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尤其涉及一種線束隔離板組件、電池和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1、本部分提供的僅僅是與本公開相關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現有技術。
2、電池模塊包括電池單體和線束隔離板(ce?l?l?contact?i?ng?system,簡稱ccs)組件,線束隔離板組件能夠實現多個電池單體之間的串并聯。
3、線束隔離板組件包括層疊設置的兩個絕緣膜層,兩個絕緣膜層之間設置有中間層,通過熱壓工藝實現線束隔離板組件的制作,其中,中間層用于實現對電池單體的溫度和電壓的采集等功能。
4、在線束隔離板組件的生產過程中,絕緣膜層和中間層之間容易進入異物,當異物為金屬結構時,容易刺傷中間層的表面,造成線束隔離板組件失效,給電池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線束隔離板組件、電池和用電設備,降低了異物進入絕緣膜層和中間層后導致的安全隱患的問題。
2、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線束隔離板組件,線束隔離板組件包括:
3、中間層;
4、第一絕緣膜層,第一絕緣膜層以層疊的方式設置于中間層的一側,并和中間層連接;
5、以及第二絕緣膜層,第二絕緣膜層以層疊的方式設置于中間層的另一側,并與中間層連接;
6、第一絕緣膜層和第二絕緣膜層兩者中的至少一者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
7、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在中間層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一絕緣膜層和第二絕緣膜層,并將第一絕緣膜層和第二絕緣膜層兩者中的至少一者設置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則可以方便操作者觀察到第一絕緣膜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異物和/或第二絕緣膜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異物,對異物的種類進行識別,降低線束隔離板組件由于混入金屬結構的異物出現失效的幾率,從而降低電池的安全隱患。
8、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膜層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膜層和第一粘接層,第一粘接層與中間層連接,第一膜層和第一粘接層均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
9、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一絕緣膜層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膜層和第一粘接層,其中,第一粘接層與中間層連接且第一膜層和第一粘接層均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則可以使得第一絕緣膜層與中間層的一側實現連接,并能夠使得第一絕緣膜層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方便操作者能夠透過第一膜層和第一粘接層后觀察到中間層面向第一絕緣膜層的表面,對第一絕緣膜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異物進行識別。
10、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絕緣膜層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膜層和第二粘接層,第二粘接層與中間層連接,第二膜層和第二粘接層均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
11、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二絕緣膜層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膜層和第二粘接層,其中,第二粘接層與中間層連接且第二膜層和第二粘接層均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則可以使得第二絕緣膜層與中間層的另一側實現連接,并能夠使得第二絕緣膜層為半透明結構和透明結構的一種,方便操作者能夠透過第二膜層和第二粘接層后觀察到中間層面向第二絕緣膜層的表面,對第二絕緣膜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異物進行識別。
12、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膜層的厚度為75微米至150微米;
13、和/或,第一粘接層的厚度為25微米至40微米;
14、和/或,第二膜層的厚度為75微米至150微米;
15、和/或,第二粘接層的厚度為25微米至40微米。
16、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一膜層的厚度設置為75微米至150微米和/或第一粘接層的厚度設置為25微米至40微米和/或第二膜層的厚度設置為75微米至150微米和/或第二粘接層的厚度設置為25微米至40微米,則能夠使得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均能夠具有較好的絕緣性能和力學性能,并能夠使得第一粘接層和第二粘接層均能夠與中間層實現穩定的粘接。
17、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膜層的厚度為100微米至120微米;
18、和/或,第一粘接層的厚度為30微米至35微米;
19、和/或,第二膜層的厚度為100微米至120微米;
20、和/或,第二粘接層的厚度為30微米至35微米。
21、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一膜層的厚度設置為100微米至120微米和/或第一粘接層的厚度設置為30微米至35微米和/或第二膜層的厚度設置為100微米至120微米和/或第二粘接層的厚度設置為30微米至35微米,則能夠使得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均能夠具有較好的絕緣性能和力學性能,并能夠使得第一粘接層和第二粘接層均能夠與中間層實現穩定的粘接。
22、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兩者中的至少一者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膜、pp(po?l?ypropy?l?ene,聚丙烯)膜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膜。
23、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兩者中的至少一者設置為pet膜、pc膜、pp膜或pe膜,則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的絕緣性能使得線束隔離板組件能夠實現絕緣防護的功能。
24、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的厚度相同,和/或,第一粘接層和第二粘接層的厚度相同。
25、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的厚度相同和/或第一粘接層和第二粘接層的厚度相同,則可以使得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對稱設置在中間層的相反兩側和/或第一粘接層和第二粘接層對稱設置在中間層的相反兩側,方便實現線束隔離板組件的組裝。
26、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中間層包括并排設置的柔性電路板和第一電連接件,第一電連接件與柔性電路板電連接。
27、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將中間層包括并排設置的柔性電路板和第一電連接件,并將第一電連接件與柔性電路板電連接,則可以通過第一電連接件實現電池單體與柔性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從而能夠通過柔性電路板連接的電壓采集模塊和溫度采樣模塊實現對電池的電壓采集和溫度采集的功能。
28、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中間層還包括第二電連接件,柔性電路板和第一電連接件通過第二電連接件電連接。
29、本技術的實施例通過設置第二電連接件,并將柔性電路板和第一電連接件通過第二電連接件電連接,則可以方便地實現柔性電路板和第一電連接件之間的電連接。
30、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電池,電池包括:
31、電池單體;
32、以及如上面實施例中所提到的線束隔離板組件,線束隔離板組件設置于電池單體在第一方向的一側,且線束隔離板組件與電池單體電連接;
33、第一方向為電池的高度方向。
34、本技術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種用電設備,包括用電主體和如上面實施例所提到的電池,電池用于為用電主體供電。
35、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