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目前普遍使用的永磁同步電機的轉子結構,是由中心軸1、轉子鐵芯2和若干成對貼合在轉子鐵芯2外表面的磁極3構成,轉子鐵芯的外表面為規則的圓柱面、表面不開槽,表貼式磁極與轉子鐵芯的貼合面為與其配合的圓弧面,外表面為與內表面相同朝向的圓弧面,這種結構造成電機齒槽轉矩較大,轉矩波動較大,降低了電機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及基于其的永磁同步電機,旨在減小電機齒槽轉矩和轉矩脈動。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永磁同步電機的轉子結構,包括中心軸、轉子鐵芯和若干成對設置的磁極,其結構特點在于:
在所述轉子鐵芯的外表面對稱設置有偶數個齒槽,各齒槽沿軸向設置;相鄰兩齒槽之間的轉子鐵芯的外表面為向外開口的圓弧面結構;相鄰兩齒槽之間各設置有一個磁極,磁極貼合固定在相鄰兩齒槽之間轉子鐵芯的外表面上;磁極的側面與開口槽的側面平齊,使相鄰兩磁極之間存在氣隙;磁極的外表面為向內開口的圓弧面。
各磁極的外表面在與中心軸同軸的同一圓柱面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公開了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其轉子結構采用上述的轉子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轉子鐵芯的外表面開槽、同時改變轉子鐵芯外表面的朝向,減少了電機的尺槽轉矩,降低了負載時轉矩脈動,使電機在相同的輸出功率下,電機的輸入電流減小、銅損減小,提高了電機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標號:1中心軸;2轉子鐵芯;3磁極;4齒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包括中心軸1、轉子鐵芯2和若干成對設置的磁極3。
在轉子鐵芯2的外表面對稱設置有偶數個齒槽4,相鄰兩齒槽4之間的轉子鐵芯的外表面為向外開口的圓弧面結構;相鄰兩齒槽4之間各設置有一個磁極3,磁極3貼合固定在相鄰兩齒槽4之間轉子鐵芯的外表面上;磁極3的側面與開口槽的側面平齊,使相鄰兩磁極3之間存在氣隙;磁極3的外表面為向內開口的圓弧面。各磁極3的外表面在與中心軸1同軸的同一圓柱面上。
轉子鐵芯外表面的圓心處在轉子鐵芯的外側,可以減少電機的齒槽脈動,降低負載時的轉矩脈動,使電機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情況下,電機的輸入電流減小、銅損降低,提高電機效率。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電機,采用前述的電機轉子,能夠有效的降低齒槽轉矩和電機磁力線長度,進而降低電機損耗、提高電機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