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的實施例涉及半導體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1、由于各種電子組件(例如,晶體管、二極管、電阻器、電容器等)的集成密度的不斷改進,半導體工業經歷了快速增長。在大多數情況下,集成密度的改進來自于最小部件尺寸的反復減小,這允許更多的組件集成到給定區域中。隨著對縮小電子器件的需求的增長,出現了對更小和更具創意的半導體管芯的封裝技術的需求。這種封裝系統的示例是三維疊層封裝(pop)技術。在pop器件中,頂部半導體封裝件堆疊在底部半導體封裝件的頂部上,以提供高水平的集成和組件密度。pop技術通常能夠在印刷電路板(pcb)上產生具有增強的功能和小的占用面積的半導體器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形成半導體器件的方法,包括:將管芯附接至中介層;將所述中介層附接并且電耦接至封裝襯底;將封裝蓋和第一熱界面材料附接至所述管芯和所述封裝襯底;將所述封裝襯底附接并且電耦接至組件襯底;以及使用螺釘將散熱器和第二熱界面材料附接至所述封裝蓋,所述螺釘在所述散熱器和所述組件襯底之間延伸,所述散熱器包括與所述第二熱界面材料物理接觸的第一感測模塊。
2、本公開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封裝件,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散熱器,設置在所述半導體封裝件上;第一熱界面材料,設置在所述半導體封裝件和所述散熱器之間;以及第一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半導體封裝件和所述散熱器之間。
3、本公開的又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半導體封裝件,包括:封裝襯底;和封裝組件,附接并且電連接至所述封裝襯底;第一熱界面材料,設置在所述封裝組件上方并且物理接觸所述封裝組件;封裝蓋,設置在所述第一熱界面材料上方,所述封裝蓋包括:導熱環,附接至所述封裝襯底;和覆蓋部分,與所述第一熱界面材料物理接觸;散熱器,設置在所述封裝蓋上方,所述散熱器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以及組件襯底,設置在所述封裝襯底下方并且電連接至所述封裝襯底。
1.一種形成半導體器件的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熱界面材料直接介于所述封裝蓋和所述管芯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熱界面粘合劑直接介于所述封裝蓋和所述封裝襯底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平面圖中,所述第一感測模塊位于蓋表面區域的投影的拐角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封裝蓋包括第二感測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平面圖中,所述第二感測模塊位于所述蓋表面區域的側面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芯是壓力感測管芯。
9.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
10.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