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磁懸浮電機,具體涉及一種轉子結構及磁懸浮電機。
背景技術:
1、磁懸浮電機中,永磁體在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的熱量,熱量聚集后會導致溫度升高,而過高的溫度會影響到永磁體的性能和壽命,導致永磁體的磁性能下降,甚至使得永磁體失去磁性。
2、因此,需要對永磁體進行冷卻。現有技術中,永磁體的冷卻方式有多種,例如傳導冷卻,通過導熱材料將永磁體的熱量散發出去,或者使用風冷卻,利用風扇或者風道將永磁體周圍的空氣流動起來,帶走永磁體散發的熱量。但是現有冷卻方式的冷卻效果較差,永磁體在工作過程中溫度無法降低,影響到永磁體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子結構及磁懸浮電機,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2、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3、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子結構,包括轉子主軸和永磁體,永磁體固定于轉子主軸的外周面,且沿轉子主軸的周向環繞設置;其中,永磁體包括至少兩個磁性單元,且磁性單元間相互拼接;轉子主軸具有冷卻流道,冷卻流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永磁體和轉子主軸的外周面之間,用于傳送冷卻介質以對永磁體降溫;冷卻流道與磁性單元間的縫隙連通設置。
4、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磁懸浮電機,包括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的轉子結構。
5、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6、本申請中,設置冷卻流道傳輸冷卻介質,以對永磁體進行降溫;并設置至少部分冷卻流道位于永磁體和轉子主軸的外周面之間,使得冷卻流道內的冷卻介質能夠直接與永磁體接觸,從而提高冷卻介質對永磁體的冷卻效果;并且,冷卻流道靠近轉子主軸的外周面設置,對轉子主軸的結構強度影響較小,相對于設置于轉子主軸內部的冷卻通道,冷卻流道在保持相同散熱效果的同時,冷卻流道的尺寸可設置地更小,能夠進一步減弱設置冷卻流道對轉子主軸的結構強度的影響;另外,冷卻流道與磁性單元間的縫隙連通設置,有利于冷卻介質進入至磁性單元間的縫隙內,從而增加冷卻介質與磁性單元的接觸面積,優化冷卻介質對磁性單元的冷卻效果,提高冷卻介質對永磁體的散熱效果。
1.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轉子主軸(100)和永磁體,所述永磁體固定于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外周面,且沿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周向環繞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流道(120)包括位于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外周面之間的導流槽(121),所述導流槽(121)包括第一導流子槽(121a),所述第一導流子槽(121a)沿所述轉子主軸(100)的軸向延伸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槽(121)還包括第二導流子槽(121b),所述第二導流子槽(121b)與所述第一導流子槽(121a)相互連通,所述第二導流子槽(121b)沿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周向環繞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周向上,相鄰兩個所述磁性單元(210)之間具有第一拼接縫隙(310),所述第一拼接縫隙(310)沿所述轉子主軸(100)的軸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一拼接縫隙(310)與所述第一導流子槽(121a)對應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流道(120)包括位于所述永磁體和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外周面之間的導流槽(121),所述導流槽(121)圍繞所述轉子主軸(100)的軸線螺旋延伸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結構還包括護套管(400),所述護套管(400)套設于所述轉子主軸(100)外,以將所述永磁體抵接在所述護套管(400)和所述轉子主軸(100)之間,所述護套管(400)的外側壁設置有沿其軸向排列的多個散熱槽(4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槽(410)沿所述轉子主軸(100)的周向環繞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槽(410)的與所述冷卻流道(120)對應的部分的寬度尺寸為第一寬度尺寸,所述散熱槽(410)的未與所述冷卻流道(120)對應的部分的寬度尺寸為第二寬度尺寸,所述第一寬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寬度尺寸。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永磁體端部的部分所述散熱槽(410)的寬度尺寸小于遠離所述永磁體端部的部分所述散熱槽(410)的寬度尺寸。
10.一種磁懸浮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轉子結構。