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電機轉子繞組,特別涉及一種發電機轉子繞組的引出線結構。
背景技術:
繞線式發電機轉子的多個引線需要從旋轉的轉子上引出來,現有技術是在轉子軸的一端沿軸線向內側鉆一個中心孔,在中心孔底部和轉子軸外表面之間沿徑向鉆若干個引線孔,將轉子引出線從引線孔中引入轉子軸中心孔內,再從轉子軸端部引出,通過滑環與外部連接。在轉子軸的中心孔內,為了固定引出線,一般是在中心孔內設置引出線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沿軸線開幾個過線孔,轉子引出線分別從各自的過線孔中穿過。但是,由于中心孔的長度過長,引出線在支撐架之間的部分實際上處于懸空狀態,當轉子高速旋轉時,各引出線便在支撐架之間晃動,使引出線絕緣層產生磨損,引出線之間短路,使轉子燒毀,除此之夕卜,還可能影響轉子的動平衡。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引出線結構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提供另一種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解決現有發電機轉子引出線固定裝置對支撐架之間的引出線無法固定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包括轉子軸,所述轉子軸的一端沿其軸線向內側鉆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內軸向設有絕緣固定座,絕緣固定座的軸向安裝孔內設有第一導電桿;在所述轉子軸的中心孔底部和轉子軸的外表面之間沿徑向鉆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線孔,所述引線孔內設有第二導電桿,所述第二導電桿的一端穿過絕緣固定座連接第一導電桿,另一端連接第三導電桿,所述引線孔與第二導電桿之間設有絕緣套。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導電桿、第二導電桿、第三導電桿的數量與轉子繞組引出線的數量相等。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導電桿、第二導電桿、第三導電桿為圓柱狀結構或多邊形柱狀結構。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二導電桿的末端通過螺釘與第三導電桿固定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1)固定效果好;(2)絕緣性好;(3)制造工藝簡單。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轉子軸;2、絕緣固定座;3、第一導電桿;4、第二導電桿;5、第三導電桿;6、絕緣套。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轉子軸1、絕緣固定座2、導電桿3、導電桿4、導電桿5以及絕緣套6。轉子軸1的一端沿其軸線向內側鉆有中心孔,中心孔內沿軸向設有空心結構的絕緣固定座2,絕緣固定座2上軸向設有三個安裝孔,每個安裝孔內各設有N根導電桿3 ’轉子軸1的中心孔底部和轉子軸1的外表面之間沿徑向設有互成120度角的三個引線孔,每個引線孔內各設有N根導電桿4,每根導電桿4的一端穿過絕緣固定座2分別連接一根導電桿3,另一端通過螺釘與導電桿5連接固定;引線孔與導電桿4之間設有絕緣套6。導電桿3、導電桿4、導電桿5的數量都與轉子繞組引出線的數量相應。導電桿3 的軸向表面同時與相鄰的兩引出線以及絕緣固定座2安裝孔的內表面接觸。導電桿3、導電桿4和導電桿5為圓柱狀結構或多邊形柱狀結構。所述導電桿和引出線沿軸向分布。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可以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構思的前提下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其他改進和變化, 均應認為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轉子軸(1),所述轉子軸(1)的一端沿其軸線向內側鉆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內軸向設有絕緣固定座(2),絕緣固定座(2) 的軸向安裝孔內設有第一導電桿(3);在所述轉子軸(1)的中心孔底部和轉子軸(1)的外表面之間沿徑向鉆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線孔,所述引線孔內設有第二導電桿(4),所述第二導電桿(4)的一端穿過絕緣固定座(2)連接第一導電桿(3),另一端連接第三導電桿(5),所述引線孔與第二導電桿(4)之間設有絕緣套(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桿 (3)、第二導電桿(4)、第三導電桿(5)的數量與轉子繞組引出線的數量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桿 (3)、第二導電桿(4)、第三導電桿(5)為圓柱狀結構或多邊形柱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桿(4) 的末端通過螺釘與第三導電桿(5)固定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電機轉子繞組引出線結構,包括轉子軸,所述轉子軸的一端沿其軸線向內側鉆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內軸向設有絕緣固定座,絕緣固定座的軸向安裝孔內設有第一導電桿;在所述轉子軸的中心孔底部和轉子軸的外表面之間沿徑向鉆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線孔,所述引線孔內設有第二導電桿,所述第二導電桿的一端連接第一導電桿,另一端連接第三導電桿,所述引線孔與第二導電桿之間設有絕緣套。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發電機轉子引出線固定裝置對支撐架之間的引出線無法固定的問題。
文檔編號H02K3/51GK102545449SQ2012100740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周會軍, 安康平, 朱紅燕, 楊菲, 王成, 王裕峰, 郭強, 陳恒峰, 黃森林 申請人:中科盛創(青島)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