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定子結構的永磁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電機應用領域的擴大,對電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功率密度大、智能化控制、慣性小、響應速度快等方面,傳統的電機由轉子和定子構成,定子安裝在機座上,轉子安裝在電機轉軸上,要提高電機的輸出功率,就必須增大電機的定子和轉子,而由此帶來的溫升損耗大大增加,控制難度增大,電磁設計困難等無法滿足行業對電機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種功率密度大、控制簡單、散熱效果好的雙定子結構的永磁電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定子結構的永磁電機,其包括機座、外定子、轉子、內定子、轉軸、內定子支撐裝置、軸伸端端蓋,所述外定子安裝在電機機座上,機座一端設有軸伸端端蓋,機座的另一端設有內定子支撐裝置,所述內定子安裝在內定子支撐裝置上,在內定子與外定子之間設有轉子,所述轉子固定在轉軸上,轉軸通過軸承分別與軸伸端端蓋、內定子支撐裝置連接,所述轉子與內定子、外定子間分別留有氣隙,轉子與外定子之間形成第一氣隙,轉子與內定子之間形成第二氣隙,機座在靠近軸伸端端蓋處設有進風口,內定子支撐裝置軸向設有出風口。
所述內定子支撐裝置包括內定子固定支撐筒、軸承支撐筒,內定子固定支撐筒在靠近軸伸端的端面內圓設有加強環Ⅰ,在加強環Ⅰ與內定子固定支撐筒之間的夾角處均勻設有加強筋板,內定子固定支撐筒在另一端設有加強環Ⅱ,所述加強環Ⅱ的外徑與機座外徑匹配,所述加強環Ⅱ的內徑與軸承支撐筒的外徑相匹配,軸承支撐筒與加強環Ⅱ內圓固定連接,加強環Ⅱ外端面設有環向筋板和徑向筋板,加強環Ⅱ在內定子固定支撐筒和軸承支撐筒之間軸向設有出風口。
為了增強內定子固定支撐筒和軸承支撐筒之間的連接,所述軸承支撐筒右側設有加強筋與內定子固定支撐筒內圓連接。
所述內定子和外定子的磁極數相等,且內定子與外定子的磁極在圓周上排列一致。
所述第一氣隙的值為0.2cm~0.8cm,第二氣隙的值為2cm~5cm。
優選的,所述第一氣隙的值為0.5cm,第二氣隙的值為3.5cm。
為了增加冷卻效果,所述轉軸的中部設有風扇,加強環Ⅱ的出風口外側設有冷卻器,冷卻空氣從機座的進風口進入后,通過外定子后再通過內定子,在風扇的作用下從出風口進入冷卻器,冷卻后進入機座的進風口。
為了減輕電機的重量,所述轉軸為空心軸。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由于在轉子內部與外部都設置了定子,增加了電機的功率密度,定子線圈由于是雙定子結構從而可以承受較大的總電流,而且在相同輸出功率的情況減輕了轉子的質量,從而使轉子力矩平穩性能好、噪音低、過載能力高、轉動慣量低,提高了電機的控制和調節性能,設置了風冷通道,提高了電機的散熱性能。
附圖說明
圖1 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的內定子支撐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 為圖2所示的內定子支撐裝置結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一種雙定子結構的永磁電機,其包括機座1、外定子2、轉子3、內定子4、轉軸5、內定子支撐裝置6、軸伸端端蓋7,所述外定子2安裝在電機機座1上,機座1一端設有軸伸端端蓋7,機座1的另一端設有內定子支撐裝置6,所述內定子4安裝在內定子支撐裝置6上,在內定子4與外定子2之間設有轉子3,所述轉子3固定在轉軸5上,轉軸5通過軸承分別與軸伸端端蓋7、內定子支撐裝置6連接,所述轉軸5為空心軸,所述轉子3與內定子4、外定子2間分別留有氣隙,轉子3與外定子2之間形成第一氣隙,轉子3與內定子4之間形成第二氣隙,所述第一氣隙的值為0.5cm,第二氣隙的值為3.5cm,所述內定子4和外定子2的磁極數相等,且內定子4與外定子2的磁極在圓周上排列一致,機座1在靠近軸伸端端蓋7處設有進風口8,內定子支撐裝置6軸向設有出風口9。所述內定子支撐裝置6包括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和軸承支撐筒6-2,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在靠近軸伸端的端面內圓設有加強環Ⅰ6-3,在加強環Ⅰ6-3與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之間的夾角處設有加強筋板6-4,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在另一端設有加強環Ⅱ6-5,所述加強環Ⅱ6-5的外徑與機座1外徑匹配,所述加強環Ⅱ6-5的內徑與軸承支撐筒6-2的外徑相匹配,軸承支撐筒6-2與加強環Ⅱ6-5內圓固定連接,加強環Ⅱ6-5外端面設有環向筋板6-6和徑向筋板6-7,加強環Ⅱ6-5在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和軸承支撐筒6-2之間軸向設有出風口9,為了增強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和軸承支撐筒6-2之間的連接,所述軸承支撐筒6-2右側設有加強筋6-8與內定子固定支撐筒6-1內圓連接。 為了增加冷卻效果,所述轉軸5的中部設有風扇10,加強環Ⅱ6-5的出風口9外側設有冷卻器11,冷卻空氣從機座1的進風口8進入后,通過外定子2后再通過內定子4,在風扇10的作用下從出風口9進入冷卻器,冷卻后進入機座1的進風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