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特別是一種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
背景技術:
智能變電站的建設過程需要供電公司的一次設備、繼電保護、自動化等多個專業人員的共同參與,其中遠動通信調試工作屬于自動化專業的范疇,現場工程這部分工作往往需等到一次設備和繼電保護調試完成后才開始,而此時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驗收送電,所以留給自動化人員進行遠動通信調試的時間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調度自動化主站負責接入和管理轄區內所有的變電站,關系到整個區域電網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必須盡量規避對系統帶來不穩定的因素,所以需要縮減變電站與調度主站聯調測試的時間,減少影響系統穩定運行的機會。智能變電站工程的特點是設備數量多、系統組成復雜、建設周期長。由于工程時間跨度大,變電站需要上傳調度主站系統的遙測、遙信、遙控并不能在短時間內一次性聯調完成,整個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調度主站的參與和配合,這就與主站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產生了矛盾。
為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提高聯調質量,節省人力資源,保證實施進度,實現一種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提前明確新建站的遙測、遙信、遙控發送表并集中進行聯調測試尤為重要。
因此,需要一種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包括CPU模塊、電源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和外設輸入模塊;
所述CPU模塊,用于完成在所有模塊之間進行交互數據:
所述顯示模塊,用于顯示各功能模塊的信息、通訊狀態、參數信息;
所述電源模塊,用于為所有模塊提供電源,雙機備份;
所述通訊模塊,用于通過總線與CPU模塊通訊;
所述外設輸入模塊,用于實現人機交互輸入,通過總線與CPU模塊通訊。
所述電源模塊分別與CPU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和外設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CPU模塊分別與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和外設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CPU模塊、電源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和外設輸入模塊通過板卡固定裝置設置于電路板上;所述板卡固定裝置包括插槽和滑槽;所述插槽設置于電路板上;所述插槽兩側設置有用于容納各模塊的滑槽;所述滑槽設置有彈性凸起;所述彈性凸起與各模塊上設置的孔配合以適于通過彈性凸起來固定各模塊。
進一步,所述CPU模塊為嵌入式主機模塊。
進一步,所述通訊模塊為2路以太網接口。
進一步,所述顯示模塊為VGA和DVI接口。
進一步,所述外設輸入模塊為PS/2接口和USB接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設備以智能變電站實際運行測試環境為原型,可仿真實現調度系統、間隔層IED系統、遠動系統的通信功能,驗證發送表數據準確性,極大提高應用和測試效率、大大增加對點正確率,提高變電站施工效率。
將現場進行的發送表對點調試工作提前完成,及時發現發送點表中存在的問題,預留足夠時間進行發送點表的修正;保證提供給現場的發送點表正確性,減少因發送點表錯誤帶來的現場重復性配置和調試工作,極大的減少人員工作量的投入,有效保證現場施工進度;將現場發送表對點工作利用仿真設備實現,極大減少調度與變電站間的聯調交互,提高了調度與變電站聯調工作效率,有效保證調度穩定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智能變電站遠動通信調試仿真設備;其結構主要由CPU模塊、電源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外設輸入模塊組成。本實施例能夠模擬間隔層IED建立MMS連接,實現61850通信功能,用以驗證發送表數據的正確性,以及生成發送表格式文件。將MMS仿真技術與遠動通信技術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發送表的驗證效率。
所述CPU模塊,用于完成與其他功能模塊交互數據:所述CPU模塊為主機CPU模塊;
所述顯示模塊,顯示各功能模塊的信息、通訊狀態、參數信息;
所述電源模塊,為所有模塊提供電源,雙機備份;
所述通訊模塊,通過總線與主機CPU模塊通訊;
所述外設輸入模塊,實現人機交互輸入,通過總線與主機CPU模塊通訊。
所述的主機CPU模塊為嵌入式主機模塊。所述的通訊模塊為2路以太網接口。所述的顯示模塊為VGA和DVI接口。所述的外設輸入模塊為PS/2接口和USB接口。
所述CPU模塊、電源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和外設輸入模塊通過板卡固定裝置設置于電路板上;所述板卡固定裝置包括插槽和滑槽;所述插槽設置于電路板上;所述插槽兩側設置有用于容納各模塊的滑槽;所述滑槽設置有彈性凸起;所述彈性凸起與各模塊上設置的孔配合以適于通過彈性凸起來固定各模塊。所述彈性凸起穿過各種模塊上的孔;所述彈性凸起設置有滑槽的兩端,各模塊的孔設置于各模塊兩端,所述孔與所述彈性凸起恰好配合,從而達到將模塊固定于插槽中。
實施例2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如下:
設有PC/104系列PCM-3350板載低功耗CPU模塊,用于完成與其他功能模塊交互數據;
設有顯示模塊,顯示各功能模塊的信息、通訊狀態、參數信息;
設有電源模塊,為所有模塊提供電源,雙機備份,輸入220AC/DC;
設有通訊模塊,通過總線與CPU通訊,2路以太網接口;
設有鍵盤接口:外接鍵盤;
設有USB接口:外接USB設備。
本實施例可支持接口方式如下:
2路以太網通信接口。2個USB接口。2個顯示接口。1個鍵盤接口。1個鼠標接口。
本實施例外形采用便攜式儀表機箱,本實施例主要實現如下功能:
1、模擬多臺間隔層IED裝置
對于新建智能變電站聯調測試或智能變電站系統入網測試,本實施例可模擬多臺間隔層IED裝置,在仿真環境下實現IED裝置的通信功能。配置有2個網口,在通道具備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以太網連接到智能變電站一體化監控系統。
本實施例支持IEC61850通信規約,可靈活配置裝置的參數,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啟停模擬裝置,模擬IED裝置的四遙功能。
2、測試遠動通信功能
本實施例可自動模擬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數據變化,可設置遙測量、遙信量、遙控量等,模擬遙測、遙信數據變化,測試遙測、遙信數據向遠動系統發送功能,以及遠動遙控功能。
本使用新型自動產生遙信變位、遙測數據變化,可模擬遙控反校、遙測執行、遙控后變位校驗,實現遠動通信功能一鍵驗證。
3、驗證發送表
在進行遠動通信功能調試過程中,所設置的遙測量、遙信量、遙控量,若符合遠動點表要求,可實現發送表驗證功能。
本實施例提供的CPU模塊、電源模塊、通訊接口模塊、顯示模塊、外設輸入模塊分別設置于機箱內部;本實施例還設置有與電源模塊連接的MMS模擬電路組件、模擬遠動系統組件、虛擬調試工作組件;所述MMS模擬組件分別與模擬遠動系統組件和虛擬調試工作組件連接;所述模擬遠動系統組件和虛擬調試工作組件分別與CPU模塊連接;所述顯示模塊采用液晶顯示及人機交互模塊。本實施例提供的MMS模擬組件采用獨立芯片構成,用于模擬間隔層IED裝置功能,接收命令并做出響應;所述模擬遠動系統組件采用獨立芯片構成,用于實現對IED模擬服務器的置數和遙控操作命令轉發功能;所述虛擬調試工作組件采用獨立芯片構成,用于實現調試功能相關的參數配置功能和通信功能。
本實施例提供的模擬遠動系統組件包括多塊板卡,所述板卡之間通過PCI-E總線連接;所述電源模塊采用太陽能電池系統,還設置有告警模塊,所述告警模塊與CPU模塊連接用于輸出告警信號。
下面詳細描述本設備實際的工作過程,具體如下:
首先模擬遠動系統組件、虛擬調試工作組件和MMS模擬組件進行準備工作。模擬遠動系統組件:解析SCD文件,創建二次模型庫;配置遙測、遙信發送表,導出發送表文件;虛擬調試工作組件:虛擬調試配置(通訊參數等相關參數配置);MMS模擬組件:解析SCD文件,創建虛擬IED裝置。
然后虛擬調試工作組件獲取遙測、遙信發送表文件。虛擬調試工作組件與模擬遠動系統組件之間建立連接,采用104規約進行交互;虛擬調試工作組件向模擬遠動系統組件請求發送表文件;模擬遠動系統組件將導出的發送表文件發送到虛擬調試工作組件。
之后進行發送表驗證工作。虛擬調試工作組件與MMS模擬組件之間通過自定義規約進行交互;虛擬調試工作組件向MMS模擬組件發送遙信置位/遙測置數/遙控操作命令;MMS模擬組件接收、執行命令,并將執行結果反饋到模擬遠動系統組件;模擬遠動系統組件將執行結果反饋到虛擬調試工作組件;虛擬調試工作組件將執行結果與發送表進行比對。
最后生成遙測、遙信發送表及檢測報告。發送表驗證完畢后,按要求生成發送表文件。如果發送表驗證失敗,則生成檢測報告。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