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制造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
背景技術:
卷板電機在生產裝配工序中,在機殼壓入定子后為防止定子在運輸或運轉時產生位移現象,需要對電機定子進行定位。
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方法是在氣液增壓缸或油壓機上安裝沖頭,以通過沖頭擠壓機殼,從而在機殼內部形成定位,但由于運動速度慢,這種方式下的止口壓制效率較低,并且由于是慢速擠壓成型,容易出現機殼和定子變形大,造成產品不良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還有通過鉆孔的方式在機殼與定子上打孔,以通過銷釘的方式進行固定。但這種方式工序較多、節拍慢,并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鐵屑異物,會進入電機內部,從而影響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止口壓制效率低、機殼和定子變形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包括可相對運動的第一沖壓部和第二沖壓部,第一沖壓部上安裝有第一止口沖頭,第二沖壓部包括第二止口沖頭,第一沖壓部與第二沖壓部之間形成用于放置待加工電機的壓制空間。
作為優選,第一沖壓部和第二沖壓部通過導柱連接。
作為優選,第二沖壓部還包括支撐部、及用于使支撐部在非沖壓狀態與第二止口沖頭相互分離的彈性元件,支撐部活動地設置在導柱上,第二止口沖頭固定在安裝在支撐部的遠離第一沖壓部的一側,支撐部上開設有用于供第二止口沖頭通過的通孔。
作為優選,第二沖壓部還包括基座,導柱的一端穿過支撐部后與基座固定連接,第二止口沖頭及彈性元件均設置在基座與支撐部之間。
作為優選,第二止口沖頭安裝在基座上。
作為優選,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還包括開設有沖頭安裝孔的沖頭封板,第一止口沖頭通過一個沖頭封板安裝到第一沖壓部上,第二止口沖頭通過另一個沖頭封板安裝到基座上。
作為優選,第一沖壓部和第二沖壓部上分別形成有用于安裝沖頭封板的凹槽。
作為優選,支撐部上形成有與待加工電機的外形匹配的凹陷部。
作為優選,凹陷部的一端安裝有用于對待加工電機進行限位的限位塊。
作為優選,限位塊包括磁性吸附元件。
作為優選,凹陷部的截面呈圓弧形。
作為優選,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還包括動力單元,第一沖壓部與動力單元連接。
作為優選,動力單元為沖床、或壓力機。
作為優選,第一沖壓部上安裝有兩個第一止口沖頭,第二沖壓部包括兩個第二止口沖頭,兩個第一止口沖頭沿待加工電機的軸向設置,兩個第二止口沖頭沿待加工電機的軸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第一和第二止口沖頭精確地實現電機內部定子定位止口的壓制,有效了保證了產品生產質量并提高了生產效率,具有結構簡單、工作穩定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沖壓部;2、第一止口沖頭;3、第二止口沖頭;4、導柱;5、支撐部;6、彈性元件;7、通孔;8、基座;9、沖頭封板;10、凹陷部;11、限位塊;12、直線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其用于通過高速沖擊的方式實現電子定子止口的壓制。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包括第一沖壓部1和第二沖壓部,二者之間可實現相對運動,第一沖壓部1與第二沖壓部之間形成用于放置待加工電機的壓制空間。為了實現壓制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在第一沖壓部1上安裝一個或多個第一止口沖頭2。相應地,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沖壓部則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二止口沖頭3。
使用時,將待加工電機置于該壓制空間內,然后使第一沖壓部1與第二沖壓部發生相對運動,從而將置于該壓制空間內的待加工電機受到第一止口沖頭2和第二止口沖頭3的同時沖壓,使機殼內壁快速形成多處位于內部定子邊緣的突起點,實現對電子定子進行限位,以防止電機在運轉或運輸途中產生位移現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第一和第二止口沖頭精確地實現電機定子止口的壓制,有效了保證了產品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減小了機殼的變形,具有結構簡單、工作穩定的特點。
此外,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采用鉆孔進行定位的方式來說,本實用新型減少了工序,且節拍較快,也不會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鐵屑異物,因此可避免鐵屑等異物進入電機內部導致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
在圖1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沖壓部1和第二沖壓部優選可通過導柱4連接,例如,第一沖壓部1和第二沖壓部分別通過四個導柱4連接起來。其中,第一沖壓部1通過直線軸承12活動地安裝在導柱4上,并可沿著導柱4上下運動。第二沖壓部的一部分也可通過直線軸承與導柱連接,而另一部分則與導柱4的下端固定連接。這樣,第二沖壓部的該一部分也可以沿導柱4上下運動。通過直線軸承和四根導柱貫穿定位的方式,可使第一沖壓部和第二沖壓部在工作時作同線運動,從而保證工作時第一和第二止口沖頭的定位準確,并使本實用新型長時間工作后仍然穩定可靠。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第二沖壓部還包括支撐部5和彈性元件6,在彈性元件6的作用下,可使處于自由狀態的支撐部5與第二止口沖頭3相互分離,即彈性元件6起到了使支撐部5回復到其初始狀態的作用,因此也可被稱之為回復元件。在此實施例中,支撐部5活動地設置在導柱4上,第二止口沖頭3固定在安裝在支撐部5的遠離第一沖壓部1的一側,且支撐部5上開設有一個或多個通孔7,當支撐部5向下運動時,第二止口沖頭3的上端可穿過通孔7并伸入壓制空間中。
這樣,當第一沖壓部1向下運動時,首先與放置在壓制空間內的待加工電機接觸,然后推動待加工電機及支撐部5向下運動。在支撐部5開始向下運動之前,待加工電機的下表面與支撐部5完全貼合,使待加工電機平穩地放置在支撐部5上,第二止口沖頭3則完全回縮在支撐部5與待加工電機接觸面的下方,即未突出于支撐部5的上表面。在支撐部5被壓向下運動過程中,可使待加工電機的上表面在第一沖壓部1上的第一止口沖頭2的作用下,平穩地向下運動。在此過程中,彈性元件6受到壓力而縮短。
隨著第一沖壓部1繼續向下運動,當支撐部5運動至某一位置后,第二止口沖頭3從通孔7中突出并壓入待加工電機,從而使待加工電機同時受到第一止口沖頭2和第二止口沖頭3的壓制,以在機殼內壁快速形成位于內部定子邊緣的突起點,實現對電子定子進行限位。
當完成壓制后,隨著第一沖壓部1向上回復至其初始位置,在彈性元件6的回復力的作用下,支撐部5向上回復至其初始位置,于是,第二止口沖頭3則再次回縮至其初始位置。
支撐部5在靜態時,受彈性元件6的支撐呈懸浮狀態,此時第二止口沖頭呈隱藏狀態,避免了電機產品在取放時外表被沖頭刮傷,保證了產品質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沖壓部還包括基座8,安裝時,導柱4的一端穿過支撐部5上的導向孔后與基座8固定連接,第二止口沖頭3及彈性元件6均設置在基座8與支撐部5之間,而第二止口沖頭3則可以安裝在基座8上。彈性元件6的上端可直接與支撐部5抵接,而其下端則可以安裝到基座8的上表面上,以借助于基座8提供彈性回復力。
為了實現沖頭的安裝,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還可包括沖頭封板9,其上開設有一個或多個用于安裝沖頭的沖頭安裝孔。其中,沖頭封板9上的沖頭安裝孔之間的間距可以根據待加工電機的型號或結構而不同,這樣,當需要加工不同的電機定子時,可以更換不同間距的沖頭封板9,以達到快速換型號的目的。這樣,可將第一止口沖頭2通過一個沖頭封板9安裝到第一沖壓部1上,第二止口沖頭3通過另一個沖頭封板9安裝到基座8上。相應地,可在第一沖壓部1和第二沖壓部上分別形成有用于安裝沖頭封板9的凹槽。當安裝了沖頭封板9后,第一沖壓部1和下表面以及基座8的上表面呈一個平整的表面,從而縮小了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體積。
優選地,支撐部5上形成有與待加工電機的外形匹配的凹陷部10。優選地,凹陷部的截面呈圓弧形或方形等。當待加工電機置于凹陷部10內時,二者可以實現貼合,從而保證了壓制過程的平穩性。
優選地,凹陷部10的一端安裝有用于對待加工電機進行限位的限位塊11。當加工時,將待加工電機置于該凹陷部10,可以利用限位塊11對其端部進行限位,從而實現精確地壓制。在一個更優選的實施例中,限位塊11可包括磁性吸附元件,這樣,可利用磁性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力,使待加工電機自動與限位塊11相接接觸,以自動實現端部定位的功能。
優選地,電機定子止口壓制裝置還包括動力單元,第一沖壓部1與動力單元連接。例如,動力單元可以為沖床(例如小型調整沖床)、或壓力機(例如2T小型壓力機、凸輪型壓力機等)等。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一沖壓部1的頂部設置有壓力連接頭,通過該壓力連接頭可與動力單元的壓力臂等連接,這樣,可利用動力單元的壓力臂來驅動第一沖壓部1實現上下運動。進一步地,還可通過對壓力機等動力單元的高度調節轉盤來調節止口的深度。
以沖床為例,工作時由沖床輸出力臂快速向下推動第一沖壓部1,使的第一止口沖頭2和第二止口沖頭3同時快速沖擊電機定子的機殼,使機殼在與這兩個沖頭接觸點的內壁處對稱形成多個突起點,以實現內部定子的定位。
優選地,第一沖壓部1上安裝有兩個第一止口沖頭2,第二沖壓部包括兩個第二止口沖頭3,兩個第一止口沖頭2沿待加工電機的軸向設置,兩個第二止口沖頭3沿待加工電機的軸向設置。
由于第一和第二止口沖頭鋒利且沖擊速度快,止口壓制速度節拍較短(例如≤3S),并且機殼和定子工作時發生的形變較小,經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壓制止口時效率快、沖口平整、電機外殼和定子形變小,能在實際生產中有效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若動力單元下壓動能足夠大,而且要求制作的止口面積較小。則可選用較為鋒利的沖頭,此時可采用較慢速的方式進行定子止口壓制,以防止產生機殼和定子形變大的問題。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