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變壓器技術領域,尤涉及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防護箱、鐵心、低/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低壓線圈上具有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的第一至第四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容鐵芯腔,第一至第四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為第一長度;高壓線圈由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至第四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對應的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本發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結構合理、簡單、易于組裝、通用及互換性強、噪聲低、使用壽命更長。
【專利說明】
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變壓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
【背景技術】
[0002]干式變壓器廣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層建筑、機場,碼頭CNC機械設備等場所,干式變壓器就是指鐵芯和繞組不浸漬在絕緣油中的變壓器。冷卻方式分為自然空氣冷卻和強迫空氣冷卻。自然空冷時,變壓器可在額定容量下長期連續運行。強迫風冷時,變壓器輸出容量可大幅提高。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干變在全世界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尤其是在配電變壓器中,干變所占的比例愈來愈大,據統計,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它已占到配變的40?50%。在我國,約占到50%左右。從產量上來看,我國自1989年第二次城網改造會議之后,干式變壓器的產量有了顯著的增長,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大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9年的總產量已逼近一萬MVA,而2002年的總產量達二萬MVA,2004年已達三萬二千MVA。隨著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干式變壓器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
[0003]現有技術中,干式變壓器在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之間放置絕緣層來實現兩線圈的隔離,但絕緣材料在過載使用后極易老化,影響了變壓器的壽命。另一方面,現有技術中,當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之間具有間隙時,通常采用墊塊,這種墊塊會使變壓器產生震動噪聲;不僅造成了噪聲污染,震動還會使兩者的間隔增大,影響變壓器的性能。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它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二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第四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四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
[0006]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第一凹槽的軸線、第三凹槽的軸線、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三者在第一平面內,第三凹槽的軸線與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0007]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
[0008]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
[0009]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
[0010]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凸出部都可以是一段。
[0011]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凸出部,是不連續的。
[0012]本發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結構合理、簡單、易于組裝、通用及互換性強、噪聲低、使用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實施實例I的低壓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放大的俯視圖。
[0015]圖3為本發明實施實例I的高壓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放大的俯視圖。
[0017]圖5為本發明實施實例I中鐵芯、高低線圈的結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本發明實施實例2的高壓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7為圖6放大的俯視圖。
[0020]圖8為本發明實施實例2中鐵芯、高低線圈的結合的俯視圖。
[0021 ]圖9為本發明實施實例3的低壓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10為本發明實施實例3的高壓線圈的俯視圖。
[0023]圖11為本發明實施實例4的低壓線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12為本發明實施實例5中鐵芯、高低線圈的結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實例I
請見圖1至圖5,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3、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I和高壓線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I由低壓繞組11、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14、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15、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131、第二凸出部132、第三凸出部133、第四凸出部134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12,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2由高壓繞組21、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24、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25、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231、第二凹槽232、第三凹槽233、第四凹槽234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22,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二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第四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四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4。
[0027]實施實例2
請見圖6至圖8,并參考圖1至圖5,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3、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I和高壓線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I由低壓繞組
11、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2由高壓繞組21、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24、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25、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分布的第一凹槽231、第三凹槽233、第四凹槽234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22,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4;第一凹槽的軸線、第三凹槽的軸線、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三者在第一平面內,第三凹槽的軸線與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0028]實施實例3
請見圖9至圖10,并參考圖1至圖5,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3、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I和高壓線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I由低壓繞組11、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14、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15、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131、第三凸出部組成133,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12,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2由高壓繞組21、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24、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25、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231、第三凹槽233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22,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
[0029]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
[0030]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
[0031 ] 實施實例4
請見圖11,并參考圖1至圖5,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基本同實施實例3,不同之處在于:第三凸出部133并不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而是僅有一段。
[0032]同理,實施實例1-3中,凸出部都可以是一段。
[0033]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低壓線圈是放置在高壓線圈的容低壓繞組腔中的,鐵芯是放置在低壓線圈的容鐵芯腔中的。
[0034]進一步地,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所述的凸出部,還可以是不連續的,是呈現一段一段的。
[0035]實施實例5
請見圖12,并參考圖1至圖12,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基本同實施實例4,不同之處在于:(I)鐵芯3不是圓形而是矩形;(2)容鐵芯腔也不是圓形而是矩形;(3)低壓線圈I的外形不是圓環柱形而為近似橢圓環柱體形;(4)高壓線圈2的外形不是圓環柱形而為近似橢圓環柱體形;(5)低壓線圈與高壓線圈之間也具有間隙;(6)第三凸出部133不是圓弧柱形而是長方柱形;(7)第三凹槽也不是圓弧柱形而是長方柱形。
[0036]上述任一實施實例中,凸出部是全段,一小段,斷續的一段段都可實現低壓線圈與高壓線圈的相對位置固定,且保證兩者之間具有間隙,可以節省絕緣層材料,同時,約束低、高壓線圈,不需要另外的支、墊物質,使線圈位置相對固定,減小震動噪聲,解決了絕緣材料老化問題,可以利用間隙實現空氣冷卻或強制風冷卻,實現較大的過載能力。
[0037]本發明中,具有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中的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時,凸出部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50-70份、氫氧化鎂:15-30份、聚甲基硅氧烷:5-10份、聚四氟乙烯:10-15份、納米二氧化硅:20-3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稀:3-5份、環氧樹指:20-40份、云母:10-20份;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60份、氫氧化鎂:20份、聚甲基硅氧烷:7份、聚四氟乙烯:12份、納米二氧化硅:25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4份、環氧樹指:30份、云母:15份,達成最優配方;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50份、氫氧化鎂:15份、聚甲基硅氧烷:5份、聚四氟乙烯:10份、納米二氧化硅:2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3份、環氧樹指:20份、云母:10份,達成次優配方;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70份、氫氧化鎂:30份、聚甲基硅氧烷:10份、聚四氟乙烯:15份、納米二氧化硅:3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稀:5份、環氧樹指:40份、云母:20份,達成較優配方;具有上述材料凸出部能達到更優良的耐熱老化、耐電壓性能。
[0038]取上述任一配方的凸出部材料,壓成1mm厚度,各取1cm X 5cm的樣品50件,保持245°C實驗溫度、連續24小時X 30天,經過測試,試驗后,(I)樣品無目力可見裂紋,(2)樣品的面積收縮最大值為2.5%,(3)斷裂伸長率變化值最大為5.6%,(4)對每個樣品沿長度方面對折,沒有發生斷裂,(5)耐電壓擊穿值:最小為42131伏特;對于最優的配方,試驗后,(I)樣品無目力可見裂紋,(2)樣品的面積收縮最大值為1.39%,(3)斷裂伸長率變化值最大為3.31%,(4)對每個樣品沿長度方面對折,沒有發生斷裂,(5)耐電壓擊穿值:最小為45387伏特;對于次優的配方,試驗后,(I)樣品無目力可見裂紋,(2)樣品的面積收縮最大值為
1.65%,(3)斷裂伸長率變化值最大為3.75%,(4)對每個樣品沿長度方面對折,沒有發生斷裂,(5)耐電壓擊穿值:最小為44122伏特;對于較優的配方,試驗后,(I)樣品無目力可見裂紋,(2)樣品的面積收縮最大值為2.12%,(3)斷裂伸長率變化值最大為4.29%,(4)對每個樣品沿長度方面對折,沒有發生斷裂,(5)耐電壓擊穿值:最小為43580伏特。
[0039]試驗的同時,取了凸出部材料為交聯聚乙烯的,同樣按上述條件做了試驗,試驗后,(I)每件樣品都有目力可見裂紋,(2)樣品的面積收縮最大值為17.66%,(3)斷裂伸長率變化值最大為16.34%,(4)對每個樣品沿長度方面對折,39件發生斷裂,(5)耐電壓擊穿值:最小為18453伏特。
[0040]因此,本發明中的凸出部材料達到了理想的耐熱老化、耐電壓等性能效果。
[0041]本發明具有結構合理、簡單、易于組裝、通用及互換性強、噪聲低、不存在高壓線圈及低壓線圈間的熱老化問題,使用壽命更長等優點。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二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第四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四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所述的第四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所述的第四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4.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夕卜,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第一凹槽的軸線、第三凹槽的軸線、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三者在第一平面內,第三凹槽的軸線與容低壓繞組腔的軸線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相互垂直。5.—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包含有位于防護箱中的鐵心、套置在鐵芯外的低壓線圈和高壓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壓線圈由低壓繞組、從低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低壓套管、從低壓套管引出的低壓接線排、凸出于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且沿低壓繞組側部外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組成,低壓繞組內部具有容鐵芯腔,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凸出于低壓繞組外側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一長度;所述高壓線圈由高壓繞組、從高壓繞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高壓套管、從高壓套管引出的高壓接線排、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且沿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對稱分布的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組成,高壓繞組內部具有容低壓繞組腔,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凹進于高壓繞組側部內表面的最大長度是一樣的,稱為第二長度;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高壓線圈套置在低壓線圈外,且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一凹槽中,第三凸出部的一部分置入在第三凹槽中,低壓繞組與高壓繞組之是形成間隙。6.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7.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凸出部是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的。8.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9.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凹槽是從高壓繞組上表面的內側延伸到高壓繞組下表面的內側的;具有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三凸出部、第四凸出部中的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時,每個凸出部按重量份計,都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50-70份、氫氧化鎂:15-30份、聚甲基硅氧烷:5-10份、聚四氟乙烯:10-15份、納米二氧化硅:20-3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3-5份、環氧樹指:20-40份、云母:10-20份;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都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60份、氫氧化鎂:20份、聚甲基硅氧烷:7份、聚四氟乙烯:12份、納米二氧化硅:25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4份、環氧樹指:30份、云母:15份;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都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50份、氫氧化鎂:15份、聚甲基硅氧烷:5份、聚四氟乙烯:10份、納米二氧化硅:2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3份、環氧樹指:20份、云母:10份;或者凸出部按重量份計,都由以下材料構成:高密度聚乙烯:70份、氫氧化鎂:30份、聚甲基硅氧烷:10份、聚四氟乙稀:15份、納米二氧化娃:30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5份、環氧樹指:40份、云母:20份。10.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4或權利要求5或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干式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出部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時,中間是有斷續的;所述的第三凸出部從低壓繞組上表面的外側延伸到低壓繞組下表面的外側時,中間是有斷續的。
【文檔編號】H01F27/30GK105914016SQ20161040219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9日
【發明人】沈宇杰
【申請人】蘇州高精特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