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包括鋼軸、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該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的中心分別設置一圓孔,所述鋼軸依次從其圓孔穿過,所述第一永磁體固定在前爪極和中爪極之間,所述第二永磁體固定在中爪極和后爪極之間,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相對的面磁極相同。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整體產生的磁性更大,提高了發電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用的轉子,特別涉及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的永磁電機轉子依次包括前爪極、隔磁圈、中爪極、隔磁圈、后爪極,并且隔磁圈的磁極沒有規律,導致其磁通量相對很小,永磁體的發電效益不理想。所以很急需一種改善發電效益的新型永磁電機轉子。【【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提供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包括鋼軸、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該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 后爪極的中心分別設置一圓孔,所述鋼軸依次從其圓孔穿過,所述第一永磁體固定在前爪極和中爪極之間,所述第二永磁體固定在中爪極和后爪極之間,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相對的面磁極相同。
[0005]優選地,所述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按順序組裝形成一轉子單元,所述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包括多個相同的轉子單元串聯在鋼軸上。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的總個數為n+1,所述中爪極的個數為n,該 (n+1)個永磁體與n個中爪極間隔設置于前爪極與后爪極之間,且前爪極與其中一第一永磁體相鄰設置,后爪極與其中一第二永磁體相鄰設置。
[0007]優選地,所述前爪極包括一端面,該端面呈圓盤狀,其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相同的爪,所述爪靠近端面中心的內側面與端面所呈角度為90°?150°,后爪極與前爪極的結構相同,該后爪極的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相同的爪。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相對的面都為S極或都為N極。[〇〇〇9]優選地,中爪極包括多個中爪,該中爪的數量與前爪極的爪數量相匹配。
[0010]優選地,組裝時,前爪極的爪與中爪極的中爪彼此交叉錯位,中爪極的中爪與后爪極的爪彼此交叉錯位。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通過將相鄰兩個永磁體設置為同磁極相對,使磁通量更大,從而可以提升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的發電效果,提高了轉化率。 通過將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和后爪極依次排布形成一轉子單元A,并將多個相同的轉子單元A并列串聯,使整體產生的磁性更大,提高發電效果。【【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第一實施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第一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的鋼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的前爪極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的中抓極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第二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第三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請參閱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包括鋼軸10、前爪極 11、第一永磁體12、中爪極13、第二永磁體14和后爪極15,該前爪極11、第一永磁體12、中爪極13、第二永磁體14和后爪極15的中心分別設置一圓孔(未標號),所述鋼軸10依次從其圓孔穿過,所述第一永磁體12固定在前爪極11和中爪極13之間,所述第二永磁體14固定在中爪極13和后爪極15之間。所述第一永磁體12包括一環形磁鐵122和一隔磁圈121,該隔磁圈 121環繞在環形磁鐵122邊緣,其作用是防止第一永磁體12破碎飛出和減少該第一永磁體12 對其他部件的影響。所述第二永磁體14的結構和大小與第一永磁體12相同。
[0021]請進一步參閱圖3,所述鋼軸10的至少一端設置一軸承位101,該軸承位101用于固定電機中的軸承,該軸承位101的右面設置一限位臺階102(在所有實施例中,上、下、左、右、 內、外等位置限定詞僅限于指定視圖上的相對位置,而非絕對位置),該限位臺階的作用是限定前爪極11的位置。
[0022]請進一步參閱圖4,所述前爪極11包括一端面111,該端面111為一圓盤狀,其大小與第一永磁體12和第二永磁體14相對應,該端面111的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相同的爪 112,所述爪112為一凸出于端面111邊緣的彎折部,其以端面111邊緣處為起點向上彎折而起,所述爪112包括內側面1121和外側面1122,該內側面1121為靠近端面111中心的面,其與端面111所呈角度為90°?150°,優選值為120°,該內側面1121與端面111之間為一過渡面 1123,該過渡面1123垂直于端面111,所述外側面1122也垂直于端面111。所述爪112的數量不作限定,其可以為任意數量,優選為偶數個,偶數個數量使整個前爪極11的平衡性更好, 從而使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在旋轉時重心更穩,避免失衡。所述后爪極15的結構和大小與前爪極11相同。
[0023]請參閱圖5,所述中爪極13包括一中端面131,該中端面131為一圓盤狀,其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中爪132,該中爪132為一突出體,其上下部分分別高于中端面131的上下面。該中爪132的數量與前爪極11的爪112數量相對應,且組裝時,前爪極11的爪112與中爪極13的中爪132彼此交叉錯位,中爪極的中爪132與后爪極15的爪彼此交叉錯位。
[0024]在本實施例中,前爪極11的爪112與中爪極13的中爪132互相交錯扣合并將第一永磁體12扣合在該兩者內,后爪極15的爪(未標號)與中爪極13的中爪132互相交錯扣合并將第二永磁體14扣合在該兩者內,所述鋼軸10依次穿過該前爪極11、第一永磁體12、中爪極13、第二永磁體14和后爪極15的圓孔。該前爪極11、第一永磁體12、中爪極13、第二永磁體14、后爪極15按這樣的順序組裝形成一轉子單元A,[〇〇25]第一永磁體12與第二永磁體14的環形磁鐵為同極磁性相對,即該兩者相對的面都為S極或都為N極。這樣的設置使磁通量更大,從而可以提升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的發電效果,提高了轉化率。
[0026]請參閱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2包括兩個如第一實施例中的轉子單元A,該每個轉子單元A中,第一永磁體12和第二永磁體14的磁極排布相同,每個轉子單元A中相對的兩個磁極都為S極或N極,并且每個轉子單元A中兩個永磁體的磁極排布方式相同,這樣可以保證在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2中,任意兩個相鄰的永磁體其相對的面都是相同磁極。作為一種變形,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2所包括的轉子單元A數量不作限定,其為任意數量,只要保證每個轉子單元A中的兩個相對的永磁體為同磁極,并且每個轉子單元A中的兩個永磁體排布方式相同,即可使任意兩個相鄰的永磁體其相對的面都是相同磁極。通過這樣的設置,使磁通量更大,從而可以提升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的發電效果,提高了轉化率。在本實施例中,后爪極25和與下一個轉子單元A中與其相鄰的前爪極21整體為爪極單元B,在所述爪極單元B中,后爪極25與前爪極21的端面底部(端面底部,即與爪的朝向相反的一面)分別相對設置。[〇〇27]請進一步參閱圖6,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3包括兩個轉子單元 A,與第二實施例不同的是將爪極單元B中替換為一中爪極33,那么相當于在鋼軸30上依次串聯前爪極31、第一永磁體32、中爪極33、第二永磁34、中爪極33、第三永磁體(未標號)、中爪極33、第四永磁體(未標號)、后爪極33,每兩個相鄰的永磁體相對的面為同磁極,即同為S 極或同為N極。作為一種變形,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3所包括的永磁體和中爪極33數量不作限定,其前爪極31和后爪極33的爪相對設置,該兩者中間依次排布多個永磁體,每相鄰兩個永磁體之間設置一中爪極33,且每相鄰兩個永磁體相對的面為同磁極,即同為S極互同為N 極。所述永磁體的數量不作限定,根據實際生產需要設置。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通過將相鄰兩個永磁體設置為同磁極相對,使磁通量更大,從而可以提升該永磁電機串聯轉子1的發電效果,提高了轉化率。通過將前爪極11、第一永磁體12、中爪極13、第二永磁體14和后爪極15依次排布形成一轉子單元A,并將多個相同的轉子單元A并列串聯,使整體產生的磁性更大,提高發電效果。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鋼軸、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 永磁體、后爪極,該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的中心分別設置一圓 孔,所述鋼軸依次從其圓孔穿過,所述第一永磁體固定在前爪極和中爪極之間,所述第二永 磁體固定在中爪極和后爪極之間,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相對的面磁極相同。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爪極、第一永磁體、中爪 極、第二永磁體、后爪極按順序組裝形成一轉子單元,所述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包括多個相同 的轉子單元串聯在鋼軸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 的總個數為n+1,所述中爪極的個數為n,該U+1)個永磁體與n個中爪極間隔設置于前爪極 與后爪極之間,且前爪極與其中一第一永磁體相鄰設置,后爪極與其中一第二永磁體相鄰設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爪極包括一端面,該端 面呈圓盤狀,其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相同的爪,所述爪靠近端面中心的內側面與端面所 呈角度為90°?150°,后爪極與前爪極的結構相同,該后爪極的邊緣處等距離分布六個相同 的爪。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體和第二永磁體 相對的面都為S極或都為N極。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中爪極包括多個中爪,該中爪 的數量與前爪極的爪數量相匹配。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電機串聯轉子,其特征在于:組裝時,前爪極的爪與中爪極 的中爪彼此交叉錯位,中爪極的中爪與后爪極的爪彼此交叉錯位。
【文檔編號】H02K1/27GK205622357SQ201620391541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明人】劉安琪, 劉詩琪
【申請人】歐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