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同軸電纜的一端設置的金屬外殼和連接器殼體通過兩段的卡定來固定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連接器,已知有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同軸連接器。專利文獻I記載的同軸連接器具有在同軸電纜的一端設置的金屬外殼;金屬外殼插入的樹脂制的連接器殼體;遮蔽金屬外殼的開口部的金屬制的遮蔽部;以及與連接器殼體分體的止動件。止動件在是金屬制時對電學特性產生影響,所以使用樹脂材料形成。遮蔽部具有在與金屬外殼的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穩定器。在連接器殼體上,形成有卡定金屬外殼的卡定件(7 > ^ )和安裝止動件的安裝口。S卩,專利文獻I記載的同軸連接器具有如下的兩段卡定結構在將金屬外殼插入到連接器殼體時金屬外殼由卡定件卡定(一次卡定),穩定器由安裝在連接器殼體的安裝口上的止動件卡定(二次卡定)。通過該構成,專利文獻I記載的同軸連接器成為即使拉伸同軸電纜,同軸電纜也難以從連接器殼體脫離的形狀。此外,作為與上述結構不同的現有同軸連接器,已知有如下結構在將金屬外殼插入到連接器殼體后從金屬外殼的插入口側插入代替止動件的被稱為二次卡定用的后部夾具的樹脂制部件。專利文獻I :特開2003-297493號公報但是,在現有的連接器中,止動件和后部夾具(以下稱為“止動件等”)是樹脂制的,所以存在難以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的問題。此外,在現有的連接器中,還需要另設止動件等部件,因此存在部件數量增加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問題而做出,目的是提供能夠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和部件數量的減少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本發明的連接器,具備在具有中心導體和外部導體的同軸電纜的一端與上述外部導體電連接的金屬外殼;和設有供上述金屬外殼插入的插入孔的連接器殼體,上述金屬外殼具有在與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具有彈性力的多個翼部,上述連接器殼體具有與上述插入孔連接的卡定空間和在上述卡定空間開口的多個窗部,上述插入孔的內壁具有分別在插入方向上引導上述各翼部的多個導向槽,上述各導向槽具有與上述卡定空間連接的錐形狀的導向壁,上述卡定空間的壁部具有一次卡定壁,在將上述金屬外殼插入上述連接器殼體的插入孔中時,上上述各翼部沿上述插入孔的上述導向壁彎曲的同時插入,當到達上述卡定空間時,上述各翼部的彎曲釋放并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和將上述各翼部折彎以對上述各翼部進行卡定的二次卡定壁。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組裝方法,是上述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包括使上述各翼部沿對應的導向槽地將上述金屬外殼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驟;和折彎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驟。本發明能提供具有能夠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和部件數量的減少的效果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圖I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的構成圖。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外殼套筒壓接體的構成圖。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金屬外殼的構成圖。圖4是表不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金屬外殼被一次卡定的狀態的圖。 圖5是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的圖4(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體圖。圖6是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的從連接器殼體的側面側觀察一次卡定狀態下的連接器電纜插座的圖。圖7是表示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的金屬外殼被二次卡定的狀態的圖。圖8是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的圖7(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體圖。圖9是在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中的從連接器殼體的側面側觀察二次卡定狀態下的連接器電纜插座的圖。圖10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二次卡定エ序的說明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涉及的翼部的變形例的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ー個實施方式涉及的翼部的變形例的圖。附圖標記說明10-連接器電纜插座(連接器),20-外殼套筒壓接體,21-同軸電纜,22-金屬套筒,30-金屬外殼,31 34-第一翼部 第四翼部,3la、32a、33a、34a_外側面,3lb、32b、33b、34b-內側面,31c、32c、33c、34c-端面,31d、32d、33d、34d_槽部,35-外部導體連接部,36-固定部,37、38_限制部,39-接合部,40-內部殼體,41-中心觸點,50-連接器殼體,51-插入孔,52-插入面,53,54-側面,55,56-窗部,57-卡定空間,58、59_基座部,58a、58b、59a_基座部的側面,61 64-導向槽,6la、6lb、61c、62a、63a、64a-導向壁,65、66-相對面,67- 一次卡定壁,68-二次卡定壁,68a、68b、68c、68d-二次卡定壁,70-夾具,71 74-接觸部,81 89-翼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雖然本發明的連接器可適用于插座側和插銷側,但是,在下面的說明中以適用于插座側的連接器(以下稱為“連接器電纜插座”)為例進行說明。首先,對本發明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具有外殼套筒壓接體20和連接器殼體50。這里,連接器電纜插座10構成本發明涉及的連接器。外殼套筒壓接體20具有同軸電纜21、金屬套筒22和金屬外殼30。連接器殼體50具有插入金屬外殼30的插入孔51、形成該插入孔51的入口的插入面52、與該插入面52正交的側面53和54以及在側面53形成的窗部55。再有,雖然如后述那樣在側面54也形成窗部56,但在圖I中省略圖不。圖2是外殼套筒壓接體20的詳細構成圖。如圖2所示,在金屬外殼30的內部設有樹脂制的內部殼體40。內部殼體40具有與同軸電纜21的中心導體電連接的中心觸點41。在中心觸點41能夠摘入電纜摘頭(ヶ一フルフラク)的中心觸點(省略圖不)。金屬外殼30具有圓筒形狀,與同軸電纜21的外部導體電連接。金屬外殼30會與電纜插頭的金屬外殼(省略圖示)嵌合。圖3是金屬外殼30的詳細構成圖。如圖3所不,金屬外殼30具有具有彈性カ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 ;外部導體連接部35 ;固定部36 ;限制部37和38 ;以及接合部39。第一翼部31具有外側面31a、內側面31b、端面31c和槽部31d。第二翼部32具有外側面32a、內側面32b、端面32c和槽部32d。第三翼部33具有外側面33a、內側面33b、端面33c和槽部33d。第四翼部34具有外側面34a、內側面34b、端面34c和槽部34d。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與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互相平行地形成。在外部導體連接部35的外周面和內周面上施行滾花加工。在外部導體連接部35的外周面上,將在同軸電纜21的一端露出的外部導體包圍地配置之后,安裝金屬套筒22(參照圖2)。在外部導體連接部35的內周面上配置有在同軸電纜21的一端露出的電介質(誘電體)。固定部36固定圖2所示的內部殼體40。限制部37和38具有在將金屬外殼30插入連接器殼體50時的插入方向的限制的功能。接合部39是通過將金屬外殼30由ー張金屬板加工為圓筒狀來形成的。圖4表不將金屬外殼30插入連接器殼體50進行一次卡定的狀態。圖4 (a)是從插入面52側觀察一次卡定狀態的連接器殼體50的圖,包括A-A剖視圖、B-B剖視圖。圖4(b)是插入孔51附近的放大圖,圖4(c)是A-A剖視圖的一次卡定狀態的第一翼部31附近的放大圖。如圖4(a)所示,連接器殼體50具有卡定金屬外殼30的卡定空間57。在卡定空間57的壁部設有基座部58和59。此外,在卡定空間57的壁部設有一次卡定壁67和二次卡定壁68。在從卡定空間57到插入面52之間形成有插入孔51。在卡定空間57和側面53之間形成窗部55,在卡定空間57和側面54之間形成窗部56。如圖4(b)所示,插入孔51的內壁具有分別將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在金屬外殼30的插入方向上進行導向的四個導向槽61 64。此外,插入孔51的內壁具有與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相対的相對面65、以及與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相対的相對面66。此外,同軸電纜21具有中心導體21a、電介質21b、外部導體21c和被覆21d。導向槽61 64分別具有插入面52側的導向壁61a 64a。關于這些導向壁61a 64a的里的構成,用導向槽61代表來說明,省略導向槽62 64的說明。如圖4(c)所不,導向槽61具有插入面52側的導向壁61a、錐形狀的導向壁61b和卡定空間57側的導向壁61c。這里,錐形狀的導向壁61b形成為與導向壁61c連接的位置比與導向壁61a連接的位置高的錐形狀。 根據該構成,在將金屬外殼30插入到插入孔51中時,第一翼部31 —邊依次沿導向壁61a、61b、61c彎曲ー邊插入,當到達卡定空間57時,第一翼部31的彎曲被釋放從導向壁61c落入并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同樣地,第二翼部32 第四翼部34也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圖5是圖4(a)所示的B-B剖面的部分立體圖,表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的一次卡定狀態。如圖所不,在第一翼部31的內側面31b和導向壁61c之間產生高度差,第一翼部31被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再有,基座部58在第一翼部31側具有側面58a,在第二翼部32側具有側面58b。圖6是從連接器殼體50的側面53側觀察一次卡定狀態下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的圖。從窗部55顯露出金屬套筒22、第一翼部31的端面31c、第三翼部33的端面33c、基座部58的側面58a、和基座部59的側面59a。進行一次卡定作業的作業者通過視覺辨認端面31c和端面33c,從而可容易得知連接器電纜插座10是一次卡定狀態。再有,雖然未圖示,但進行一次卡定作業的作業者還能夠從窗部55的相反側的窗部56視覺辨認第二翼部32的端面32c和第四翼部34的端面34c。圖7表示金屬外殼30被二次卡定的狀態。圖7 (a)是從插入面52側觀察二次卡定狀態的連接器殼體50的圖、包括A-A剖視圖、B-B剖視圖。圖7 (b)是A-A剖視圖的二次卡定狀態的第一翼部31附近的放大圖。如B-B剖視圖所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向基座部58側折彎,分別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和68b上。同樣地,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向基座部58側折彎,分別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c和68d上。圖8是圖7(a)所示的B_B剖面的部分立體圖,表示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的二次卡定狀態。如圖所示,第一翼部31在槽部31d的位置向基座部58的側面58a側彎曲,被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上。此外,第二翼部32在槽部32d的位置向基座部58的側面58b側彎曲,被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b上。圖9是從連接器殼體50的側面53側觀察二次卡定狀 態下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的圖。從窗部55顯露出金屬套筒22、第一翼部31的內側面31b和端面31c、第三翼部33的內側面33b和端面33c、基座部58的側面58a、和基座部59的側面59a。進行二次卡定作業的作業者通過視覺辨認內側面31b和端面31c以及內側面33b和端面33c,從而可容易得知連接器電纜插座10是二次卡定狀態。再有,雖然未圖示,但進行二次卡定作業的作業者還能夠從窗部55相反側的窗部56視覺辨認第二翼部32的內側面32b和端面32c、以及第四翼部34的內側面34b和端面34c。這里,例如如果將內側面33b和端面33c以互不相同的顏色預先分色,或者使內側面33b和端面33c的表面狀態(面狀態)、表面粗糙度(面粗さ)等互不相同而能夠通過光的反射來識別,則作業者能夠更容易地得知連接器電纜插座10是二次卡定狀態。其次,對連接器電纜插座10的組裝エ序進行說明。首先,使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沿各自對應的導向槽61 64地將外殼套筒壓接體20的金屬外殼30插入到插入孔51中。當金屬外殼30到達卡定空間57吋,則金屬外殼30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此時,手持外殼套筒壓接體20的作業者通過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從導向槽61 64的各導向壁落入從而得到咔嗒感,因此能明確地識別到
一次卡定結束。
其次,對二次卡定エ序進行說明。如圖10(a)所示,在二次卡定エ序中,使用插入窗部55和56中的一對夾具70。插入窗部55中的夾具70具有由曲面形成的接觸部71和73。插入到窗部56中的夾具70具有由曲面形成的接觸部72和74。接觸部71 74分別將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折彎。在窗部55和56配置夾具70,將夾具70插入到圖10(b)所不的位置,在將第一翼部31和第二翼部32按壓在基座部58的側面,將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按壓在基座部59的側面上地折彎之后,拔出夾具70。其結果,如圖10(c)所示,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分別二次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a 68d上。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的構成為,具備形成于金屬外殼30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 ;在形成于連接器殼體50上的卡定空間57中進行一次卡定的一次卡定壁;和將折彎后的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進行二次卡定的二次卡定壁,所以能夠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根據卡定強度的比較結果,相對于止動件等是樹脂制的現有連接器的卡定強度,由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具有上述構成,所以可得到2倍以上的卡定強度。此外,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電纜插座10不需要像現有連接器那樣的止動件等的另設部件,因此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且能夠比現有的連接器降低制造成本。其次,參照圖11和圖12來說明上述翼部的變形例。圖11和圖12是表示圖3所不的金屬外殼30的變形例的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3的上層中央圖所示,第一翼部31和第三翼部33相對于金屬外殼30的插入方向設置在相同位置上。此外,如圖3中下層圖所示,第三翼部33和第四翼部34相對于金屬外殼30的插入方向設置在相同位置上。與之相対,圖11 (a)所示的金屬外殼30相對于插入方向在與第一翼部3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作為第三翼部設有翼部81。此外,圖11(b)所示的金屬外殼30相對于插入方向在與第四翼部3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作為第三翼部設有翼部82。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3中上層右圖所示,本發明涉及的翼部由四個第一翼部31 第四翼部34構成。與之相對,還能夠如圖12所示地構成本發明涉及的翼部。即,圖12(a)所示的金屬外殼30具有在金屬外殼30的切線方向上突出的兩個翼部83和84。此外,圖12(b)所示的金屬外殼30具有在金屬外殼30的徑向上突出的兩個翼部85和86。另外,圖12(c)所不的金屬外殼30具有在金屬外殼30的徑向上突出的三個翼部87 89。如果與圖11和圖12所示的翼部81 89的形狀和位置等一致地形成連接器殼體的一次卡定壁、二次卡定壁和基座部,則能夠對翼部81 89進行一次卡定和二次卡定。產業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發明涉及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具有可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和部件數量的減少的效果,且作為將在同軸電纜的一端設置金屬外殼和連接器殼體通過兩段的卡定來固定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備在具有中心導體和外部導體的同軸電纜的一端與上述外部導體電連接的金屬外殼;和設有供上述金屬外殼插入的插入孔的連接器殼體, 上述金屬外殼具有在與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具有彈性力的多個翼部, 上述連接器殼體具有與上述插入孔連接的卡定空間和在上述卡定空間開口的多個窗部, 上述插入孔的內壁具有分別在插入方向上引導上述各翼部的多個導向槽,上述各導向槽具有與上述卡定空間連接的錐形狀的導向壁, 上述卡定空間的壁部具有一次卡定壁,在將上述金屬外殼插入上述連接器殼體的插入孔中時,上述各翼部沿上述插入孔的上述導向壁彎曲的同時插入,當到達上述卡定空間時,上述各翼部的彎曲釋放并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和將上述各翼部折彎以對上述各翼部進行卡定的二次卡定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定空間的壁部,在上述窗部的附近設有在折彎上述各翼部時承受上述各翼部的多個基座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翼部由平行延伸的四個翼部構成, 上述多個基座部由分別與兩個翼部對應的兩個基座部構成, 上述多個窗部由分別相對于上述兩個基座部的側面開口的兩個窗部構成。
4.一種連接器的組裝方法,是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使上述各翼部沿對應的導向槽的方式將上述金屬外殼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驟;和 折彎上述各翼部以將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驟包括從上述各窗部插入夾具,利用上述夾具折彎上述各翼部的步驟。
6.一種連接器的組裝方法,是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使上述各翼部沿對應的導向槽的方式將上述金屬外殼插入上述插入孔中,使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一次卡定壁上的步驟;和 從上述各窗部插入夾具,以將上述各翼部按壓在上述各基座部的側面的方式折彎上述各翼部以將上述各翼部卡定在上述二次卡定壁上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可實現卡定強度的提高和部件數量的減少的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連接器電纜插座(10)具有金屬外殼(30)和連接器殼體(50),金屬外殼(30)具有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連接器殼體(50)具有卡定金屬外殼(30)的卡定空間(57)、設置在卡定空間(57)的壁部上的基座部(58)和(59)、一次卡定壁(67)和二次卡定壁(68),具有如下結構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在到達卡定空間(57)時卡定在一次卡定壁(67)上,第一翼部(31)~第四翼部(34)向基座部(58)和(59)側折彎分別卡定在二次卡定壁(68)上的結構。
文檔編號H01R13/40GK102623831SQ20121000875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5日
發明者富樫晃司, 芹澤勝久 申請人:Sm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