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池裝置以及具有該電池裝置的用電裝置。
背景技術:
1、相關技術中,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電池裝置需要能夠抵抗來自車輛的撞擊力,從而降低電池裝置發生起火爆炸的概率,提高乘客艙的可靠性?,F有電池裝置的箱體具有側邊梁,電池裝置的側邊梁的內側壁一般構造為平板狀結構,當車輛受到撞擊時,側邊梁容易發生變形從而擠壓電池裝置內的電池單體,導致電池單體受力集中,影響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申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池裝置,側邊梁受到撞擊時,有利于增大側邊梁和電池單體的接觸面積,可以使側邊梁受到的撞擊力均勻分散,降低電池單體受到應力集中風險,改善電池單體受力,有利于降低電池單體受到擠壓損壞的概率,可以提高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裝置,包括箱體和多個電池單體,箱體包括多個側邊梁,多個側邊梁相連圍合形成能量倉,多個電池單體安裝于能量倉內,其中,至少一個側邊梁的內側壁構造為弧形壁。
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側邊梁的內側壁構造為弧形壁,當側邊梁受到撞擊時,有利于增大側邊梁和電池單體的接觸面積,可以使側邊梁受到的撞擊力均勻分散,降低電池單體受到應力集中風險,改善電池單體受力,有利于降低電池單體受到擠壓損壞的概率,可以提高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4、在一些實施例中,弧形壁向能量倉內凸出。
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當側邊梁受到撞擊時,向能量倉內凸出的弧形壁與電池單體接觸,可以使側邊梁受到的撞擊力均勻分散,可以使電池單體受力均勻,減少電池單體受到應力集中風險,改善電池單體受力,有利于降低電池單體發生變形的概率。
6、在一些實施例中,從電池裝置的下方方向至上方方向,弧形壁朝向相應側邊梁的外側延伸。
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弧形壁朝向相應側邊梁的外側延伸,可以提高側邊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進一步增大側邊梁和電池單體的接觸面積,可以更好地使側邊梁受到的撞擊力均勻分散,進一步減少電池單體受到應力集中風險,進一步減少對電池單體的破壞。
8、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側邊梁內固設有加強件。
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加強件,可以提高側邊梁的結構強度,提高側邊梁的穩定性,可以進一步提高側邊梁的抗撞擊能力,進而進一步降低電池單體被破壞的概率,提高電池單體的可靠性,提高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10、在一些實施例中,加強件沿相應側邊梁的長度方向排布。
1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加強件可以支撐側邊梁,通過在側邊梁內設置一個或多個加強件沿相應側邊梁的長度方向排布,可以實現沿相應側邊梁的長度方向全面提高側邊梁的抗撞擊能力的效果。
12、在一些實施例中,加強件構造為管狀結構。
1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加強件構造為管狀結構,可以在提高側邊梁結構強度的同時滿足輕量化設計要求。
14、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還包括:底部支撐結構,多個側邊梁沿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圍繞底部支撐結構設置,多個側邊梁均與底部支撐結構固定連接,底部支撐結構支撐多個電池單體。
1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底部支撐結構可以和多個側邊梁共同形成能量倉,底部支撐結構可以支撐多個電池單體,當電池裝置受到底部撞擊時,底部支撐結構可以保護電池單體從而降低電池單體被擠壓破壞的風險,底部支撐結構還可以支撐側邊梁,有利于降低側邊梁受到側面撞擊時傾倒的概率。
16、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側邊梁的部分結構位于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
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至少一個側邊梁的部分結構位于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可以便于側邊梁和底部支撐結構的配合裝配,并且底部支撐結構可以支撐側邊梁,可以提高側邊梁的抗撞擊能力,可以進一步降低當側邊梁受到側面撞擊時傾倒的概率,側邊梁還可以對底部支撐結構進行限位,可以降低底部支撐結構受到底部撞擊時朝向能量倉變形的概率,可以進一步提高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18、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支撐結構包括:換熱板、墊板和底護板,換熱板位于底護板面向能量倉的一側且與電池單體換熱配合,墊板位于換熱板和底護板之間,且墊板與換熱板和底護板中的至少一個固定連接。
1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換熱板和底護板之間設置墊板,可以提高底部支撐結構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底部支撐結構支撐側邊梁的能力,進一步降低側邊梁受到撞擊時傾倒的概率。
20、在一些實施例中,墊板靠近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邊緣設置。
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墊板,可以提高位于側邊梁下方的底部支撐結構的結構強度,可以提高底部支撐結構支撐相應側邊梁的能力,可以使相應側邊梁受到撞擊時不易傾倒,有利于提高側邊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2、在一些實施例中,墊板沿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延伸設置。
2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墊板沿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延伸設置,可以實現沿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支撐多個側邊梁的效果,當電池裝置受到任一方向的撞擊時,底部支撐結構均可以支撐相應側邊梁,從而降低相應側邊梁傾倒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相應側邊梁的抗撞擊能力。
24、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還包括:中部梁,中部梁位于能量倉內,中部梁的兩端分別與相對的側邊梁固定連接。
2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中部梁可以起到支撐位于沿中部梁的延伸方向的兩端的側邊梁的作用,可以提高相應側邊梁承受撞擊的能力。
26、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部梁包括:中部梁主體和兩個固定塊,中部梁主體位于兩個固定塊之間且與兩個固定塊固定連接,每個固定塊背離中部梁主體的一側形成有連接板,連接板與相應側邊梁固定連接。
2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連接板可以增大中部梁和相應側邊梁之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提高中部梁和相應側邊梁的連接強度,減少應力集中,從而提高中部梁支撐相應側邊梁的能力,有利于減少側邊梁受到撞擊時的變形,進而起到保護電池單體的作用。
28、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部梁主體的兩端均形成有插接槽,每個固定塊均具有與連接板固定連接的插接部,插接部插入相應插接槽且與中部梁主體固定連接。
2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固定塊的插接部分別與中部梁主體和連接板連接,插接部插入相應插接槽,可以提高中部梁主體和固定塊的連接強度,進而提高中部梁的整體性,有利于提高中部梁的可靠性,提高中部梁支撐相應側邊梁的能力。
30、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電裝置,包括上述實施例的電池裝置。
31、本申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申請的實踐了解到。
1.一種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壁向所述能量倉內凸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所述電池裝置的下方方向至上方方向,所述弧形壁朝向相應所述側邊梁的外側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側邊梁內固設有加強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件沿相應所述側邊梁的長度方向排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件構造為管狀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底部支撐結構,多個所述側邊梁沿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圍繞所述底部支撐結構設置,多個所述側邊梁均與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固定連接,所述底部支撐結構支撐多個所述電池單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側邊梁的部分結構位于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上方。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包括:換熱板、墊板和底護板,所述換熱板位于所述底護板面向所述能量倉的一側且與所述電池單體換熱配合,所述墊板位于所述換熱板和所述底護板之間,且所述墊板與換熱板和所述底護板中的至少一個固定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板靠近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邊緣設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板沿所述底部支撐結構的周向延伸設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中部梁,所述中部梁位于所述能量倉內,所述中部梁的兩端分別與相對的所述側邊梁固定連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梁包括:中部梁主體和兩個固定塊,所述中部梁主體位于兩個所述固定塊之間且與兩個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每個所述固定塊背離所述中部梁主體的一側形成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與相應所述側邊梁固定連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梁主體的兩端均形成有插接槽,每個所述固定塊均具有與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相應所述插接槽且與所述中部梁主體固定連接。
15.一種用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