近基座2側的位置處。控制用的線纜、供電用的線纜被繞引至管道7內。這些線纜與控制單元4的前表面4a側且打開蓋3后的部分連接。
[0033]管道7由于配置在靠近基座2側的位置處,因此,如圖2所示,在管道7的前方形成無障礙物的區域9。即,形成位于控制單元4的上下方的區域、且在靠近前方的區域中無障礙物的區域9。并且,控制單元4的蓋3成為在打開時向上方抬起的結構。因此,能夠使蓋3旋轉至上述的無障礙物的區域9,容易地將蓋3充分地打開。
[0034]由此,在進行線纜的連接操作時,蓋3不易造成妨礙,能夠實現線纜的連接操作等的操作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將蓋的旋轉軸向上下方向延伸,使蓋3成為向左右方向打開的結構的情況下,有時會與相鄰的控制單元4相干涉而無法充分地打開蓋3。
[0035]圖5是蓋3的斜視圖。圖6是從上方觀察蓋3的圖。在蓋3的兩側部形成有向背面側延伸的背面延伸部(延伸部)18。從背面延伸部18形成有內側凸出部(凸出部)19,其以與旋轉軸17大致平行的方式向另一個背面延伸部18凸出。
[0036]通過將內側凸出部19嵌入至形成在控制單元4的側方的凹陷中,從而能夠將蓋3安裝在控制單元4上。由此,蓋3能夠以內側凸出部19為中心進行轉動地支撐在控制單元4上。S卩,將內側凸出部19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