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制造,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及電池化成設備。
背景技術:
1、電池化成是對注完液的電池進行充放電活化,并在電極組件表面形成一層固體電解質界面膜,以防止電解液與電極活性材料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保證電池單體的電化學穩定性。其中,在化成過程中,都會有產氣的現象,為了防止化成后電池單體出現脹氣問題,一般會利用排氣裝置使氣體能夠最大程度的釋放出來。
2、相關技術中,排氣裝置在排氣過程中,氣體從氣管排出的同時會將電池單體內部的電解液帶出,造成電池單體內部電解液的損失,從而導致電池性能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及電池化成設備,用以改善電池化成過程中電解液隨氣體排出導致電池單體內部電解液減少而影響電池性能的問題。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2、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包括:第一排氣管路,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一端用于與電池單體的注液孔連通;旋流件,設于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內,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氣管路靠近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側,所述旋流件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連接,且所述旋流件設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用于引導流體介質在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內螺旋流動;至少一個阻流件,設于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內,并用于設置在所述旋流件背離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側。
3、根據本申請提供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通過在第一排氣管路內設置旋流件,且旋流件位于第一排氣管路內靠近電池單體的一側,則當電池化成排氣過程中,氣體攜帶電解液從注液孔進入第一排氣管路內,并沿著旋流件所限定的螺旋流道螺旋流動,螺旋流道起到導流的作用,且氣體和電解液在螺旋流道內流動過程中,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電解液和氣體可在慣性力的作用下實現分離,且分離出的電解液向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方向流動,并可附著在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上,而氣體則隨著螺旋流道進一步流動并排出,此外,由于在螺旋流道的末端設置有至少一個阻擋件,至少一個阻擋件可對螺旋流道內殘留的電解液起到阻擋作用,從而可進一步減少電解液的排出,這樣,當化成進入靜置狀態時,電解液又可回流至電池單體內,進而可改善電解液在電池化成過程中的損失,并有助于提高電池單體的使用性能。
4、另外,根據本申請提供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還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5、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旋流件包括連接桿和螺旋導流片,所述螺旋導流片繞設于所述連接桿的外周側,并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連接,所述螺旋導流片與所述連接桿之間限定有所述螺旋流道。
6、連接桿起到支撐連接螺旋導流片的作用,螺旋導流片通過繞連接桿的外周側螺旋延伸,從而能夠與連接桿之間限定出螺旋流道,且螺旋導流片結構簡單,便于加工成型,通過將螺旋導流片與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連接,從而可提高旋流件在第一排氣管路內安裝的可靠性。
7、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同軸設置。
8、通過將連接桿與第一排氣管路同軸設置,不僅使得產品整體結構較為規整,還可提高對電解液與氣體進行氣液分離時的均勻性,有助于使電解液均勻性地附著于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并有助于提高電解液的回流效率。
9、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流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位于所述旋流件背離所述阻流件的一側,所述出口端與所述阻流件對應設置。
10、氣體和電解液通過注液孔進入第一排氣管路內之后,并可從入口端進入螺旋流道,大部分電解液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可附著于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氣體和剩余的電解液繼續沿著螺旋流道流動并從出口端排出,由于出口端對應至少一個阻流件設置,從而可利用至少一個阻流件對電解液進行進一步阻流,進而可實現進一步減少電解液的流失。
11、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阻流件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阻流件沿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
12、通過將阻流件的數量設置為多個,利用多個阻流件對電解液進行多次阻流,從而可進一步減少電解液的流失。
13、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阻流件沿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相連的一端至另一端由上至下傾斜設置。
14、阻流件通過采用上述設置方式,從而可便于在對電解液進行阻流的情況下,便于在化成靜置時電解液能夠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電池單體內,結構和原理均較為簡單,易于實現。
15、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氣裝置還包括化成杯,所述化成杯用于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氣管路與所述電池單體之間,所述化成杯具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連通,并用于與所述電池單體的注液孔連通。
16、通過在第一排氣管路與電池單體之間設置化成杯,化成杯通過與電池單體的內部和第一排氣管路相連通,使得其能夠收集第一排氣管路內回流的電解液,且便于將回流的電解液再回流至電池單體的內部,并有助于提高化成效率。
17、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容納腔內設有至少一個濾網。
18、通過在容納腔內設置濾網,濾網可使氣體通過并流向第一排氣管路,并可對電池單體內排出的電解液起到過濾和阻擋作用,從而可進一步降低電解液的流失。
19、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排氣管路,所述第二排氣管路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另一端相連通。
20、第二排氣管路與第一排氣管路相連通,用于將第一排氣管內的氣體導出,從而實現化成排氣的目的。
21、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沿所述第二排氣管路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每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均與所述第二排氣管路相連通,且多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分別用于與多個所述電池單體的注液孔一一對應連通。
22、多個第一排氣管路通過與多個電池單體的內部相連通,并與第二排氣管路相連通,從而利用多個第一排氣管路對多個電池單體進行化成排氣,有助于提高化成排氣的效率。
23、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至少一端設置有控制閥。
24、控制閥用于控制導通或關閉第一排氣管路,便于對化成排氣的控制管理,提高化成過程的穩定性。
25、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化成裝置,包括如第一方面實施方式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和負壓裝置,所述負壓裝置與所述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相連通,并用于對所述電池單體提供負壓。
26、根據本申請提供的電池化成裝置,因包括第一方面實施方式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裝置,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實施方式所具有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1.一種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件包括連接桿和螺旋導流片,所述螺旋導流片繞設于所述連接桿的外周側,并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連接,所述螺旋導流片與所述連接桿之間限定有所述螺旋流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同軸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流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位于所述旋流件背離所述阻流件的一側,所述出口端與所述阻流件對應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阻流件沿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件沿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內壁面相連的一端至另一端由上至下傾斜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還包括化成杯,所述化成杯用于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氣管路與所述電池單體之間,所述化成杯具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連通,并用于與所述電池單體的注液孔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腔內設有至少一個濾網。
9.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還包括第二排氣管路,所述第二排氣管路與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另一端相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沿所述第二排氣管路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每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均與所述第二排氣管路相連通,且多個所述第一排氣管路分別用于與多個所述電池單體的注液孔一一對應連通。
11.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池化成的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氣管路的至少一端設置有控制閥。
12.一種電池化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